中国古代歌舞介绍

同义词:伴奏、独奏
广义词:台湾原住民的弹拨乐器

不宜屡舞

bu i lü wu

舞蹈礼俗。宴饮中起舞,本为汉朝(西元前206~西元220)时之风俗,宾主之间的礼貌。受邀不答舞,固属不敬(见蔡邕不起舞),但屡舞不止,也有失仪态。三国时代之吴国
(西元222~西元280)孙权(西元182~西元252)嫁从女,该女系顾雍(?~西元243)甥,乃邀顾雍父子及其孙顾谭参加婚宴。该时顾谭任选曹尚书,见任贵重。是日,孙权甚欢。顾谭酒醉,三次起舞,舞不知止。顾雍内怒。次日,诃责其孙顾谭曰:「……汝之于国,宁有汗马之劳,可书之事邪?但阶门户之资,遂见宠任耳,何有舞不復知止?虽为酒后,亦由恃恩忘敬,谦虚不足,损吾家者必尔也。」﹝参考《三国志‧吴书‧卷五十二》﹞

广义词:舞蹈礼俗

不鼓自鸣

pu ku tzu ming

敦煌壁画中表现音乐的一种构图形式,将各种乐器绘于空中,绕以彩带,类似飞天,以乐器凌空飘舞,寓意天乐自鸣,在天宫极乐世界里,处处有音乐,无须人演奏,乐器自会发出美妙的声音。「不鼓自鸣」一语出自佛经。〔参考《敦煌学大辞典》〕

中序

chung hsü

乐舞术语。又名<序拍>。系燕乐大曲的中间部份。<中序>有拍子,属慢板,歌与舞均很徐缓。

同义词:序拍

中和乐舞

chung hê yüeh wu

乐舞名。唐代雅乐舞蹈。唐德宗李适所制。据《唐会要》卷三十三载,《中和乐舞》的来源:「贞元十二年十二月昭义节度使王虔休,献《继天诞圣乐》一曲,大抵以宫为调,表五音之奉君也……不闻惉懘之声,以叶中和之乐,以曲谱同进上。先时有太常乐人刘玠,流落至潞州,虔休因令造此曲以进,今中和乐起于此。」过了两年,贞元十四年(西元798)唐德宗参考《继天诞圣乐》,自制《中和舞》。在他《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序》中言及制《中和舞》的意图:「朕以中春之望,纪为令节,听政之暇,韵于诗歌,象中和之容,作中和之舞,聊復成篇,以言真志。诗曰:芳岁肇嘉节,物华当仲春,干坤既昭泰,烟景含氤氲,德浅荷元贶,乐成思治人,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群臣,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顾非咸池奏,庶叶南风薰,式宴礼所重,浃欢情必均,同和谅在兹,万国希可亲。」此诗描述《中和乐舞》舞中成八卦,以表达《中和乐舞》的主旨,并编入乐府〔参考《唐会要‧卷三十三》〕。

广义词:唐代雅乐舞蹈

中国文化大学舞蹈学系

DANCE DEPARTMENT OF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TH

中国文化大学舞蹈系成立于1964年,原为五年制舞蹈科,招收国中毕业生,是台湾最先创设之舞蹈科系。1966年舞蹈科改为舞蹈音乐专修科、1969年分成舞蹈组与国乐组。1975年改为四年制大学,设置于体育系,称为体育系舞蹈组,招收高中毕业生,
1982年始独立为舞蹈学系。并于1999年成立舞蹈研究所。该系自成立以来已届三十五年,高棪教授为创系主任主任,1964年至1974年间执掌该系之系务,她曾于19661969年间赴美、加等国,教授中华民族舞蹈,其间由体育系主任周中勛教授兼舞蹈科主任。1974年至1978年由高梓教授接掌系主任再度主持系务,至1990年退休为止,改由伍曼丽教授担任系主任至今,1999年该系成立研究所,伍曼丽亦兼任所长。这三十余年间文化大学舞蹈系,经常代表学校与国家,出国做国际交流与宣慰侨胞之演出达三十次以上,也为台湾培养不少优秀的舞蹈教育家与舞蹈艺术家,校友遍及舞蹈界各阶层,成为舞蹈界不可缺少的中坚份子,其中包括;伍曼丽、陈学同、王广生、刘黎瑛、陈玉秀、李慧美、黄丽薰、江映碧、林丽珍、樊洁兮、王云幼、郑淑姬、林秀伟、李巧、古名伸、余能盛、苏明珠、吴秀莲、詹美秀、陈伟诚、吴佩倩、朱丽姬、陈乃霓…。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艺术潮流的发展以及学术研究的需求,该科系在创立之初,其教学目标较偏向于培养表演与创作的人才,尤其强调中华传统乐舞的研究与编创。近年来,自从舞蹈研究所成立后,其教学目标朝向培养舞者、编舞家、舞蹈教育家与舞蹈历史学者,因此其课程规划如下:大学部着重舞蹈艺术理论与实务之研习,并加强教学理论与人文科学之探讨。研究所之课程则着重舞蹈教育与本土的舞蹈史之研究,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方法、舞蹈教育生理学、心理学、教学法、教材编作、课程理论,科技与教学、舞谱、本土舞蹈发展史…等等,倡导学术研究的风气将是文化大学舞蹈系办学的愿景。
校址:台北市阳明山华冈路五十五号。(参考资料由中国文化大学舞蹈系提供)


五天

wu t’ien

舞名。唐代宫廷舞蹈。唐崔令钦《教坊记》:「戏日,内伎出舞;教坊人唯得舞《伊州》、《五天》重来叠去,不离此两曲,余尽让内人也。」《五天》乐曲不详,近人任半塘研究认为:「当由天竺来」,《五天》即指五天竺〔任半塘《教坊记笺註》〕。

中国古代歌舞介绍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