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理论基础

金门炮战前几天,毛泽东接见了曹聚仁。于是,在炮战发生的当天上午,曹聚仁化名“郭宗羲”在《南洋商报》刊出一条金门即将炮战的消息。果不其然,报纸出版后的当天下午17点30分,金门炮战正式爆发。

1958年9月10日,万炮轰金门持续到第19天时,周恩来在京秘密会见了曹聚仁,托他第二天回香港后尽快转告台湾,大陆准备停火7天,意在让蒋军补给金门、马祖,但前提是绝不能让美国飞机军舰护航。10月5日,曹聚仁化名“郭宗羲”再一次在《南洋商报》发表独家报道,向蒋介石透露中共中央准备停火7天的消息。果然,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暂停炮击7天。事实证明,金门炮战前后,曹聚仁传递的信息是及时而准确的。蒋介石已对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心领神会。

1958年10月13日,毛泽东又一次会见了曹聚仁。毛泽东告诉他:“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和他合作。我们赞成蒋介石保住金门、马祖的方针。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湾、澎湖、金门、马祖都可由蒋管,不论多少年。”毛泽东还说:“我们的方针是孤立美国。蒋介石同美国的连理枝解散,同大陆连起来,根还是你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你的一套。”

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

1965年的一天,曹聚仁得到确切消息,蒋经国近期将邀请他去台湾商量要事。得此消息,曹聚仁急忙先到北京面见周恩来。此次,周恩来让曹聚仁转交给蒋介石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一纲四目”。

上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把曾经提出的给蒋氏父子的宽大政策加以细化,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形成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总体构想。后来周恩来把毛泽东的这些构想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均按蒋介石意见处理。“四目”:第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所有军政大事安排等均由蒋介石全权处理。第二,所有台湾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中央政府拨付。第三,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第四,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带着这封机密信函,曹聚仁匆匆返回香港,等候蒋经国的到来。

1965年7月18日,时任台湾“国防部长”的蒋经国,亲自乘轮船到香港附近水域接曹聚仁。那天中午,睡意正浓的曹聚仁,被联络人王济慈叫醒。两人乘一辆小车到码头,然后登上快艇,再由快艇送到一艘大轮船边。

曹聚仁登上轮船,见到了商人模样的蒋经国。蒋经国告诉曹聚仁,台湾想和北京方面谈判,希望他把吃透的情况当面告诉蒋介石。

轮船最后在台湾一个偏僻小港停泊。曹聚仁与蒋经国上岸登机,飞往蒋介石在日月潭的官邸──涵碧楼。7月20日,蒋介石在涵碧楼,由蒋经国陪同接见了曹聚仁,开始了只有他们三个人的秘密商谈。曹聚仁出示了中共中央写给蒋介石的信,信中还附有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一首《临江仙》词,其中的“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道出了毛泽东的诚意。

随后,蒋氏父子将中共方面提出的条件与陈诚等国民党高层领导人进行了一番研究,又提出了他们的一些条件。曹聚仁带着这些意见,往返于大陆和台湾之间,进行沟通。经过多次努力,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六项协议”。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打断了国共两党之间的联系。1968年,蒋介石又听说一些红卫兵去了他的老家溪口,炸毁了慈庵,十分气愤。两岸商谈也不再提起。

1975、1976年,蒋介石、毛泽东相继去世。两岸和平谈判的任务只能留给后人。

案例思考:

(1)为什么说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什么是“九二共识”,如何理解“九二共识”?

案例点评:本案例讲述了半个多世纪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通过密使进行沟通,为和平统一祖国寻求共识的一段历史往事。通过本案例向学生说明和平统一是两岸骨肉同胞多年的追求与梦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案例6
历史上的四次收复台湾

案例呈现:

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理论基础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