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轨迹—中国刀与日本刀发展史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汉王朝已经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沉浮,大唐王朝又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时的人们已经采用更为先进的灌钢法代替了炒钢法,锻造出的刀更加坚韧锋利.制形上则增加了护手,并取消了刀柄端的圆环.
<<
唐六典>>记载:唐刀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带用刀;横刀与陌刀则是专门装备军队的战刀.
初唐时期大量的骑兵冲锋是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中期步兵的陌刀推进战术,则创造了盛唐时期辉煌的战争历史,也创造了陌刀的神话.这种刀至今虽未见实物,不过从其宋代继承者掉刀那里,尚依稀可辨其三尖两刃的特征.
陌刀曾在唐军中叱咤一时,陌刀队列阵于前横向密进,大刀纷落敌阵,每击都讨得数人毙伤,可谓所向无敌.<<资治通鉴>>中载:唐将苏定方率唐军万余与突厥十万骑兵作战,破之,追敌三十里,斩首数万.唐军战斗力的强大及唐陌刀非凡的攻击力俱由此可见.
唐刀作为中国冷兵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不仅伴随着唐帝国的建立,昌盛,荣辱悲欢,也成功的影响到整个亚洲冷兵器文化.唐刀中的仪刀和横刀发展成为以后的佩刀;横刀向东流传到高丽和日本,并进化成为其本民族的冷兵器;向西南则成为藏刀的祖先;陌刀在以后的演化中成为宋掉刀,其中变化出的来数种长刀都为后世流传.唐刀的诞生和发展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唐代,应该是中国冷兵器文化中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

文明的交叉点白村江之战:
历史上的任何文明都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中国和日本也不例外.而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融,往往便以战争作为序曲.
当时,与中国接壤的朝鲜半岛上存在着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是时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于是唐高宗派大将率水陆联军13万前往救援,大败百济,俘获其国王.百济遗臣遣使日本朝廷求援,日本借机出兵朝鲜半岛.
唐军与新罗军队包围了百济王子所在的周留城,唐将刘仁轨与杜爽则带领战船170艘列阵于白村江口.日本援军分乘战船千艘,与唐朝水军不期而遇,大战于是展开.
朝鲜<<三国史记>>中描述道:”倭国船兵,来助百济.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新罗骁骑,为汉前锋,先破岸阵.”翌日,日军诸将与百济王商讨对策.依仗兵力优势,妄言我等争先,彼应自退,”未加整顿部署,便率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结果,唐军左右夹船绕战“,巧施包抄合击之术,致使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旧唐书·刘仁轨传>>:”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四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经此一战,日本百济联军大败.日军三万人中只有一千人多逃回了本国.唐军乘胜北上,灭掉了高丽.日本人误以为唐军要攻打日本,于是在对马海峡部署防线,修建水城“,日夜警惕,国内惊慌万分.
白村江海战,是日本与唐朝的一次直接较量,它确立了唐朝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面对强盛的大唐帝国,日本天智天皇不得不及时修正对外政策,恢复了与唐朝的国交,开始积极选派遣唐使,全方位地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我们现在看到现代日本的日语假名,和服,茶道,佛教信仰,建筑风格等都是克隆唐朝,可以说是原汁原味的唐朝风格.至于唐横刀,就在斯时流传到了日本,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冷兵器锻造技术的革新者綦毋怀文
推动中国古代刀剑技术的发展者綦毋怀文,姓綦毋,名怀文,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出色的制刀专家,著名冶金家.他生活在公元6世纪北朝的东魏,北齐间,具体生卒年代历史上缺乏记载,只知道他好道术“,曾经作过北齐的信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一带)刺史.他对前人造刀经验加以研究,比较,经过不断实践,创造出了一套新的制刀工艺和热处理技术.
三国时的制刀能手蒲元已经认识到:用不同的水作淬火的冷却介质,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刀,但仍没有突破水的范围.而綦毋怀文则实现了这一突破.綦毋怀文造刀的方法是:先把生铁和熟铁以灌钢法烧炼成钢,做成刃口,然后以柔铁为刀脊,浴以5牲之溺,淬以5牲之脂这样做出来的刀称为宿铁刀“,能够一下子斩断当时的30札铁甲,是非常犀利的.
在綦毋怀文之前,中国古代的钢刀大都用百炼钢制成,这样制作的刀剑虽然性能优异锋利,但也存在不少缺陷.整把刀全部用百炼钢制成,价格昂贵.如一把东汉时期的名钢剑的价钱可以购买当时供7个人吃2年另9个月的粮食.而且百炼钢制作刀剑费时费力,三国时,曹操命有司制作宝刀5,用了3年时间才造成.为此,綦毋怀文对制刀工艺进行了重大更新,这表明綦毋怀文对钢铁的性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能根据不同的用途合理选择材质,发挥各种材质的优点,节省某些贵重材料,降低成本和费用.
一把刀的背部,刃口实际起着不同的作用,因而要求具有不同的性能.一般来说,刃口主要起杀伤作用,因而要求有比较高的硬度,这样才能保证刀的锋利,所以应该选择含碳量较大,硬度较高的钢来制造.而刀背主要起支撑作用,要求有比较好的韧性,使刀在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时不致折断,这样就要选择含碳量较低,韧性较高的熟铁.綦毋怀文正是有了上述类似的认识,在制作刀具时才能够将熟铁和钢巧妙的结合起来,将两者恰到好处地用在合适的地方,既满足了钢刀的不同部分的不同要求,又节省大量昂贵的钢材,利于钢刀的推广和普及.他的这种制刀工艺,直到今天还在沿用,可谓影响深远了.

名词:灌钢法
灌钢法又叫团钢法,或生熟法,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
17
世纪以前,世界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据史书记载,綦毋怀文的灌钢方法是:”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就是说: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所以炼出的钢被成为宿铁“.
灌钢法是中国古代炼钢技术上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同百炼法或炒炼法比较,其优点有
(1)
生铁作为一种渗碳剂,因熔化后温度高,加速向熟铁中渗碳的速度,缩短冶炼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
熟铁因为碳的渗入而成为钢,生铁由于脱碳也可以变成钢,增加了钢的产量.
(3)
在高温下,液态生铁中的碳,,锰等与熟铁中的氧化物夹杂发生反应,去除杂质,纯化金属组织,提高金属品质.
(4)
灌钢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要想得到不同含碳量的钢,只要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好,再加以熔炼,就可获得,远非百炼钢那样繁琐.

 

唐代壁画中的唐刀.jpg
(71.29
KB)

下载次数:1

2008-10-31
14:41

历史的轨迹---中国刀与日本刀发展简述(新手教学帖)_5

唐横刀.jpg
(24.83
KB)

下载次数:0

2008-10-31
14:41

历史的轨迹---中国刀与日本刀发展简述(新手教学帖)_6

唐大刀.jpg
(21.28
KB)

下载次数:0

2008-10-31
14:41

日本国宝级藏品

历史的轨迹---中国刀与日本刀发展简述(新手教学帖)_7

唐样大刀.jpg
(18.91
KB)

下载次数:0

2008-10-31
14:41

日本国宝级藏品

历史的轨迹---中国刀与日本刀发展简述(新手教学帖)_8

其三: 演变

历史的轨迹—中国刀与日本刀发展史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