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走出中古时代

原因:1、法西斯国家实施了包括突然袭击在内的闪击战,而被侵略国家往往在仓促中被迫应战,普遍在战争初期失利。2、被侵略国家在军事思想上不同程度地落后于法西斯国家。波军幻想以骑兵为主力实施反突击。法国和苏联也认为闪击战不可能应用于自己这样的国家。

苏联遭受重大失利,却能坚持抗战,反败为胜,因为(1)苏联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长期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面临敌人入侵时,同仇敌忾,英勇作战。(2)苏联经过工业化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为反侵略战争提供了物质保证。(3)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家危急时刻,发扬大无畏精神,沉着指挥。(4)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最后反败为胜。

14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P86
复习与思考

1)一定程度上阻遏了法西斯势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被侵略国家的信心和斗志。(2)反法西斯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协商,适时召开各种国际会议,制订阶段性联合作战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战场形势的发展。(3)在战争物资方面,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提供武器、工业设备、粮食、贷款和军工原料。增长了反法西斯营垒的实力。(4)军事行动方面,在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遥相呼应,先后挫败法西斯国家的进攻势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1945年春,苏、美、英军队协同作战,完成对德国军队的分割,并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8月,苏联红军、美英军队和中国军民相互配合,对日本法西斯实施最后打击,迫使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16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P96
思考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状况尽管有起伏,但是从长时段来看还是在向前发展,其结果是西方国家的经济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2)从时间分段来看,五六十年代的发展速度高于以后的时段,正好印证了五六十年代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说法。

3)日本和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国家。

4)物价上涨的显性指标不少同经济发展状况相反,例如:五六十年代的上涨幅度较小,而到了70年代的“滞胀”时期,大幅度提高;英国的物价上涨情况比其他国家严重,这同它长期推行“福利国家”政策有关。

P96
议一议

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商品生产的诸要素都要求进行跨国流动。为了保证流动的畅通,国家之间就会结成经济同盟,并向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过渡。经济上的联合又会推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联合,导致欧洲出现的一体化现状。但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要从一般的协调走向一体化,是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的,世界上各种一体化组织有些存在的时间也不短,但是以后的内涵发展并不快。就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

P96
想一想

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启示:①坚持不懈地狠抓教育事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经济竞争更多地表现在科技实力的竞争。同时要重视教育结构和重点的调整。②要加强同外国的科技合作,大胆地引进海外人才,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消化吸收外来的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④教育干部和群众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和提高科技水平上去。

17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P102
阅读与思考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1)经济体制改革,使整个国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改革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盲目追求“大”和“公”,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不顾客观条件大规模开垦荒地和提倡种植玉米,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忽视轻工业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政治体制改革纠正了斯大林时期某些最突出的弊端,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民主气氛有所增强,政治环境趋于宽松。但赫鲁晓夫把一切都归罪于斯大林,片面简单地否定一切,妨碍了人们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3)在外交领域采取的措施,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但在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时,仍采取粗暴的方式干预他国内政。

总之,赫鲁晓夫的改革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某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的改革措施带有明显的应急性、局部性和肤浅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赫鲁晓夫本人冒失多变,主观武断,执政后期在不少地方重犯斯大林时期的错误。

P102
课外学史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