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建筑与建筑史研究的时代意义与省思

照片1
日治时期台湾中元普渡祭礼。在台湾平原或海港、河港聚落中,皆有以庙为中心展开的聚落形式。

(资料来源:赖志彰、张兴国,《蓬莱旧庄-台湾城乡聚落》,1997p.23

在臺湾,早期漳、泉两族先民自大陆移民迁来,以西岸中南部沿海地区垦居为主,由北、中、南三个主要方向,朝纵深内地山麓平原或丘陵、盆地区域扩大各自文化领域的生活圈。因此,本研究依陈正祥近代在臺湾地志中,将臺湾依地理区域区分为中部山区、北部丘陵区、西部平原区及东南丘陵区等四大地理区块;从臺湾地区自1661年至1949年间,传统建筑与地域性聚落空间分佈现况,存在与中国南方闽、粤地区原乡对应的关系及衍化现象的论述出发,以臺湾地区存有相似的地域性建筑研究纹脉逐循彙整,主要研究对象以三大移民支系,及大木作匠派在臺湾传统建筑的聚居、营建行为等活动与聚落空间及文化纹理的关系为主。探讨中国地区移民臺湾的聚落中心,从传统建筑大木匠派作品分布及移民迁徙路线、屯垦聚落区位的分布;进一步验证臺湾传统建筑与移民聚落变迁过程的相关性;藉以作为描述推论臺湾地区由移民社会将原乡建筑型式移入臺湾,转化为地域衍化成「新基型」的过程。以说明建构臺湾传统建筑史与史观定位的立即性与重要性;及正视研究地域建筑与文化相互作用下,地域性特质与历史价值。

贰、国内外相关文献回溯及研究论述的时代意义

建筑史研究系以基本史观论述出发,探究基础研究的本质,并包含了人类学、地理学、历史学、

社会学、经济与政治学等知识范畴;各时期地域发展的建筑谱系脉络与形式风格特质,更为

历史与实证研究的真实性见证。臺湾地区传统建筑源于大陆闽南、粤东一带,过去研究主因受制于

政治与地域环境因素的干扰,成果相当有限;臺湾地区自解严开放后,海峡两岸学术研究的交流限

制才得以疏解,两岸传统建筑才得以溯本清源。相对地,对于臺湾地区传统建筑的发展研究,直至

近三十年在臺湾「文化资产保存法」的公布与专家学者引领鼓吹下,才逐渐受到重视。

既往,研究领域多以狭义的单一建筑类型个案作品,或个别匠师派别的研究分析为主,显少

由文化、历史地理、人类、社会活动出发,从论述地域建筑史发展的观点,看臺湾传统建筑文化活

动所形成一连串有待整合归纳、分析的地域性建筑文化现象与样貌,这样的研究立场由点延伸到具

有广度、纵深的地域论述层次,驱使臺湾传统建筑脉络亟待被建构、整序成一部完整的地域建筑史

的迫切性与行动极具历史价值。因此,本研究初步归纳各相关论域文献,彙整、分述如下:

一、历史地理学研究论述的兴起:

历史地理早期被归纳为「区域地理」学门,为地理学的其中一门研究领域。在地理学家的认

知中一致认为:「历史地理是地理学术的最高形式」(Hart
1982
1),但不可否认的,历史地理的

地域建筑与建筑史研究的时代意义与省思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