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建筑与建筑史研究的时代意义与省思

化;存在着集体意识所达成的共同行为。本研究将这股地域文化移转下的原乡移民现象,在臺湾所移植

生成的新传统建筑式样,视为一种集体式的衍化现象。意指原乡「原形」转化成前述「基型」的过程,

因臺湾移民社会产生的物质与族群文化流动的动态本质,所造成自变与应变型为谓之。

日本学者冈田谦创用术语。认为对任意神祇的崇拜都有着一定的范围,诸如对某ㄧ神祇的崇拜范围就构成了一定的祭祀圈。人类学家透过祭祀圈的构拟,便可以测定区域或村落地范围,同时还可以透过祭祀圈的形成,探求区域联合体的形成过程。(陈国强,《文化人类学辞典》,2002,p.211);另外,师大地理系施添福:「祭祀圈指涉一定的地域范围,以及这个范围内所有居民义务性的共同祭祀组织与祭祀活动。」关于祭祀圈的概念各家学者定义接近,却仍有些许差异;本研究以中研院民族所林美容的彙整定义:「指祭祀圈为为了共神信仰而共同举行祭祀的居民所属的地域单位谓之。」(林美容,《妈祖信仰与台湾社会》,2006,p.p.29-30)

所谓信仰圈,是以某ㄧ神明或(和)其分身之信仰为中心,信徒所形成的志愿性宗教组织,信徒的分布有一定的范围,通常必须超越地方社区的范围,才有信仰圈的可言。师大地理系学研究所高丽珍的硕士论文「朝

拜场」(pilgrimage
field)的概念来描述到松柏岭受天宫去进香及分火者的分布范围(高丽珍,1988:70)。

此一概念应更能切合没有清楚界线,没有固定组织且为跨地理区的信仰范围。(林美容,《妈祖信仰与台湾社

会》,2006,p.p.33-34)

[7]
历史地理学之所以为地理学之ㄧ项分科,主要是因为历史地理学所论述的虽与历史的时间变

迁昔昔相关,但是其内容是地理的,其方法是地理的;故归类之。

8研究十七世纪以来台湾西南海岸平原地形的变迁,海岸线的变迁仍为论文的主要内容,他根据古地图绘制

了一系列表示海岸线变迁的地图,1999
陈翰霖。《十七世纪以来台湾西南海岸平原地形变迁之研究》。台

北:中国文化大学地学研究所博士班。

9
1996
林玉茹。《清代台湾港口的空间结构》。台北中和:知书房出版社。

10
研究十七世纪以来臺湾西南海岸平原地形的变迁,海岸线的变迁仍为论文的主要内容,其根据古地图绘

制了一系列表示海岸线变迁的地图,1999
陈翰霖。《十七世纪以来台湾西南海岸平原地形变迁之研究》。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地理学研究所博士班。

11
西方近代建筑师Noberg-Schulz曾说:「居主隐含着建立人与环境间的有意义关系」(C.
Noberg-Schulz 1985:13)

12
有关日本人于日治期间,在台湾进行相关研究多数发表于台湾建筑会所出版的各期台湾建筑会会志上,包括:

1.高桥彝男,林本源邸园,会志七辑二号,1932。

地域建筑与建筑史研究的时代意义与省思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