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四君子”题材的风行

柯九思《晚香高节图》

  此外,柯九思所作山水、墨梅亦有名于时。其所著《竹谱》,对竹之干、枝、节、叶,老竹、嫩篁、雨竹、丑石等都通过示范作品加以祥说,颇便初学。
李衎(1244-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官至集贤殿大学上、荣禄大夫、光禄大夫(从一品)。画竹名家,兼擅枯木竹石和兰花。著有《竹谱》。着色竹师法五代李颇,墨竹师文同。李衎着色竹,很注意表现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竹的神态。作墨竹较着色双勾竹为潇洒、豪放。
李衎为功力深厚,文化修养全面,有很高的鉴赏力,著有《竹谱详录》。但李衎晚年不得志,故有时画竹流露出牢骚情绪。

李衎《双勾竹图》

李衎之子李士行(1282-1328年),字遵道。继承父亲画艺,擅长竹木山水,枯木最佳。今存有《乔松竹石图轴》,绢本,墨笔。

李士行《乔松竹石图轴》

  张彦辅,元后期名画家,太一道士,生卒不详。擅山水、鞍马及竹石。他的山水画继承董源传统。其所作竹石禽鸟,存世作品有《蔬竹幽禽》,制作极为严谨,构图考究,如右角斜坡上仅画三丛野草,其余均留空白,从而收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元代画竹名家见于记载的还有张逊、敦敏、乔达之、王英孙、李倜、田衍、顾正之、信士昌、李章、牛麟、张德琪、韩绍晔、张敏夫、姚学心、郑禧、萧鹏博、天师张与材、张嗣德,道士赵元靖,释海云、智浩、允材、明雪窗等。

四、画菊名家

菊花,有耐寒、美观的自然特点,故很早就被诗人写入诗篇。但菊花入画却很晚。据《宣和画谱》记载,五代有滕昌祐画菊。《全唐诗》中不见关于画菊的记载,说明唐代画界尚未注意到这一题材。入宋以后画菊者始有增加,但比起画梅兰竹者要少得多,至南宋及元,才有更多的文人热衷于画菊,且在技法上摒去脂粉,唯以水墨图写。如钱选、苏明远、赵彝斋、李昭、柯丹丘、王若水、盛雪蓬、朱樗仙,俱善写菊,而且突出强调菊花傲霜凌秋的品格。
梅兰竹菊入画,是绘画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便于文人借物寓意,又便于发挥笔墨趣味的梅兰竹菊,遂成为专门的画题,被画家反复描写。
元画梅兰竹菊,把表达作者的主观情趣提到空前的高度。“理义相贯彻”,理被摆在首位;“物我两相值”,“我”为主导。
画家因阅历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对同一个物象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正因为存在种种差别,所以尽管有很多画家画梅兰竹菊,并无雷同之感,而是千姿百态,争奇斗胜,面貌丰富多彩,而且几百年来风行不衰。
四君子题材的作品之所以在元代特别风行,大半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如同元代山水画特别盛行出于同样的原因,其次,还因为梅兰竹菊便于发挥笔墨效能,主观感情可以自由地抒发,社会禁忌少。形象可以任情处置,不必有所顾忌。

 

 

元代“四君子”题材的风行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