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朝开封气象编年(下)

本年开封的夏中再有强降雨,造成更严重的水灾。五月,“大雨,水骤高十丈余,犯都城,自西北牟駞冈连万胜门外,马监、居民尽没。前数日,城中井皆浑,宣和殿后井水溢,盖水信也。至是,诏都水使者决西城索河堤杀其势,城南居民冢墓俱被浸,遂坏籍田亲耕之稼。水至益勐,直冒安上、南薫诸门,城守凡半月。已而入汴,汴渠将溢,于是募人决下流,由城北入五丈河,下通梁山泺,乃平。”[96]

又:“宣和元年夏,雨,昼夜凡数日……巳而京师大水”。[97]

又:“宣和元年夏五月,都邑大水。未作前,雨数日连夕如倾。”[98]

又:“宣和岁己亥夏,都邑大水,几冒入城隅,高至五七丈。久之方退。”[99]

又:“是月,大水犯都城,有龙出于开封县前茶肆酒器作坊,兵士共桀食之。后十余日,水复大至。”[100]

先是连续几天几夜的大暴雨,忽然西城外又涌来洪峰,浪头高达十丈左右,显然是洪峰,水势之大,在宋代开封气象史上是空前的。据李纲记载:“臣尝躬诣郊外,窃见积水之来,自都城以西,漫为巨浸”。[101]
是从西边涌来的洪水。开封附近无山,西来也没有大河,如此大的洪峰如何而来?令人惊讶。从“前数日,城中井皆浑,宣和殿后井水溢,盖水信也”似可推测,与地震有关,但又未见开封有地震的记载。李纲上书“论水灾非当,乞上畏天戒,招徕谠言”。宋徽宗很生气,全然不顾传统的天谴论,下诏辩解并斥责道:“都城水灾,缘有司失职,堤防不修,即非灾异。纲所论不当,送吏部”,“寻又降一官,与远小处监当差遣。”
[102]这种情况很少见,宋徽宗之昏聩程度可见一斑。

年末有场少见的大冰雹。十二月辛卯(十九日),“大雨雹。”[103]又:十二月,“大雨雹。”[104]冬季冰雹,气象反常。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

关键词:正常。

本年未见关于开封气象的正式记载,当属正常。唯晁说之《庚子初伏前一夕大雨》云:“雨来夜早晚,梦断惊所向。鼓鼙声后先,龙蛇势下上。奈此老屋何,诗书果何当。幸矣托皇州,高枕得无恙。”[105]
按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头伏的第一天,本年头伏为六月己卯(四日),其前一天就是六月三日夜晚下了场大雨。

冬季有降雪,见于宣和三年向子諲所作词:“去年雪满长安树。望断扬州路。今年看雪在扬州。”[106]词中“长安”是宋人对京师开封的别称。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

关键词:正常。

本年未见关于开封气象的正式史料,当属正常。唯程俱有《和同舍上元迎驾起居(辛丑)》诗云:“都人喜色瞻鸾盖,更拟交光雪未残。”[107]可知正月十五日前有场降雪。

程俱又有《和同舍夏日四诗(辛丑)》,其中的《暑雨》云:“晓来风破睡,天外失参横。雨作刻漏下,人思江海倾。林塘回秀色,㕓市亦驩声。漏屋吾无憾,聊蘓秉耒氓。”[108]则是夏季降雨的证明。

九月十一日,太宰王黼等言:“陛下肇建合宫,岁严宗享。今岁天宇清霁,祗肃寅恭,弗御小次。”[109]其中“今岁天宇清霁”一句,固有阿谀之嫌,但从整体情况看,本年无异常气象则是事实。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

关键词:春旱,冰雹。

多年不见的春旱又一次出现。二月七日,宋徽宗“驾诣广圣宫,卜以卯时焚密表祈雨,申时雨降。”[110]又:二月丙申(七日),“以旱祷于广圣宫,即日雨。”[111]刚刚露头的旱情随即被浇灭了。不久冰雹下降:癸卯(十四日),“雨雹。”[112]又:二月,“雨雹。”[113]又:癸卯,“京师雨雹。”[114]三月一日再降冰雹。“四年三月朔,雨雹。”[115]如此则是短期内两次冰雹。

宋徽宗朝开封气象编年(下)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