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文赏析

 

远上:远远接上

 

一片:这里是「一座」的意思,含有孤单的意味。

 

万仞:万丈。

仞:孕。一仞相当八尺。

羌笛:西域乐器,直吹如箫,三孔,汉时传入中国。

 

何须:何必。

 

杨柳:在这首诗里有两层的意思。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谐音「留」,赠柳表示留念),因此杨柳和离别容易引起联想。另一方面,亦可以指古时一首名为《折杨柳》的笛曲。

 

不度:不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面,是当时凉州最西境,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赏析重点

这首诗写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于怨苦中仍见盛唐意气昂扬的气象。

在那塞外,蜿蜒的黄河在广阔的黄土高原上向地平线伸展,一眼望去,彷彿和天际云端相接。环顾四周,苍茫的天地之间除了一座孤城外,只有高峻的山峦耸立在它的背后。忽然从远处传来呜呜的羌笛声,是那样哀怨,叫人心碎。士兵好像埋怨这里荒凉,连青青的杨柳也没有一棵。其实,润泽万物的春风是不会吹过玉门关的,何必又吹那哀伤的《折杨柳曲》呢?

诗的前两句写边塞景象。上句明明是写黄河之水由上游流向下游,诗人却说「远上白云间」,仿佛是由下而上注入云端,这似乎不合情理,却真实地写出了诗人在黄土高原由近及远眺望黄河雄阔苍凉的特殊感受。下句以「万仞山」衬托「一片孤城」,更显边城的孤独。诗的后两句转入抒写征人的哀怨以及诗人对他们的宽慰。边塞的荒凉寂寞,自然会引发征人的离愁别怨,他们吹笛解忧,以一曲哀怨的《折杨柳曲》抒发内心愁苦,追忆亲人折柳送别难忘一刻。面对此景此情,诗人百感交集,他用深切同情的笔调安慰远离家园的征人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怨」字写出镇守边关的士兵无法排解的愁苦,又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无限同情。「春风不度」除了实写边塞自然景象的荒凉外,又借此比喻朝廷不关心戌卒的艰苦生活,对远出玉门关戌守的士兵不给予足够关顾。这是用了双关的手法,寄寓了无比深沉的感慨。

这首诗由景入情,极力描绘边地的荒凉、苦寒,反衬出征人戌边落寞思归的情绪,情调悲壮苍凉,但境界却是开阔雄浑,很有气势。它在当时已是脍炙人口,后来更有人评它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

中国古典美文赏析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