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后的敦煌兴衰史

其时,归义军的辖境,东起灵州,西达伊吾,控制瓜、沙、甘、肃、伊、凉六州,势力达到极盛。S。6161张淮深碑称“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众,六郡山河宛然而归。”
断绝了近百年的东西交通也重新得以畅通。

其后,归义军所部北庭回鹘仆固俊攻克西州(吐鲁番),鄯州拓拔怀光引兵击破论恐热,吐蕃势力退出河陇。

当时,唐朝国力衰弱,实无力西顾,张议潮整顿军备、收复国土之外,还率领军民兴修水利,开垦农田,鼓励商业贸易,发展教育文化,使各项事务重新走上正规。

从848年张议潮收复沙州到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西夏占领这一地区,188年间,沙州地区由所谓“大汉衣冠”、“中原鼎族”的张、索、曹三姓13位节度使相继执掌归义军政权。但由于绝大多数时间里,沙州实际上远悬西陲,与中原王朝处于隔绝状态,为一个独立的军政单位(《新唐书•地理志》称“宣、懿德微,无暇理疆,唯名存有司而已”),而不同于一般的地方行政机构。故称之为“沙州归义军政权”。这一时期,也被相应地称为“归义军时期”。

2、归义军时期的政权更迭

归义军政权是唐朝的一个藩镇,其势力的扩张,在为国家收复失地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朝廷构成一种压力,所以朝廷必须加以限制和控制。归义军初期,张议潭一直留居长安,既是为官,也是人质。

867年,张议潭去世,张议潮入京朝见,留居长安,被封为右神武统军兼司徒、南阳郡开国公。872年病逝。

张议潮进京后,即由其侄张淮深权知归义军事,负责河西事务。但直到888年,张淮深多次请求之后,才正式得到朝廷的任命。

890年(唐昭宗大顺元年),归义军政权内部发生政变,张淮深夫妇及六子同时遇害。据推测,乃张氏家族内部争权所致,详情尚无定论。相关主要人员为索勋、张淮□(鼎)。

894年(乾宁元年),议潮十四女凉州司马李明振妻率诸子发兵起事,以“靖难”名义杀索勋一家,立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而李氏诸子实际控制着归义军政权,并逐渐排挤张承奉。

896年初,李氏的统治被瓜沙一些大族推翻,张承奉重新执掌政权。并于900(唐光化三年)正式得到朝廷的任命。

910年(后梁开平四年)张承奉在敦煌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圣文神武)白衣天子”。名义上“继五凉之中兴,拥八州之胜地”(八州,指瓜、沙、肃、鄯、河、兰、岷、廓),实际,位于其东西两面的甘州、西州两大回鹘政权不断壮大,扩大势力范围,堵截了东西交通,将金山国钳制在瓜沙的一隅之地。张承奉虽有拔掉回鹘势力、统一河西的打算,但实际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几次出征均无功而返。

911年,甘州回鹘大军对金山国发动战争,金山国战败,兵临城下,张承奉与甘州回鹘结成“父子之国”,从此一蹶不振。后来,金山国被迫取消国名,降为西汉敦煌国,白衣天子也降格为敦煌王。

914年,原金山国吏部尚书曹议金(名仁贵,字议金,以字行)取代张承奉执掌瓜、沙州事,取消国名,恢复唐归义军名号。张氏60余年的统治结束。

在正史当中,记载金山国事的,仅新、旧《五代史•吐蕃传》有“沙州,梁开平中有节度使张奉自号金山白衣天子”二十字。王重民先生根据遗书中的资料作《金山国坠事零拾》,大体搞清了这一段的历史,在早期的敦煌学研究中很有影响。后来的学者,如荣新江老师,又进行了更深入详实的研究。

3、曹氏的统治

曹氏节度使延续了八任,达120年之久。其间:

918年,曹议金修贡于后梁,得授节度使。

924年(后唐同光二年)受后唐敕封。

961年(北宋建隆二年)曹氏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遣使入贡于宋,表示归附。

隋唐之后的敦煌兴衰史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