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姓起源与中山国

就目前证据不能排除有易氏是白狄族的前身,因此也就不能排除是现在易氏的先祖;但也没有任何原始古籍、家谱证据说有易氏是现在易姓的先祖(据我所知,易氏来源有易氏的说法最早是清代家谱推测)。这些疑问可能有待考古学的发现了。

四、周宣王时期的虢季子白可能就是赣谱中的始祖南仲

萍乡谱、宜春搓溪谱及丰城河湖谱说易氏是南仲(正公)后裔。丰城河湖谱说是南仲以地为氏。

粗粗一查,就发现西周历史上有好几个南仲:

1、帝乙时期南仲:《竹书纪年》:“帝乙三年(前1107),王命南仲西拘昆夷。”

2、周文王时期(公元前1052年)南仲:

《诗经·小雅·采薇》:“混夷
矣。四年伐之,南仲一行,并平二寇。”盖指文王受命四年(公元前1052年)伐混(昆)夷之事。

3、共王或孝王时候(前946-895年)南仲:
1974年在陕西武功出土的■父盨盖:“佳十又八年正月,南仲邦父命■父即南诸侯,■高父见南淮夷,厥取厥服,堇夷俗,■不敢苟畏王命,逆见我厥献厥服,我乃至于淮,小大邦,亡敢不□具逆王命。四月,还至于蔡,乍旅,■父其万年,永用多休。”■曾在师雝父鼎出现,职务为内史。师雝父鼎是井伯诸器之一,为共王或孝王之时物。因此该南仲是共王或孝王时期人。南仲令人巡视诸侯,可见南仲级别之高(相当后面的宰相级别,甚至更高)。

4、周宣王时期的南仲:《诗经·小雅·出车》等篇章里有“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等诗句,记叙的就是周宣王时北御猃狁的修筑长城的史实。周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派南仲进攻狺狁,并命令南仲在萨拉乌素河、榆溪河沿线要地筑城设防,历史上被称为朔方城,在今鄂尔多斯东北部置榆中。

看来南仲是一个西周很高级别的官名(相当于宰相,甚至更高),不是人名。

除了萍乡谱记载南仲是在周穆王时期外,其他谱均没有清楚记载南仲的时期。但该萍乡谱可信度低,年月作者不详,我上次已经质疑该谱对轮公和雄公的描述。

西虢国是周初分封给周文王弟弟虢叔的姬姓诸侯国。虢叔地位极为显要,作为周王朝开国元勋,他的名字曾两度出现在周王朝的档案文献《尚书》中,与南宫括、散宜生、泰颠等功臣齐名。西虢国历代国君世袭兼任周王朝卿士一职(卿士的地位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同时又是”三公”(即太师、太保、太傅)之一,自西周中期以下大都称为虢公,担负为周王朝南征北战,东讨西杀以惩罚不庭的任务。周夷王时”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厉王时虢仲(即虢公长父)伐淮夷,并且”与王南征”。厉王与宣王时期,虢季子白征伐猃狁。为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权力很大,以致于后面虢石父敢于有恃无恐地废申后而立褒姒,废太子宜臼(即周平王)而立伯服,伯服死后又立王子余臣为携王,公然与周平王相对抗的真正原因。公元前658年晋国假道虞国而攻破虢国(即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故事),导致虢国灭亡。虢国墓地位于三门峡市,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大型邦国公墓地。自发现到现在,虢国墓地共发掘了250余座墓葬,发现并确认了2座虢国国君墓(虢季墓与虢仲墓)。在周天子墓尚未面世之前,这两座虢国国君墓是迄今发现的两周时期最高级别的墓葬。虢国墓地的发现与发掘,被评为全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包括中山国王陵的发掘)。

1990年发掘的2001号墓主人虢季

易姓起源与中山国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