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盛衰大势──绪论

文、景二帝皆奉行无为而治的路线,使汉室政治稳定,国力逐渐恢復,为日后武帝盛世打下良好基础。后世史家将文景两代四十年间专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两朝之政策,主要是减轻百姓负担,以使他们可过安定生活。文帝二年(178B.C.),即下诏将田租减至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时,更免除田租十二年。至景帝时,虽取消全免田租,但将三十税一订为定制。在算赋方面,文帝时亦有所轻减,由汉初十五至五十六岁每人年缴120钱,减至40钱。徭役方面,也由原来一年役一月,改为三年服役一个月。经文、景二帝的宽免后,经济日渐繁荣。

经济方面,文景二帝均重视农桑。文帝曾与皇后躬耕亲桑,并屡次下诏诫百官劝课农桑,奖励生产。景帝仍沿用文帝重农的政策,效法文帝亲耕的做法。另外,文景亦施行抑商措施,下令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子孙不得为官,以打击其地位。另一方面,又兴修水利,如修筑黄河堤岸,穿凿汾河渠道,以利生产。

文景除留意农桑外,更提倡节俭。文帝以身作则,不滥用锦绣,不大兴土木,他曾想建造露台,但因造费昂贵而放弃。景帝亦能秉承文帝节俭的做法,罢民间开採金矿珠玉,「不受献,减太官,常有蓄积,以备灾害」。而且注重官吏操守,考核官员,裁汰不称职而浪费公帑者。

文景待人宽厚,故曾减免刑法。文帝主张「约法省禁」,即位第一年便废除连坐,第二年又废除诽谤妖言之罪。即位第十三年,被孝女缇萦所感动,下令废除肉刑,改为「城旦舂」及笞刑。景帝二年(155
B.C.),改磔为弃市,后又减轻笞刑,犯罪者又可缓刑。另外,文景二帝均能赦免曾参与叛逆吏民。

同姓诸侯王于文帝时日益强大,蔑视中央,形同割据。贾谊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文帝虽未有明令推行,却暗中接纳,故当齐王及淮南王死后便将其封地分成七国和三国,以求逐步削藩。景帝时,诸侯更为骄奢,御史大夫晁错主张下令惩戒诸侯,削减其封地,但命令一出,立即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乱平后,景帝实行中央集权,规定所有列侯皆留京师而不就国。景帝亦诛杀游侠,严待地方豪强,使他们有所收歛。可见景帝在处理一些对皇室不利的事时较为强硬。

对于外族政策,文景二帝亦取得有效成果。文帝初年,南越尉赵陀自立为帝,文帝亲自写信给他,劝他归附,结果赵陀受感动,自撤帝号,归于汉为藩属。而一直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的匈奴,文景时仍沿用高祖的和亲及与其贸易的政策,以便羁縻。文帝晚年曾匈奴背约入侵,但文帝仅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无疑文景二帝所採的是消极策略,但在国力未恢復时,这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素来史家对文景治道评价极高,班固《景帝纪》就以文景之治媲美周之成康。事实上,文景二帝以黄老无为治国,与民休息,令汉初国力渐復,为日后之隆盛培元养气,可知其对汉政局之影响甚为重大。

就经济方面来说,文景二帝轻徭薄赋,奖励农桑,令经济復兴,出现「列侯大者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的繁富情况。加上二帝能恭行俭约,上行下效,蔚然成风,这不独令汉初朝野出现纯厚敦朴的风气,尤使汉室积蓄丰厚,人民生活改善。故至文景之世「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这种丰实国力,为日后汉武帝对外开战及扩张,制造良好条件。对匈奴採和亲政策,亦省掉军费,对经济復原也有帮助。

但经济富庶的同时又渐生奢侈,商人乘时崛起,文景虽提倡重农抑商,惜未惠及广大的平民,反因商人可囤积居奇及兼併土地,出现了所谓「素封之家」。文帝晚年,取消「盗铸钱令」,于是地方豪强及富商大贾于是私自铸币,人民蒙受其害;诸侯也甚骄奢。当时的豪强大族「役财骄溢,或至兼併,豪暴之徒,以武断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而无田农民则「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贫富的不均,加速社会矛盾的深化,也使任侠兴起。

中国历代盛衰大势──绪论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