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的传说、习俗和饮食,别忘了讲给孩子听( 02-26)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的传说、习俗和饮食,别忘了讲给孩子听-民族史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耍狮子舞大龙,圆圆的汤圆碗里盛,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喜庆日子就是元宵节,过了元宵节,这个年就过完了。孩子们纷纷开学,大人们安心工作,努力奋斗的一年拉开了序幕。元宵节好像比过年那天更有节日气氛,赏花灯、猜谜语、放烟火,节目众多。过年那一天,家家户户忙着团圆。元宵节这一天则不同,人们纷纷来到户外。空中烟花四射,地上熙熙攘攘,好一个热闹的气氛。我们忙着过元宵节的同时,可曾被孩子追问过,为啥要过元宵节,元宵节都要做什么呢?元宵节到来的时候,不妨给孩子讲一讲元宵节的传说、习俗和饮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
正月十五,元宵节。你知道,有哪些起源传说?快来一起看看吧( 02-26)
正月十五,元宵节。你知道,有哪些起源传说?快来一起看看吧-民族史阳历2021年2月26日,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欢欢喜喜,欢天喜地,开开心心吃汤圆、舞龙灯、看花灯等等,热热闹闹过元宵。可是,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有哪些传说?我是养花绿植,大家来一起看看,了解元宵节的传统文化。1、说法一:起源于“纪念平吕”据说,汉文帝为了纪念“平吕”功绩,而设立:元宵节。是“平吕”特制的节日。来看看有什么讲究。汉惠帝,吕后之子。其死后,吕氏独揽朝政。但是等到吕后死了,吕氏家秘谋造反,直接夺取刘氏江山,世世代代变成吕氏江山。为保刘氏江山,在一些老臣的帮助下,正月十五日这天,齐王刘襄决定起兵伐...
正月十五吃元宵,但元宵为啥又叫汤圆?专家:和一位历史名人有关( 02-26)
正月十五吃元宵,但元宵为啥又叫汤圆?专家:和一位历史名人有关-民族史元宵佳节将至,它也是春节之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古人又称元宵节为“上元节”,并且会举行盛大的灯会来庆祝元宵节。现如今已很少有地区保留举行灯会的传统,但家家户户依旧会在元宵节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元宵,由此可见,吃元宵是元宵节最为重要的习俗。想必大家也会困惑,为什么很多人又把元宵称为“汤圆”呢?“元宵”和“汤圆”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专家:和一位历史名人有关。一、元宵的来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元宵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昭王所命名。当时楚昭王横渡长江,在江面上发现了一种外白内红的食物。楚昭王品尝之后,发现该食物味道十分鲜美。于是,楚昭王向孔子咨询这是何物,孔子回答道:...
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诗词?你都知道哪些?( 02-26)
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诗词?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元宵节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时候元宵节被称为上元节,我们可以从唐诗中窥探一二。如:唐代诗人崔液有诗《上元夜六首·其一》云: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一词多见于明清时候,唐宋时期的诗词,多称上元夜或者正月十五夜。现代人忙碌的生活,早已忘记了元宵节的那些美丽传说和习俗,今天主要来聊聊元宵节动人的故事。元宵节源于何时?元宵节,因为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半,所以被称为正月十五夜,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为千百年来,这一节日人们有观灯赏灯的...
春节随笔——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02-26)
春节随笔——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民族史元宵节,又称为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元宵节有多少个来历和传说。一个来源是,在2000年前的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第二个来源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
东北旧俗:出马仙、保家仙( 02-20)
东北旧俗:出马仙、保家仙-民族史“出马仙”,本是指一些动物,植物,或者灵魂通过修炼,然后来到世俗界积累功德,达到位列仙班的目的。大家要区别好,什么是“出马仙”,什么是“保家仙”。马仙通常有,胡,黄,白,柳,灰,但是因为一些自然原因白家仙和灰家仙,在世俗界已经很少见到了,再有就是灵魂,人们常称为,清风,胭魂,悲王。自然还有一些野仙和草仙,野仙就是山猫,豹子等动物成精,草仙,顾名思义,就是草棵里有的东西成精之后形成的精灵。胡,黄,白,柳,灰出马弟子,也叫香童,弟马,仙家抓弟子出马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出生时辰导致的体质特殊,有的是先辈有做出马弟子的,有的是被仙家直接看上,都叫做“有仙缘”,但是...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是真爱吗( 02-19)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是真爱吗-民族史世人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的爱情,有很多解读。而被解读得最多的一种是,他们是一对“才子佳人”。从“一见钟情”到后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直到后来,有人很直白地指出,这就是一个谋划已久的刻意安排。才让这段看上去纯真又美好,甚至是很多人心之所向的感情,变成了一个“笑话”。对于这两种解读,个人更为的偏向后者,因为那的确是一个“笑话”。要知道在一开始,司马相如并不认识卓文君,就算是听坊间流传卓文君多么貌美,多有才华,也不可能就直接在宴会上弹一首凤求凰表白心意。而且在还没有去到卓家宴会的时候,司马相如就提前和自己的好友王吉做了一个局给外界...
西域伊斯兰化:从喀喇汗王朝到叶尔羌汗国( 02-14)
西域伊斯兰化:从喀喇汗王朝到叶尔羌汗国-民族史本文所说西域,主要指中国新疆。唐时西域的佛国林立,与后世的新疆截然不同。这一转变产生于宋初至明代。这是西域文化的断层,也是新疆文化的重塑。文化的转变,归根结底是势力碰撞的结果。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退出西域,由此形成大国权势的真空,拉开文化重塑与民族融合的序幕。西域三十六国一、喀喇汗王朝:伊斯兰教传入使得新疆第一次伊斯兰化的是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的建立是西域格局改变的重要事件。自怛逻斯之战后,阿拉伯人停止了东进的脚步。伊斯兰教的再次东进,则是凭借喀喇汗来势凶猛的铁蹄。此前,西域的主要国家大多信仰佛教,兼有拜火教、景教等。面对伊斯兰教强劲的推进,于阗、...
蒙古族传统节日( 01-26)
蒙古族传统节日-民族史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日阿",即白月、正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还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现在基本已改为现代交通工具)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1.蒙古族年节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古代蒙古人...
蒙古族的各种禁忌( 01-26)
蒙古族的各种禁忌-民族史火忌,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人们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忌蹬门槛,是蒙古族禁忌之一。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水忌,也是蒙古族禁忌之一。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脏物。这由于草原干旱缺水,牧民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
蒙古族丧葬( 01-26)
蒙古族丧葬-民族史天葬是牧区盛行的一种葬式,又称野葬或弃葬。人死后,脱掉死者的旧服装,换上新衣或用白布缠裹全身,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是吉祥的葬地。天葬后,死者的子孙一般49天内不剃发,不饮酒娱乐,路遇行人不寒暄,以示哀悼。火葬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后出现的一种葬式。为王公贵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死后所采用。普通人死后,多数不实行火葬,只有患传染病或产妇死后,才进行火葬。火葬次日,由死者家属拣拾骨灰,有的把骨灰撒于山川、江河,有的装入坛罐中埋葬,以示永远悼念。土葬是农区蒙古族普遍实行的一种葬式。内蒙古西部农业区蒙古族的土葬,与汉族大同小异。人死后...
蒙古族婚俗( 01-26)
蒙古族婚俗-民族史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求亲,是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亲。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畜牧为聘礼。嫁妆,女方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娶亲时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
蒙古族的祭祀活动( 01-26)
蒙古族的祭祀活动-民族史祭火,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也就是祭火神、祭灶神。普通农牧民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贵族和台吉则在腊月二十四。有个别的地方秋季祭火,在婚礼上还要祭火。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的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方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随着社会的发...
蒙古勒勒车( 01-23)
蒙古勒勒车-民族史勒勒车是牧民流动的家,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勒勒”,是牧人赶车时吆喝牲口的声音,所以这种车就称被为勒勒车了。勒勒车一般车身长4米以上,车上可带篷。带上篷,车厢开若船舱,"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常常是一家人住在里面。它的特点是车身小,双轮大。勒勒车车轮高大是因为牧区冬天雪深过膝,夏季草深,沼泽地多,轻便灵活、车轮大的勒勒车,无论是牧草繁茂的草场,积雪深厚的雪野,还是泥泞的沼泽或者崎岖的坡道,都能够顺利通行,因此被牧人誉为"草上飞"。这种车除了搬运毡房、物资、生活用水外,战时还常用作驮运军队辎重的战车。勒勒车通常主要以草原上常见的桦...
蒙古包的基本知识( 01-23)
蒙古包的基本知识-民族史蒙古包是蒙古族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蒙古包——史书称为“穹庐”。蒙语称“蒙古勒格日”,意为蒙古房子。由于游牧民族世代居无定所,常年逐水草而居,应生活之需,蒙古民族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习俗风尚,其中就产生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民居形式。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1、蒙古包的架木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乌尼、哈那和门。2、苫毡的裁制由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门、毡门头、毡墙根、毡幕等组成。3、制作带子和围绳蒙古包的带子、围绳、压绳、捆绳、坠绳的作用是:保持蒙古包的形状,防止哈那向...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