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体育“那达慕”的雏形阶段(明、蒙元时期直至18世纪)

二为“诈马宴”,是外衣、衣服。蒙古语称为“质孙”,意为“颜色”。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每年都要在上都城举行大规模的宫廷娱乐活动“诈马宴”。出席宴会的人们身着豪华服饰,按照贵贱尊卑的次序各就其位,同时还有娱乐活动。“诈马宴”出现在成吉思汗以后的元朝时期,应该被看作是对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的一种创新,或者说是为这种娱乐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三为“额日音果勒本那达慕”或“额日音果勒本额日德木”。

这项娱乐活动的历史,可能比“诈马宴”要早。古代冷兵器时代,人们搏杀主要靠自身的力量、勇气及技巧,但“额日音果勒本那达慕”就把敌对双方的搏杀,演化成了朋友之间平时切磋提高“三项竞技”的一种形式,其意义不言自明。

四为“塔克勒干”,是新疆地区蒙古民族传统的祭敖包活动。在古代,卫拉特蒙古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祭敖包活动。祭敖包时,同一部落的牧民们都骑着马、骆驼,拿上酒肉等来到本部落的敖包。届时,人们先献哈达,然后由活佛或大喇嘛领着众人绕着敖包诵经,愿老天降福于人间,赐于人们平安无事,如果遇上旱灾,那么祈求老天下雨,使大地水草丰盛,五畜兴旺。祭完敖包以后,便开始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

五为“乌日斯音耐尔”。这是阿拉善盟的原阿拉善旗举行的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参加人有王爷台吉、公主亲眷、盟旗代表、苏木牧民等,“乌日斯”盛会上要进行骑马、射箭、摔跤三项竞技,并辅以经贸文化交流,最后是在通宵达旦的宴会中结束。

六为“乃日”,也有叫“娜雅尔”

2005年8月,曾任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副盟长的八旬老人巴图苏和,向前去慰问他的盟领导特意提出历史上人们称“那达慕”为“乃日”。最早称这项民族传统娱乐活动为“那达慕”的应该始于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据他说1949年8月,旗里准备举办一次全旗的“郭哨乃日”,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苏尼特右旗举办的一次“郭哨乃日”,所以特别重视。其中,旧社会王公贵族叫“乃日”,喇嘛庙会也叫“乃日”,现在是新社会,我们不能再沿用旧社会的称呼,最后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把那一届‘乃日’改成了‘那达慕’。从那以后,那达慕的叫法就慢慢传开了。

那达慕的内容

那达慕是蒙古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部落联盟,每年或间隔几年,选择水草丰美的季节举行一次的盛大集会。最初的“那达慕”,其主要内容是祈祷神灵的保佑,即“祭敖包”,故又叫做“敖包塔克勒根”。最初的那达慕有赛马、摔跤和射箭三项竞技项目,即“男儿三艺”。

到了元、明时期,蒙古族的“男儿三艺”已经比较普遍了,并将“男儿三艺”的比赛规范为娱乐活动的固定内容,也就是成为传统的民族娱乐盛会的保留项目。这说明整个蒙古民族对射箭、摔跤、赛马的喜爱、仰慕和重视程度。

到了清代,这种活动已逐渐演变成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民间娱乐竞技、庆祝丰收的活动,此外还增加了集市贸易、物资交流等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使这个活动除了娱乐功能以外,又增加了经济贸易的内容,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因所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蒙古族传统体育也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形式,在与三项竞技同时展开的是只有在牧区才能看见的商品贸易交流会,且形式也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特别是每逢举行那达慕的时候,总要有规模不等的文艺活动。现代那达慕大会的内容还增添了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

“那达慕”形式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民族开展传统体育娱乐活动的盛会。自元朝,那达慕大会已成为一种固定形式,延续至今。清代以来逐步成为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体育游艺活动,除举办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掷布鲁等比赛外,还利用这个机会征收课赋,整理户口丁册,进行官员更迭等,外埠商人也前来从事商贸活动。建国后,则成为牧区一年一度喜庆丰收的盛大集会。一般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七八月举行。届时,牧民们不分男女老少,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源源而来。会场上,骑手、骏马汇集,蒙古包、帐篷星罗棋布,商店、饭馆鳞次栉比。牧民们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搭毡帐、烧奶茶、煮羊肉、亲朋相会,饮酒欢唱。改革开放以来,那达慕大会又把球类运动、物资交流、推广科技、举办展览等。使那达慕成为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及开展旅游活动的重大集会。

牧区旗级那达慕大会,一般每年举办一次。盟市级那达慕大会结合重大政治、经济活动,每三、五年举办一次。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大会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那达慕”举办者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袭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解放前的那达慕是由官方主办的。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解放后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市场经济的启动,人民的生活富裕了,思想观念转变了,那达慕的举办权由传统的政府一家独办逐渐发展为社会、集体、民间等多家举办的格局

“那达慕”参与者及其荣誉

只有到了清朝,那达慕出现以“善扑人”为职业的专职运动员。这是蒙古三项发展的重要标志。

解放前,那达慕是蒙古族王公、活佛寻欢作乐、欺诈民财的工具,运动员(跤手、骑手、箭手)是他们的奴隶,任其打骂。比赛时,“只能胜,不能败”,否则轻者断臂,重者斩首。至于牧民选手,则“只能败,不能胜”,违者必死无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牧民当家作了主人,那达慕的性质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真正成为了人民欢娱的节日。

蒙古族传统体育“那达慕”的雏形阶段(明、蒙元时期直至18世纪) 
  关于蒙古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