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光和后凉( 12-19)
吕光和后凉-民族史吕光,是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后凉的创立者。337年出生,是前秦太尉吕婆楼的儿子,吕光在22岁时就一战成名,属于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只是民间没有流传他的故事,因此知名度不高。吕光的父亲是太尉,官职不低,也算是出身名门世家了,但是吕光并没有因此骄傲,反而努力上进,刻苦练功,凭借自己杰出的才能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建元十八年,此时的前秦已经统一了北方,兵马强盛,苻坚就有扩建疆土的意思,因为任命吕光为使持节,让他与姜飞、彭晃、杜进、康盛四将一起出征西域。建元十九年,吕光从长安出发,他们越过了三百里的沙漠到达了西域,所到地方的国家均投降;建元二十年,吕光就大败西域...
前秦苻坚:不逊秦皇汉武的一代雄主( 10-25)
前秦苻坚:不逊秦皇汉武的一代雄主-民族史淝水之战的惨败,掩盖不了苻坚的大帝风采提起中国古代的名帝,你会想起谁?是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还是雄韬武略的汉武帝,亦或是一代明君李世民?不同的人心中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能够想到前秦皇帝苻坚的,恐怕不多。大多数人对于这位出身胡人的皇帝的印象,应该来源于淝水之战,而在这一战当中,苻坚完全是谢玄和他的北府兵的背景板。“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都诞生在淝水之战中,而演绎成语的主角,就是苻坚本人。苻坚手握八十万雄兵,却败给八万北府兵,怎么看,苻坚好像都是草包一个。可是,历史上真实的苻坚就这样不堪吗?当然不是,苻坚如果真的只是一位昏庸愚蠢的皇帝的话,前秦在...
淝水之战-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08-06)
公元383年的冬天,有藏人血统的“前秦”皇帝苻坚大举伐晋。他刚统一北方不久,长安附近的居民尚是五花八门,所谓“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晋朝虽偏安江左,但是仍能保持西部的防线,如今日之湖北西北汉水一带以及更西的四川。即在最接近的战场,也能在江翼寿阳附近发动攻势。从各种迹象看来,苻坚并没有在东线与晋人决一死战的决心,而是统率了很多杂眚部队,无法统御,只能以军事行动,维持他的组织。同时又过度自信数量上的优势,所谓“投鞭足以断流”。他总希望以凉州蜀汉幽冀之兵,号称八十七万的力量,“犹疾风之扫秋叶”,不怕晋人不投降。所以他在出师之前,就宣言要让东晋皇帝司马昌明做他的下任尚书左仆射(等于副首相兼军政部长),晋朝的文武大臣谢安或桓冲,也为未来的吏部尚...
“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 08-03)
“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民族史“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大家熟知的一句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由于某种原因,表现得极度的怀疑、惊慌和害怕,我们往往用“草木皆兵”来加以形容。“草木皆兵”这句成语,是怎样来的呢?原来是从秦、晋淝水之战的故事里产生出来的。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第二年,西晋的皇族司马睿在江南重新建立了汉族地主阶级政权,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叫做东晋。当时北方出现了十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十六国”时期。到了公元四世纪七十年代,氏族人建立的前秦国主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形成和东晋南北对峙的局面。公元382年十月的一天...
多大的官也不能忘记学习( 03-28)
多大的官也不能忘记学习-民族史多大的官也不能忘记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尽管有很多途径可以取得官位,但是,在国家稳定、世道承平之时,对官员是有一定文化素养要求的。所以,在特定时期,有些英明的帝王会加强对在职官员的相关培训。  不知书宰相与倡导学文化皇帝  宋人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后晋(936-947)时期有个叫冯玉的人,他的姐姐是皇后,借了这层裙带关系,尽管他识字不多,却不妨碍其步步高升。当皇帝让他撰写重要文件时,他就请别的同僚代笔,就这样他竟然官至宰相。史料上说,冯宰相官至一品,但是“不知书”,至于“不知书”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说明。有一个例子说,有一次冯宰相看公文,看到“姑息”二...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