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经学来的译音“支那”,为什么成为了蔑称?( 07-27)
从佛经学来的译音“支那”,为什么成为了蔑称?-民族史一、什么是“支那”?“支那”一词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屈辱蔑称。在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对中国的称呼还是“汉”、“汉土”、“唐土”、“中土”、“中国”等。明治维新后,日本增长了所谓的大和民族的优越感,就开始改用“支那”称呼中国。甲午战争胜利后,一直尊中国为上国的日本,欣喜若狂,开始给“支那”一词赋予了战胜者对失败者的轻蔑屈辱的含义。1913年日本根据驻华公使的商定,从此,日本政府都以“支那”呼称中国。中华民国成立后,日本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单方面给中国取了一个“支那共和国”的国号。到了1930年,由于中华民国政府规定,今后凡载有“支那”二字的日本公文...
镇南关大捷和台湾保卫战,大清最后的荣光!中法战争令世界对大清刮目相看( 04-20)
镇南关大捷和台湾保卫战,大清最后的荣光!中法战争令世界对大清刮目相看-民族史1883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越南订立《顺化条约》,意图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成为法国的保护国,这引起大清朝野大哗,慈禧太后震怒,下诏向越南派兵。初期中法双方在越南战场互有胜负,但法国发动马尾海战,清军主要将领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最终惨败,导致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马尾海战惨败,激起国人极大愤慨,1884年8月26日清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中法战争正式宣告爆发。1885年2月,法国再次增兵越南,集中万余人兵力,占领战略要地谅山。清政府任命年近7旬的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冯子材指挥...
中东铁路和中东路事件( 11-20)
中东铁路和中东路事件-民族史中东路是“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原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日俄战争结束后称中东铁路,即中国东省部铁路之意。中东铁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是今日中国东北铁路交通主要干线。早在1891年2月,沙俄决定兴建西伯利亚铁路时,就想在未来铁路的某一站上修筑一条伸入中国境内的支线,以便“直接与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各省通商”。甲午战争后,中国向日本赔款2亿2千万两白银(包括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索款3千万两),清政府财政拮据。沙俄便乘人之危,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四厘借款合同》,提供贷款,以图控制中国。后来,俄...
甲午战争变为中日持久战,结局会怎样?( 11-04)
甲午战争变为中日持久战,结局会怎样?-民族史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影响巨大,甲午战争的失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前西洋列强认为清朝的国力同沙俄仿佛,因此清朝和西洋列强之间倒也有了相对相安无事的一段时光。而甲午战争让列强看穿了清朝的实力。于是,瓜分中国热浪拉开序幕,义和团运动也由此激化——甚至之后的八国联军进北京,都和甲午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那么,倘若甲午战争中,清朝坚持不投降、不赔款,持久战的态度,结局又会怎样?中日持久战清朝方面清朝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为大清帝国发展出了一些兵工厂、造船厂等国防工业。不过,空有技术没有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会导致生产混乱。这种管理模式套用在清廷的政治和军事上,也是如...
戊戌维新运动——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考中外历史纲要上18课)( 11-17)
戊戌维新运动——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考中外历史纲要上18课)-民族史自李鸿章发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警示后,读书人渐渐意识到,只有实行变法才能救国。维新思想很快发展为政治运动。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之后梁启超在《时务报》的《变法通议》,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维新运动拉开序幕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1中日甲午战争失败,2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3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学,不过是西汉末年的刘...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