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绝美情诗,竟是如此不堪( 04-27)
文姜:绝美情诗,竟是如此不堪-民族史《诗经》里有一首讽刺齐女文姜与齐襄公私通的诗歌:诗经•国风•齐风•载驱载(zài)驱薄(bó)薄,簟(diàn)茀(fú)朱鞹(kuò)。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lí)济济,垂辔(pèi)沵沵(nǐ)。鲁道有荡,齐子岂(kǎi)弟(tì)。汶(wèn)水汤汤(shāng),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汶水滔滔,行人儦儦(biāo),鲁道有荡,齐子游敖。全诗四章,每章四句,主要描写文姜与齐襄公幽会往来途中的情景。第一章:“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载:发语词。驱:车马疾走。薄薄:象声词,形容马蹄及车轮转动声。簟:方纹竹席。茀:车帘。鞹:...
一里多少米?周穆王西行3.5万里,到了古埃及?( 04-12)
一里多少米?周穆王西行3.5万里,到了古埃及?-民族史西晋时期,一位盗墓贼挖掘了一座魏国王墓,官府发现后将他逮捕,并从墓中找到一批战国竹简,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竹书纪年》与《穆天子传》,而后者讲述了西周时周穆王(周武王四世孙)西征的传奇经历。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963年,周穆王西巡天下,行程三万五千里,一共用时543日,平均一天行走64.5里。最终,周穆王穿过天山、登上昆仑,抵达“西王母之邦”,选择了一个吉日向西王母献上白圭玄璧和彩色丝带等。《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记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现代学者根据史书记载推算,周代一里大约是415米左右...
汗血宝马何时引入?汗血马为什么在中国消失了?( 02-27)
汗血宝马何时引入?汗血马为什么在中国消失了?-民族史战马是古代军事战争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春秋时期,秦国骑兵已经成为独立建制的部队。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骑兵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张仪在游说诸侯的时候,就常常以骑兵多寡来论国力,说秦国“骑万匹”,燕国“骑六千匹”,魏国“骑五千匹”。张仪特别强调了“秦骑兵之精,尤为六国所不及,秦国战马探前跌后蹄间三寻腾者,不可胜数”。睡虎地秦简出土的《秦律杂抄》记载了秦国战马的征召标准:“蓦马五尺八寸以上”。秦国之所以战马精良,一方面与秦族善养马有关,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秦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秦国疆域北接胡人和匈奴,西有戎狄,独特的地理位置是秦国获取和培育优良马匹的天然优势,也...
夏姬:从素女采战到多人运动( 12-11)
夏姬:从素女采战到多人运动-民族史夏姬(约公元前640年―?),姬姓,春秋时期郑国公主。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母亲为少妃姚子。因为嫁给封地位于株邑(今河南柘城县)的陈国司马夏御叔为妻,因而称为夏姬。夏姬是春秋时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排名第一的女海王,妖淫成性,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大搞多人运动,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1、夏姬采战神功初成,牛刀小试夏姬之美,史称其有骊姬、息妫之容貌,兼妲己、文姜之妖淫,见者无不丧魂落魄,颠之倒之。夏姬十五岁那年,一个夏夜。天奇热,夏姬汗流不止,睡不着觉。她来到院中,铺好草席,把衣衫脱光,裸卧席上,顿觉一阵清凉。夜漆黑,夏姬伸出手,却看不见。满天星斗,离得很近,...
战国时的东周国和西周国,与周公旦有关系吗?( 01-15)
战国时的东周国和西周国,与周公旦有关系吗?-民族史周朝得名于发家地——岐山周原,后来周武王建立西周,弟弟旦就被分封到周原,所以称为周公旦,今天陕西岐山还有周公庙遗址。也就是说,当时就同时存在一个周王朝和一个周公国了,周公的身份相当于周王朝的管家。西周灭亡后,当时的周公跟着周天子,一起东迁到东都洛邑,周公也就在这附近得到一块封地。周桓王时代的周公为周桓公黑肩。公元前579年,周公楚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出奔晋国。周国的封地被周天子收回,周国就算灭亡了。此时周王室的控制领地已经越来越小了。东周天子实际上有两座都城,以瀍水为界,西城名为“洛邑”,又名郏鄏、王城、河南城,东城名“成周”。春秋时期,周天子主要居住在王...
看地图学历史: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 01-07)
看地图学历史: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民族史《管子》有《地图》篇。开篇就写道:“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地图记录的信息,包括山川、地貌、植被、道路、聚落、田地等等。而地图绝不仅仅用于军事。《周礼》告诉我们,地图也直接服务于行政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疆域变幻无常,将当时的地图资料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对后来的学史人意义重大。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过渡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贵族政治不断走向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立起来,过去和贵族政治相关的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礼乐制、井田制都走向了崩溃。而根据局势的变化,又将分为春秋(前771—前453)和战国(前453—前221...
什么是春秋?什么是战国?春秋战国哪些区别?( 01-06)
什么是春秋?什么是战国?春秋战国哪些区别?-民族史东周被分为春秋与战国,春秋明确始于平王东迁,可是春秋和战国,具体有何区别呢?春秋和战国得名及出处如果,要区分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在哪儿,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春秋和战国的定义究竟是什么。1,春秋春秋一词的来源,是鲁国的史书《春秋》。而这本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一直到鲁哀公十四年间,共242的历史。只是,因为牵扯到周王室的衰微问题,后世史学家在界定春秋的具体时代时,多以周平王立国的公元770年作为起点,以"三家分晋"作为终点。这一阶段被称为"春秋时期"。2,战国而战国一词的来源,是刘向编撰的《战国策》。这本史书记载了东周后期一直到秦国统一中原前的时间,具...
东周历史:东周王朝和西周(公)国、东周(公)国( 12-21)
东周历史:东周王朝和西周(公)国、东周(公)国-民族史周朝分为前期的西周和后期的东周,这一点我们都知道,而东周一般来说又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只不过这些名字都是我们后人给当时取的,也就是说,当时并没有“西周东周”这些表示时代的词。但是,如果出现了“西周东周”,也不要惊讶,因为那个时候确实是有东周国和西周国的。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自公元前1046年建国,到公元前256年灭亡,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周朝在历史被分为两部分,其中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为西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为东周。到东周之后,周天子威望大衰,诸侯国开始进入争霸和兼并时代,后世便以三...
道家与范蠡( 10-26)
道家与范蠡-民族史“儒”“墨”等学派名在儒家、墨家活动的春秋末期就已经存在了。而“道家”这一学派名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直到汉初才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道家思想后来也被称作老庄思想,因为代表道家的是《老子》《庄子》。与儒、墨相比,道家宗教性较浓厚东汉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中把道家的特色概括为“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此君人南面之术也”。也就是说,道家的特色在于,他们认为要先省察古今盛衰的历史变迁,然后才能遵守清虚、卑弱的根本,并认为这才是君主君临天下的统治术。因此班固称“道家者流,盖出史官”,指出道家之渊源在古代史官。周王室史官的职责...
东周列国简史( 04-13)
东周列国简史-民族史极简东周史:春秋170个诸侯国,到战国仅剩7个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具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非常遗憾的是,哪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
东周前期“春秋”取自书名《春秋》,书名《春秋》指代历史( 12-18)
东周前期“春秋”取自书名《春秋》,书名《春秋》指代历史-民族史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时段,这期间虽然政权多元,经常发生不同规模的兼并战役,但各国经济较为繁荣,且文化百花齐放,还出现了一大批流传千古的名人,譬如“孔子”。对于这个年代,不少人好奇它为何叫“春秋”?这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么?实际上“春秋”是相对“战国”而言的。不论“春秋”还是“战国”都发生在东周末年。在这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虽然诸侯相互称霸,但周天子仍是象征性的共主。而整个东周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周平王四十九年,即鲁隐公元年(前772)至周敬王三十九年,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第二阶段则从周敬王四十年(前480)到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披发左衽”( 12-17)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披发左衽”-民族史“霸主”是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国国君,这是春秋时期特有的现象。西周灭亡,周室东迁,进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的统治难以为继,齐桓公应运而生,联合诸侯抵御夷狄、扶助周室,世称之为“霸”。先有齐桓公,然后才真正有了“霸主”的概念。齐桓公以后又有不少诸侯继之称霸。但真正意义上称得上是“霸主”的,齐桓公还是第一人。世所称之“霸主”各有不同。齐桓公称霸基础是齐国在桓公领导、管仲主理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一个强盛的大国。齐国始封君是周初的太公吕尚,太公之子吕伋就国。太公吕尚的女儿邑姜是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吕伋是成王死时的顾命大臣。也就是说齐国先世对于周王室...
成语“各自为政”:将军分羊肉忘了车夫,开战时被拉去敌营,流传千年( 09-22)
成语“各自为政”:将军分羊肉忘了车夫,开战时被拉去敌营,流传千年-民族史将军分羊肉忘了车夫,开战时被拉去敌营,留下一成语流传千年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长辈经常告诫我们,一定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因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没有人会想到你今天小瞧的人,明天会做出多大的成就。当年孟尝君如果不是收留了一些“鸡鸣狗盗”之徒,那他也不可能从秦昭王手中逃脱。关羽和张飞如果不是过分苛责手下人,那也不至于丧命。而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便是因为小瞧了他的车夫而差点丧了命。在春秋时期,宋昭公因为暴虐无道,所以国人都不肯亲附于他。而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因为礼贤下士、善待百姓,所以在国内好评如潮。宋昭公九年,宋国发生饥荒,宋昭公却贪图享乐,不顾百...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