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胡系的满清比草原系的蒙元更为成功?( 11-08)
为什么东胡系的满清比草原系的蒙元更为成功?-民族史历史上,正北方向的蒙古高原,只有蒙古人实现了成功入主中原。其他诸如匈奴、柔然、突厥,有一个算一个,来到中原最后全都是失败者。那么,长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都是谁呢?主要是东胡系。如五胡十六国的拓跋鲜卑,建立了北魏王朝;如两宋之际的契丹和女真,建立大辽和大金。大辽算是半只脚踏入中原,大金则是连头带屁股一起进来了。所以,北方胡人就要做一个区分,一伙是正北草原上的胡人,即草原系;一伙人是东北地区的胡人,即东胡系。草原系和东胡系有什么区别吗?区别就在于生活方式和社会基础。草原系就是纯游牧,因为蒙古高原除了草场就是沙漠,全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外。游牧的生活方式,自...
蒙古人契丹人的区别和联系( 12-01)
蒙古人契丹人的区别和联系-民族史1.蒙古人和契丹人有什么区别蒙古人和契丹人完全是两个概念,把蒙古人叫契丹人是十三世纪蒙元崛起后,中亚以西各地对占据原大辽及其后的西辽(均为契丹政权)辖地的蒙古人的习惯性统称,应当说是错误的。两者之间并无种族继承关系。当然从历史渊源上说,蒙古人和契丹人都来自先秦时期活动于东北地区的东胡部落。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东胡族系包括的部落和民族很多:如东胡、乌桓、鲜卑以及由鲜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各部,此外还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蒙古。蒙古人发源于蒙古东部的蒙古高原,一直以游牧为主;而契丹人...
北方民族史之匈奴、丁零、东胡( 10-17)
北方民族史之匈奴、丁零、东胡-民族史简明:北狄之匈奴、丁零、东胡(《山海经》图片/来自网络)根据《史记》、《山海经》、《周易》等古籍以及商代甲骨文的记载,中国古代以华夏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为“四方之夷”,在地理上分别处在华夏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夷加上华夏共计五大块人民组成了古人心中的“天下”。北狄严格意义上应叫做“狄”,只因其地处华夏以北而被冠以“北狄”,同时也有在空间上区别另一支民族联盟“南蛮”的意思。狄作为民族称谓较早出现于《国语。郑国》,在西周末期的史籍中已有记载,是华夏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广泛称谓。狄字,本意有“远”、“剔除”之意,引申有强悍有力、行动迅疾的意思,...
蒙古人和匈奴人什么关系?( 08-23)
蒙古人和匈奴人什么关系?-民族史蒙古人就是匈奴人吗?蒙古人是过去的匈奴人吗?一时间让人没有办法用“是”或者“不是”这几个字来回答。宋朝灭亡不久,在元朝政府的默许甚至支持下,有伙水平很高的盗墓人,把南宋皇帝的坟墓撬开,砍下皇帝头颅当器具。有人由此草率断定,匈奴是蒙古的前身。因为,砍下敌人头颅当器具是匈奴人的传统。在蒙古中央省色楞格河畔诺彦乌拉山一个叫诺彦乌拉的地方,曾经发现过很多匈奴墓葬,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匈奴墓地。考古学家从上世纪初开始在这里发掘,先后共发掘出200多座墓,但也不过是这一墓地的十分之一。这些墓葬中有丰富的随葬品,是研究匈奴族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因为在这些墓葬中...
东北的肃慎、濊貊、东胡,是今天的什么民族?( 06-18)
东北的肃慎、濊貊、东胡,是今天的什么民族?-民族史文中的东北,是历史研究里东北亚的一部分,它东到日本海,北到外兴安岭,西面包含呼伦贝尔,在这广袤区域里,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北部的肃慎以沿河海打渔、山区采集和打猎为生,西部的东胡是从渔猎向游牧过渡,而东北中部的濊貊更多以农业为主。东北的肃慎、濊貊、东胡,是今天的什么民族?这个话题肯定会有不同观点,仅供历史爱好者参考。三大族系指在古代的中国东北,有三个土著民族,分别是肃慎、濊貊、东胡。肃慎在中国古代,东北属于蛮夷之地。这里地大物博,人烟稀少,土著居民是肃慎、濊貊、东胡。根据资料记载,舜、禹时代,肃慎族已与中原有了联系。舜时,肃慎氏朝,贡弓...
秦朝蒙恬北击匈奴是为了攻打大月氏( 02-15)
秦朝蒙恬北击匈奴是为了攻打大月氏-民族史战国后期和始皇建立秦朝时,匈奴还不十分强大,始皇没必要派出三十万军队,所以,秦朝大军另有目的。历史上秦始皇令蒙恬率领三十万大秦锐士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这是一段光辉壮举。但我们是否想过秦始皇命蒙恬北击匈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历史记载我们发现有些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或者蒙恬北击匈奴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这里说秦始皇得到一个亡秦者胡也的传闻,所以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胡人。而胡人只是当时对北方游牧民族...
鲜卑、柔然、蒙古、契丹、室韦都源于东胡( 02-06)
鲜卑、柔然、蒙古、契丹、室韦都源于东胡-民族史柔然,是继鲜卑之后崛起的民族,与北魏和南朝对峙,存在于450年-555年,后来被突厥灭亡,西窜而成阿瓦尔人,盘踞匈牙利平原200多年。蒙古、契丹就不用说了,大家都很熟悉。当然,契丹和上面几个相比,相对弱一些,但西辽确也曾雄霸中亚一时。那么,都活动于东北亚的鲜卑、柔然、蒙古和契丹有什么联系呢?他们的祖先是一个吗?是的,这些东北亚民族的祖先都是东胡。东胡,历史学家认为就是居住在匈奴东边的胡人。东胡族而语言学家认为东胡来自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Toung-gu(s)”,就是通古斯,通古的通是柳树丛,古是河流的意思。所以说东胡是对居住在长满柳树的河边的族群,在...
鲜卑族发源于哪里( 01-08)
鲜卑族发源于哪里-民族史鲜卑本源东胡,呼伦贝尔的大鲜卑山嘎仙洞是鲜卑族的发源地之一,这些是学者比较普遍认同的观点。历史上叱咤一时的鲜卑族发源于哪里?对于鲜卑族的起源,学界还没有定论,主要有四种说法:东胡说、东夷说、山戎说、逃亡汉人说。可以肯定的是鲜卑族肯定是个北方民族。对于这四种说法,山戎说和逃亡汉人说的可信度不是很高。根据现存的鲜卑族人物陶俑和历史记载,鲜卑族的习俗、长相、语言与汉人都不同,而历史记载中也没有明确的该支派的发展;这种说法的解释是从鲜卑族的名称来解读的,认为“鲜者,少也。卑者,陋也。”(《翰苑集》引《汉名臣奏》),笔者认为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名称或是音译或是根据...
乌桓简史( 08-10)
乌桓简史-民族史乌桓与鲜卑一样都是“东胡”的一支,又称作“乌丸”。公元前3世纪末,也就是秦末,东胡被匈奴攻破后有一部分迁居到乌桓山。根据考证,乌桓山在今天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西北140里的地方。汉武帝击败匈奴之后,乌桓臣属于汉朝。于是汉武帝把乌桓南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开始设置乌桓校尉,让它替汉朝北御匈奴。汉光武帝的时候,乌桓首领向汉朝朝贡,接受了侯、王、君长的封号。然后又率领乌桓从五郡塞外大规模南迁到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也就是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扎放牧。他们分成了若干个部落,各自为政。建安五年,官渡之...
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北方强族( 07-16)
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北方强族-民族史那些曾叱咤风云的匈奴鲜卑突厥跑到哪里去了?本文为您解说全部曾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北方强族。一匈奴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
东胡–东北亚民族重要源头( 06-07)
东胡–东北亚民族重要源头-民族史鲜卑人、柔然人、契丹人与蒙古人的先祖都是东胡(东胡族) (东胡族文字青铜削刀)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中,由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系列组成。其一是以定居民族的农耕文明,另一个便是北方游戏民族的草原文明。他们从北方广漠的草原而来,凭借着铁骑不断南下,为中华民族带来野草般无尽的生命力和新鲜血液,也正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不断碰撞又不断溶合,才组成了“中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最早见诸于史料并强大的游牧民族是匈奴与东胡。著名学者林幹先生根据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各族的语言,风俗和活动范围大体把北方游牧民族分为三个系统(族系):一是匈奴系统,二是突厥系统,三是东胡...
东胡始末( 05-16)
东胡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东北三大族系:东胡、秽貊、肃慎),也是史上最早进入东部草原的民族,东胡之名最早见于《逸周书》卷七《王会篇》,记载边疆部落贡品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逸周书最迟成书于战国;《山海经》记载:“东胡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这反映出有一个以黄熊为“图腾”的游牧民族,他们活动和生存在“大泽”以东的地域,这个部族被中原人称之为东胡人。“大泽”,疑为今天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达里诺尔湖,东是汉语方向,而“胡”则是这个蒙古语族里面“人”的自称“hun”,有“天之娇子”的意思,达里诺尔湖东面的“胡”就称为“东胡”,达里诺尔湖西面的“胡”后来称为匈奴。也有说法认为胡和东胡的分界在浑善达克少地。东胡部族发展到战国时期...
东胡是通古斯吗( 05-15)
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认为:东胡的意思是住在柳河边的人,此观点的前提是东胡就是通古斯的音译。该观点认为,东胡并非因为在匈奴东而被称为东胡。从《史记》开始,“东胡”族称就被史界误读了。绝大多数甚至于全部历史学家都把这个语词看作是汉语词汇,理解为匈奴东面之“胡”。其实,“东胡”应该是一个古阿尔泰语词(蒙古-通古斯语)Toung-gu(s)的音译,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通古(斯)”,也就是说,“东胡”实际上是“通古(斯)”一词的异写。而“通古”的“通”意为柳树丛,“古”为河流,“通古”的直译意为“柳条河”或“河岸上长满柳树的河”,加上表示多数词性的词尾“s”后就演化为居住在河边的族群的族称——“通古斯”。作为族称,其原本意思是居住在河岸长满柳树...
秦开袭破东胡,燕国扩土辽东( 05-12)
秦开袭破东胡,燕国扩土辽东-民族史“燕有贤将秦开,为质於胡,胡甚信之。”这里的胡指东胡,秦开,也就是秦舞阳的爷爷,鲁国宗室后裔,早年在东胡做人质,很受东胡的信任,通晓民情风俗、军事地理。燕昭王姬平即位后,秦开设计逃归燕国。秦开向燕昭王汇报在东胡期间的情况及辽东地区的地理形势、东胡的战斗力等。建议燕昭王出兵收复辽东,他愿挥金戈,冒矢石,率众进击。燕昭王采纳他的意见,委以兵符,勒以军法,开始训练兵士。秦开即筹策用兵方案,约整军士,衅鼓祭旗,刻期出征。公元前300年,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今北京延庆境内)向密云地区的渔水(今白河)、鲍丘水(今潮河)流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东胡军虽...
科尔沁草原上的东胡文化( 05-11)
远至商周起就生活在科尔沁的东胡是个部落联合体,成份较为复杂,其中有东北部的以鱼猎为主的民族,有中部的游牧、狩猎兼备的民族,有西部和南部游牧,农耕互渗的民族。因此,东胡文化丰富多彩。早在战国前期科尔沁东胡人就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从出土文物看,东胡人铸造的铜剑、铜镞、铜刀、铜戈、铜盔,不但有较高的工艺价值,而且非常锋利实用,特别是铜制双侧曲刃青铜短剑,和“修剑过颐”的长剑,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比较,有着极其明显的地域特征。此外东胡人的铜饰品种类也较多,最典型的是双虺(音费)纠结形铜具、龙形铜饰件、双兽铜饰牌等也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科尔沁的东胡人是由游牧、狩猎、鱼猎等多个民族的混合体形成的部落联盟,因此民风雄强,剽悍,崇尚武力和战争...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