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与佛教( 11-30)
鲜卑族与佛教-民族史鲜卑族开凿石窟、大兴佛教,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是我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个黄金时期。鲜卑人在定都平城和洛阳后,大兴佛教,开凿举世闻名的云冈和龙门石窟,兴建佛寺,使西方文明逐渐融入中国文化中。山西云冈石窟大佛。拓跋鲜卑建都平成后,崇尚佛教,并模拟皇帝的形象造佛像。当时佛教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佛造像,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村(原址是北魏云中宫的一座庙址)出土一座精致的「太和八年」鎏金铜佛像,释迦牟尼佛盘坐于亚腰形须弥座上,慈目修眉,两耳垂肩,身披袈裟,右袒,右手作说法状;须弥座束腰部位是两只狮子,其下四足台座正面是两个似持帚的供养人;底座之...
鲜卑发展史( 11-30)
鲜卑发展史-民族史鲜卑族兴起于密林深处的大兴安岭,是首个统一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的民族史上曾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而这个民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吐谷浑、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十二个地方政权。其中,拓跋鲜卑曾经横扫群雄,终结了十六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北魏政权更是开创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统一黄河流域的先例。那么问题来了,“鲜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到了今天又是哪个民族呢?我们本文一起来探析一下!“鲜卑”一词的含义关于“鲜卑”一词的含义,在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看法,目前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种观...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消失( 11-30)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消失-民族史鲜卑为了繁荣昌盛,而迷失了自我。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域辽阔,若是少数民族想要在中原建立政权,必须要使自己的文化融入到中原来,且中原人数众多,如果不学习汉文化,是无法在中原如此宽阔的地域及众多的人群中立足的。所以想要长久统治中原,巩固政权,学习汉族的文化必不可少。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鲜卑族也是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一个民族,当时的统治时期还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但是到了后来,为什么就再也没有过鲜卑族的存在呢?至今为止,我国的民族有56个,其中没有鲜卑族,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切还得从孝文帝元弘着重学习汉文化,实习汉族政策说起。孝文帝,名元弘,献文帝的长子,孝文帝尚且年幼时...
花木兰:鲜卑统治时的北方美女( 11-29)
花木兰:鲜卑统治时的北方美女-民族史电影《花木兰》里,北朝女子花木兰,化唐朝妆,住福建土楼,练五禽戏,那么真正历史上,鲜卑人统治时期的北朝女性日常,应该是什么样呢?刘亦菲版《花木兰》片段北朝没有美女吗?在汉乐府中,有一些称赞北方美女的诗篇。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大音乐家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诗中的美女是他的妹妹,也就是后来以玉搔头典故传世的李夫人,她是中山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定州。而她的籍贯又恰好能照映一首汉代的五言诗的说法:“燕赵多佳人,颜者美如玉。”但是,永嘉之后衣冠南渡,汉家芳华凋零。而北方经历五胡乱华,百年混战的血色洗礼之后,再次...
鲜卑族历史( 06-28)
鲜卑族历史-民族史鲜卑跟匈奴一样,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名称,而是多源头而使用同一种文化的民族总称。鲜卑发源于东北那嘎达。所以,要了解鲜卑族,得从东北说起。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当中原处于五帝时代的时候,东北那嘎达的部落就来朝贡,当时东北最大的部落叫做肃慎。东北民族众多,流源复杂,但是语言上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下的不同语族。到了周朝时,肃慎跟周朝的关系就不是简单的拿点东西来串门那么简单了,肃慎臣服于周朝,也不简单是附属国,基本上跟周朝其他诸侯国一样,算是周朝领土。《左传》记载,周景王曾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今天东北人有这么一句话,说出了山海关都是老乡。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内助( 11-25)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内助-民族史长孙皇后(601-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13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生性节俭,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因此,下朝以后经常都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但她却很郑重地说:...
真实的宇文化及,编造的宇文成都( 11-08)
真实的宇文化及,编造的宇文成都-民族史隋唐时期的电视剧有很多,里面所描绘的英雄人物,宇文成都和李元霸等英雄好汉就很是让人向往,但是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并不存在,不过他们的父亲历史上倒是有这些人,比如说李元霸的父亲是李渊,宇文成都的父亲是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是隋末叛军的领袖,他的祖先是匈奴人,本姓是破野头,武川人,北周上柱国宇文盛的孙子。宇文化及的父亲是宇文述,宇文述在隋文帝统领的时期被封为右卫大将军,因为他在与陈的战斗中取得了良好的战绩。之后在杨广还是晋王的时期,宇文述参加了支持杨广为太子这一阵营,并且参与了铲除吐谷浑的战争,为了感谢宇文述在自己继位时的支持并且他在战争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战功,杨广...
五胡乱华的匈奴、鲜卑、羯、羌、氐最后的结局( 10-29)
五胡乱华的匈奴、鲜卑、羯、羌、氐最后的结局-民族史“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北方民族。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历劫而不屈。以最强的延续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从魏晋时期五胡十六国的历史演进中充分证明的这一点。司马氏在曹魏统一北方和王浚渡江灭孙吴一统天下的基础上,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制度。由此造成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统治的基础。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八王之乱后,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这一段历史,在历史学者眼中,视为“中华的崩溃与民族...
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党项、契丹、女真这些古代民族...( 10-28)
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党项、契丹、女真这些古代民族都到哪去了?-民族史中国古代民族至少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著名的有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党项、契丹、女真等族,极大多数不在现存的五十六族之中。这些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或建立朝代,或统一漠北,都曾叱吒风云,而今安在?他们是消失在历史中,还是到那里去了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匈奴·塞外昭君首先说匈奴,匈奴崛起於河套阴山一带,从战国以来便是漠北的大族,控弦三十万,威胁秦汉帝国的北边,著名的万里长城就是为防御匈奴的侵扰而修筑的。秦汉帝国倾全国之力,软硬兼施,或和亲通好,或通西域断其右臂,或采主动攻击,深入大漠;终於大大削弱匈奴势力。东汉初年,匈奴...
北方民族史之匈奴、丁零、东胡( 10-17)
北方民族史之匈奴、丁零、东胡-民族史简明:北狄之匈奴、丁零、东胡(《山海经》图片/来自网络)根据《史记》、《山海经》、《周易》等古籍以及商代甲骨文的记载,中国古代以华夏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为“四方之夷”,在地理上分别处在华夏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夷加上华夏共计五大块人民组成了古人心中的“天下”。北狄严格意义上应叫做“狄”,只因其地处华夏以北而被冠以“北狄”,同时也有在空间上区别另一支民族联盟“南蛮”的意思。狄作为民族称谓较早出现于《国语。郑国》,在西周末期的史籍中已有记载,是华夏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广泛称谓。狄字,本意有“远”、“剔除”之意,引申有强悍有力、行动迅疾的意思,...
鲜卑、柔然、蒙古、契丹、室韦都源于东胡( 02-06)
鲜卑、柔然、蒙古、契丹、室韦都源于东胡-民族史柔然,是继鲜卑之后崛起的民族,与北魏和南朝对峙,存在于450年-555年,后来被突厥灭亡,西窜而成阿瓦尔人,盘踞匈牙利平原200多年。蒙古、契丹就不用说了,大家都很熟悉。当然,契丹和上面几个相比,相对弱一些,但西辽确也曾雄霸中亚一时。那么,都活动于东北亚的鲜卑、柔然、蒙古和契丹有什么联系呢?他们的祖先是一个吗?是的,这些东北亚民族的祖先都是东胡。东胡,历史学家认为就是居住在匈奴东边的胡人。东胡族而语言学家认为东胡来自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Toung-gu(s)”,就是通古斯,通古的通是柳树丛,古是河流的意思。所以说东胡是对居住在长满柳树的河边的族群,在...
唐朝盛行胡风( 07-28)
唐朝盛行胡风-民族史唐朝为什么胡风盛行?这跟唐朝建立者的民族成分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部分史家对唐室的民族成分多有质疑,鲜卑说和突厥说,未有定论。此文出自突厥说。史书记载唐王室屡现“乱伦”之象,太宗死后唐高宗便把太宗的美妾武则天拥为己有了。所谓“乱伦”是后人的说法,在唐高宗看来并无此嫌疑,“妻其后母”是游牧民族的古老习俗,对于突厥出生的唐王室来说不存在道德障碍,乃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游牧民族自古没有守寡的传统,故唐代公主再嫁也多。武则天的故事与清初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类似,在当事人看来并无不妥,完全符合风俗习惯。李世民有废太子名叫“承乾”,史载他学胡人椎髻,说胡语,吃胡食,爱慕...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破柔然( 07-14)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破柔然-民族史北魏始光元年(424)八月,柔然可汗大檀(即牟汗纥升盖可汗)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率6万骑攻入北魏云中(今和林格尔西北),杀掠吏民,攻陷北魏故都盛乐,包围了云中城。北魏柔然对峙图拓跋焘当太子时,十二岁远赴河套保卫长城抗击柔然的入侵,把边塞军务整顿的有声有色。对柔然的战术也颇为熟悉,于是他力排众议,亲自率2万骑兵急赴云中救援。柔然依仗人多,将赶来救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所部,竟包围达五十余重。起初,北魏将士十分恐惧。但是这位不到16周岁的少年皇帝拓跋焘却“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因此使得北魏的将士们“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去向( 06-26)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去向-民族史曾经盛极百年的契丹族在辽国灭亡后去了哪里?为什么现在五十六民族里没有契丹族?因为契丹已陆续融入到汉族和蒙古族当中去了。历史上曾经契丹人口数量庞大,契丹兴起以后,建立了辽朝,并且将北方的宇文鲜卑、突厥、回鹘全部融合进契丹人当中,这就快速形成了契丹人的大量人口,甚至有天下契丹半回鹘之说。辽国被金灭后,到了元朝初期,契丹人还有30多万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元朝当时规定,第一等蒙古,第二等色目,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而汉人,包括的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汉族,而是包括了契丹、高丽、女直、竹因歹、术里阔歹、竹温、竹赤歹、渤海,八种汉人,元朝规定...
浅析拓跋鲜卑的汉化( 04-07)
浅析拓跋鲜卑的汉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北部的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陆续内迁、汉化、最终与汉民族融合。拓跋鲜卑作为鲜卑族的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鲜卑代国,后来又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其统治者为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本文主要从鲜卑统治者重用汉族士人和推行汉化教育两方面来分析其汉化的进程。[关键词]拓跋鲜卑;汉族士人;教育;汉化拓跋鲜卑原居于嫩江东北,额尔古纳河东南地区,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有代表性的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鲜卑代国,后来又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生产方式由畜牧业...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