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与唐代吐蕃史的构建

  二
、敦煌文献与唐代藏族史研究

  唐朝是藏族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唐代藏族史的构建,敦煌出土吐蕃文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为数丰富的相关文献中,最为重要者应首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共存1件,编号分别为P.
T. 1288(旧编号252)、S.
T. 750(旧编号Ch.
79. viii. 7)、Or.
8212-187。用编年的形式记录了吐蕃王朝每年的大事,包括会盟、狩猎、征战、税收等,按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吐蕃大事纪年》、《吐蕃赞普传记》、《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世系》。

  《吐蕃大事纪年》记载了650~764年间吐蕃王朝的大事。其中有些内容为传世文献所不载,有的虽有记载,却不准确。如关于墀芒伦赞普的去世时间问题,史载:调露元年(679年)“二月,壬戌,吐蕃赞普卒,子器弩悉弄立,生八年矣。”〔③〕《吐蕃大事纪年》对这一事件的记载为“及至鼠年(676年)夏,赞普驻于‘札’之鹿苑。冬,赞普墀芒伦薨于‘仓邦那’……”〔④〕《吐蕃大事纪年》的记载无疑是正确的,《资治通鉴》的记载与其在时间上整整差了三年。这是由于按照吐蕃丧葬习俗,赞普去世后,需历三年才能下葬。〔⑤〕
而不谙吐蕃习俗的汉族史家却将下葬的时间记成了去世的时间。

  《赞普传记》除了赞普传记以外,还记录了吐蕃历任大相之位序,共有10节,举凡会盟、征战、颁奖、联姻一类大事均有记载,还记录了民间的传说神话、古代歌谣等口头创作,且以每个赞普分别类目来写。提供了不少有关唐代吐蕃的内部材料,能反映出当时吐蕃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甚至对于当时人的观念与思想,都可以从歌谣中找出蛛丝马迹,如神王统治思想、女性地位、蕃人对权利的概念等。〔⑥〕
而这些内容刚好是传世文献所缺乏的。

  《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世系》详细列出了各地方势力的范围及其氏族,以及赞普王室的起源与传承。同样构建了吐蕃史,尤其是有关赞普世系的记载,可澄清传世文献中的混乱。

  唐人所记吐蕃史,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加上政治、军事常处于敌对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记载多有不确,舛误、遗漏和欠准确的地方时有所见。〔⑦〕《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作为同时代的历史文献,记载准确,不像后世藏文文献那样因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而搀入了诸多传说成分,故而能够在许多方面填补吐蕃史的空白,又可为汉文史书的记载提供印证,纪年清晰明确,当之无愧地被视为“研究吐蕃古代史的基础”。〔⑧〕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吐蕃统治时期,很注意融洽当地各民族间的关系,同时也很注意保持和周边民族的和平共处与友好往来,这在敦煌古藏文文献中都有反映。如敦煌发现的《吐谷浑(阿柴)纪年》、《北方若干国君之王统叙记》等文献就是用吐蕃文撰写的反映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状况的重要典籍。前者记载了吐谷浑国灭亡后附蕃的吐谷浑王室和国家自公元706年至715年间发生的大事,是研究吐谷浑史弥足珍贵的资料。〔⑨〕
后者则是五位回鹘使臣撰写的出使吐蕃等地的报告,记吐蕃北方的突厥、默啜、契丹、乌护、回鹘等10余大小部落的名称、地理位置及其生活习俗等,是研究8~9世纪吐蕃与中国北方诸民族关系史的难得资料。〔⑩〕

  三、吐蕃政治经济制度在敦煌文献中的反映

  敦煌文献中含有丰富的政治经济制度史资料,而这些正是传世资料中记载最为薄弱的环节。举例说,吐蕃王朝时期政治体制结构非常复杂,汉文史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及藏文史料《贤者喜宴》、《唐蕃会盟碑》等尽管都有零星记载,但显得极为混乱,尤其是职官建制,从中很难理出一个系统来。〔11〕
而敦煌出土的藏文写本P.
T.
1089《吐蕃官吏呈请状》却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系统而准确的资料。这份文献是关于吐蕃地方官职品位序列和任命名单的记录。他是研究吐蕃王朝在其军事占领区设置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机构以及仕蕃汉官的品位、职责的珍贵资料。〔12〕
这件文献印证%V

  b.p~Z)F!MI?s开放式官方站|免费资源|游戏下载|网络商务|游并澄清了《唐蕃会盟碑》中所见参盟官员的品级记录和两《唐书·吐蕃传》中关于吐蕃职官制度的记录。以之为据,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唐代吐蕃的职官系统大致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体系。

敦煌写本与唐代吐蕃史的构建 
  关于吐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