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如何管理广阔征服区域

有关吐蕃在征服区域所设立的军政机构,在与吐蕃交手最频繁,遭受侵佔土地的李唐之相关文献上,却未对上述吐蕃军政机构作清晰完整的记载,甚至吐蕃当代所遗留至今的文献,诸如《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金石铭刻、简牍等,亦属断简残篇,相关记载亦属残缺。

虽然学界已有多位学者,对吐蕃在军事佔领区所设立的军政机构,作过讨论1。然而,仍有许多疑问,诸如:吐蕃在佔领区所设立的军政机构建制的原理与由来为何?是仿自李唐节度使制?或是本土建制的延伸扩张?汉史料所载的节度、节度使、节度兵马使等,是吐蕃的军政机构及长官的名称与职衔?抑或吐蕃有自身的称唿与官衔,汉史料所载纯属比照李唐相对应的官称,加以记录?吐蕃军事佔领区的军政机构,设置在那些地区?各自统辖范围为何?彼此间的关系为何?与中央如何互动?是否有首席宰相兼任军事佔领区军政机构的长官等。

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解答上述的疑问。由于相关史料的阙轶,加上笔者才疏学浅,舛误疏漏所在多有,敬祈学者方家赐正。

二、吐蕃于佔领区设置军政机构的原理及由来

吾人观吐蕃的崛起及向外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完全按照既定的计画,循着地理形势的架构,以及交通路线的延展,循序渐进,井然有序。

按吐蕃王室悉补野氏族所控制的雅砻部,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支流雅砻河流域一带,其会同与自身有亲族血缘或同地缘关系的氏族部落,如工布、娘布、达布等,先后统合了雅鲁藏布江南岸各氏族部落,然后北渡雅鲁藏布江,征服江北森波杰(Zings
po rje)势力,初步统一雅鲁藏布江流域。至于松贊干布(Srong
btsan sgam po ?-649AD)时期,再征服位居约今阿里(mnga’
ris)地区的羊同(zhang
zhung),说服位于唐古剌山脉两侧及长江源流区的苏毗(sum
pa)内附,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统一。

在上述崛起及统合西藏本土过程中,吐蕃雄主松贊干布在能臣噶尔东贊(mGar
stong rtsan yul
zung?-667)的辅佐下,规画内部建制,釐定对外发展计画,整军经武,为吐蕃王朝奠下扩展宏基。其中有关内部建制方面:在地方上,以十进位的观念,以各地氏族部落为基础,设置千户(stong
sde),以当地势力最大的氏族长为千户长(stong
dpon),十个千户形成一翼(ru),翼分上下两部(stod
smad),如右翼(g·yas
ru)分右翼上部、右翼下部,各置翼长(ru
dpon)一人,此翼长名义上管辖五个千户,实际扣除各翼的一个「禁卫军千户」(sku
srung gi stong sde),提供作为负责贊普安全及供贊普指挥使用,以及一个「小千户」(stong
bu chung),实际各翼长下辖四个千户2。吐蕃本部共划分有四个翼,计有中翼(dbu
ru)、左翼(g·yo
ru)、右翼(g·yas
ru)、支部翼(ru
lag)。中翼、左翼以雅鲁藏布江为界,构成今日的前藏地区(dbus),右翼与支部翼在今日的后藏地区(gtsang),另内附的苏毗,亦成立了支部孙波翼(yang
lag sum pa’i ru),共有五翼,此即所谓「五翼六十千户3」(ru
chen lnga, rgod kyi stong sde drug bcu tham
pa),其中有十个千户属于羊同地区,羊同地区并未成立翼。上述的翼、千户等建制,系以军队编组形式组织百姓,即结合行政、军事及生产三位一体的制度4,以符合容易动员、简单编制的要求,能够顺应吐蕃扩张国势,开疆闢土,干戈时兴的需求。

吐蕃在完成整合西藏本部后,开始向外经略。吐蕃向外经略的首要目标,就是青海高原。因为青海高原不但具有农牧之利,幅员广阔,可以提供吐蕃之国防纵深。最重要者在于青海高原可突破吐蕃远离亚洲主要交通路线的困境,夺下青海高原,可以直接毗邻李唐,不必要再经由第三国进入唐境,而且得以掌握西域及丝路,届时吐蕃不再是深陷于封闭高原的国度,而得以鹰扬于亚洲政坛。

吐蕃于西元六三四年首通李唐后,随即于六三八年提出求娶李唐公主遭拒,以吐谷浑从中作梗为由,出兵吐谷浑,并进围李唐松州。寻因李唐反击下,吐蕃谢罪退兵青海,李唐应允和亲,于六四一年文成公主下嫁,唐蕃维繫了二十余年的和睦关系(西元六三九〜六六一年)。但事实上,吐蕃无一日或忘青海高原对其意义与重要性。吐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与李唐和睦,却暗地里经营青海,包括拉拢策反吐谷浑贵族反唐。吐蕃名相噶尔东贊更以其人生最后阶段(西元六五九〜六六六年)的智慧与精力,全数投入经营青海地区。终于在西元六六三年灭亡吐谷浑,吐谷浑诺曷钵可汗携弘化公主亡入李唐,得到庇护。

吐谷浑全境陷落吐蕃之手以后,李唐竟仍迁延犹豫,袖手任由吐蕃肆意。至西元六七O年四月,吐蕃陷西域十八州及龟兹拨换城,李唐为之罢龟兹、于阗、焉耆、疏勒等安西四镇,李唐所控制的西域地区为吐蕃所席捲,青海地区失陷后的首波效应浮现,李唐方意识事态严重,而于西元六七O年八月遣薛仁贵领军出征,试图为吐谷浑復国,结果十余万部队全军覆没,功败垂成。吐谷浑復国无望,吐蕃亦确定掌握青海高原。对青海地区作为吐蕃因战争所获得的新疆域,势必有所规画。

首先,吐蕃保留吐谷浑汗庭并赋与有限的权力,诸如吐谷浑可汗与吐蕃王室联姻5;位居诸藩国国王之首、群臣之上;对下属的任命有推荐权等。但对辖区行使治权时,必须与吐蕃中央所遣官员共同行使,否则无法独立运作6,又不具有任命下属的权力,由此显见,吐谷浑可汗名存实亡,有若傀儡。

在吐谷浑归属吐蕃的建制方面,英国汤玛斯氏(F.W.
Thomas)所发表的古藏文文书中记载,吐谷浑贵族向吐蕃提出担任吐谷浑千户长(stong
dpon)官职的申请7,以及《吐谷浑纪年残卷》记载吐蕃对千户(stong
sde)课税8。另《吐谷浑纪年残卷》亦提及吐谷浑官员具有与吐蕃本土相同的告身,以辨识彼此的阶级地位等9。显见,吐蕃在吐谷浑境系仿照吐蕃本土的建制,将吐谷浑部落编组成千户的组织,例如《贤者喜宴》提到「吐谷浑六千户」(’A
zha khri sde drug)10;新疆米兰(Miran)的吐蕃木简有「吐谷浑万户上部」(’A
zha khri sde stod pa)之记载11;《敦煌古藏文卷子》PT.1222中载有「吐谷浑新万户」(’A
zha khri sde
gsar)12等。凡此证明吐谷浑确有千户、万户的组织,而且显然属十进位编组概念,既有「吐谷浑万户上部」,必有「吐谷浑万户下部」(’A
zha khri sde smad
pa),只是史料阙轶。此上下二部形成万户的编组,有如吐蕃上下二部形成一翼的情况,形同吐蕃本土建制的翻版。

但值得注意者,据前提汤玛斯氏所提出新疆古藏文文书所载,吐谷浑千户长是由「bde
blon」所任命。该古藏文文书记载:

bka’ lung mying gis stsal nas // bdag cag bu tsa kha cig
gzhon ba dang rje blas gyis bskal pa’i skabsu // bde blon gis
khye gtsug bskoste13
//

在上司的恩许下,我等家族中的一个青年人克咄,为德论(bde
blon)授以此任14

上引文中的德论(bde
blon),系未见于吐蕃本土的官衔,吐谷浑千户长既为其所任命,显然德论(bde
blon)为吐谷浑地区最高长官,应无可疑。德论(bde
blon)为新设官衔,显见吐蕃在吐谷浑的建制上,既延伸吐蕃本土的建制,又加上新创。此新创的体制,系吐蕃于军事佔领区所创建者。

然事实上,此德论(bde
blon)之创设,亦系演进而成者。吐蕃于底定青海地区后,据《敦煌古藏文卷子》PT.1287的记载,论钦陵(mGar
khri ’brings
bstan
brod
?-698噶尔东贊次子,于西元六八五年至六九八年担任大相)曾于青海地区设立「so
blon sde lnga」(边疆大臣所统五区)15。至墀松德贊(Khri
srong lde btsan
742-797)时期,吐蕃疆域已拓展至李唐河陇地区及新疆塔里木盆地,此时青海地区对吐蕃而言,已非边疆地区,已成为吐蕃本部与边疆地区间的缓冲区,或是吐蕃支撑掌控边疆地区的重要基地。于青海地区所设的「so
blon」(边疆大臣),已不符实际。吾人观前引青海地区的千户长,由德论(bde
blon)任命,并非由「so
blon」任命,证明了在墀松德贊时期,吐蕃已将so
blon废除,而由新立的德论(bde
blon)所取代。

德论并非仅只一位,《敦煌古藏文卷子》PT.113记载:

Zhang lon chen pho long cu nas / …… / bde blon rnams
la spring ngo 16//

大尚论在陇州….向诸位德论发出告牒

吐蕃如何管理广阔征服区域 
  关于吐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