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周濂溪集》卷一)

易传”的《系辞传·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图说》就是这个观念的发展。它虽然很短,却是朱熹(11301200)的宇宙发生论的基本提纲。朱熹如果不是新儒家最大的哲学家,也是新儒家最大的哲学家之一。在第二十五章将要比较详细地讲他。

精神修养的方法

佛家的最终目的是教人怎样成佛。怎样成佛,是那个时代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新儒家的最终目的是教人怎样成为儒家的圣人。佛家的佛与儒家的圣人,区别在于,佛必须在社会和人世间之外提高精神修养,圣人则必须在社会关系之内提高精神修养。中国佛学的最重要的发展,是企图降低佛教固有的出世性质。禅宗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说这个话,就是这个企图接近成功了。但是,如我在前一章所说的,他们没有把这个话推到逻辑的结论,就是“事父事君,亦是妙道”。当然,原因也很明显,如果他们真地这样说,他们的教义就不是佛家的教义了,他们就不用出家了。

怎样成为圣人,是新儒家的主要问题之一,周敦颐的回答是“主静”,他又进一步说“主静”就是“无欲”的状态。他的第二篇主要著作是《通书》,在《通书》中可以看出,他说的“无欲”,与道家和禅宗说的“无为”和“无心”,是基本一样的,可是,他用“无欲”,不用“无为”、“无心”,这表明他企图撇开佛家的出世性质。若就这些名词来说,“无欲”的“无”,并不如“无心”的“无”那样地概括一切。

《通书》中说:“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周濂溪集》卷五)

新儒家的“欲”字常指私欲,或径指自私。有时候在“欲”字前面加上“私”宇,是为了使意义更明白些。周敦颐这段话的意思,可以以《孟子》的一段话为例来说明,这个例子是新儒家常常引用的。《孟子》这段话是:“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休惕测隐之心,非所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

照新儒家的说法.孟子在这里所描述的是,任何人在这种场合的自然自发的反应。人在本性上根本是善的。因此,他固有的状态,是心中没有私欲的状态,或如周敦颐说的“静虚”状态。应用到行动上。它会引起立即要救孺子的冲动,这类直觉的行动就是周敦颐所说的“动直”。可是.如果这个人不按照他的“第一冲动”而行动,而是停下来想一想,他可能想到,这个孺子是他的仇人之子,不该救他;或者这个孺子是他的友人之子,应该救他。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他都是受“第二私念”即转念所驱使,因而丧失了固有的静虚状态以及随之而有的动直状态。

照新儒家的说法,心无欲,则如明镜,总是能够立即客观地反映面前的任何对象。镜的明,好比心的“明”;镜的立即反映,好比心的“通”。心无欲,则对于外来刺戟的自然反应,落实在行动上都是直的。由于直,所以“公”;由于公,所以一视同仁,也就是“溥”。

这就是周敦颐提出的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也就是像禅僧的方法一样:自然而生,自然而行。

邵雍的宇宙发生论

另一个讲宇宙发生论的新儒家哲学家,要在本章提到的,是邵雍,号康节先生(10111077)。他是今河南省人。他的宇宙发生论,虽与周敦颐的略有不同,也是由《易经》发展而来,也是利用图解说明他的理论。

在第十八章已经讲过,汉代出现许多纬书,据说是补充原有的六经。在《易纬》中,有所谓“卦气”说,认为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在一年中各有一段时间“用事”。按照卦气说,十二月的每一月,各在几个卦的管辖之下,其中有一卦是“主卦”,又名“天子卦”。这些主卦是:复三,临三,泰三,大壮三,央(无此字:ocr)三,乾三,(女后)三,遁三,否三,观三,剥三,坤三。它们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们的图象表示出了阴阳消长之道。

在第十二章已经讲过,在这些卦中,连线代表阳,与热联系;断线代表阴,与寒联系。复三卦五条断线在上,一条连线在下、表示阴极阳生,是中国旧历十一月的主卦,冬至在此月。乾三卦是六条连线,是旧历四月的主卦,阳达到极盛。(女后)三卦五条连线在上,一条断线在下,表示阳极阴生,是旧历五月的主卦,夏至在此月。坤三卦是六条断线,是旧历十月的主卦,阴达到极盛,下个月就冬至阳生。其余的卦表示阴阳消长的中间阶段。

这十二卦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阴达到极盛,下一卦的第一天便出现阳。阳逐步上升,一月一月地、一卦一卦地越来越盛。一直达到极盛。于是下一卦的第一爻又出现阴,逐步上升而达到极盛。接着又轮到阳生,一年内的循环,各卦的循环,又重新开始。这样的循环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进程。

要注意的是,邵雍关于宇宙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十二主卦的理论。周敦颐是从《易传》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辞传·上》)这些话,演绎出他的系统。为了说明这个过程,邵雍画出如下的图:

中国哲学简史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