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故事和戏曲

畲太君

畲太君是杨令公杨业的妻子,她的闺阁芳名叫畲赛花,在年轻当姑娘的时候,就以长得漂亮、武艺精湛而闻名四方。有一出戏叫《七星庙》,就是写她比武招亲的故事。

据史学家考证,历史上杨业的妻子姓折,是抵抗契丹进攻中原的名将折从阮的孙女,父亲叫折德扆,两个兄弟也都是镇守边关的将领。在戏曲中影响最大、刻画老太君形象最为成功和感人的剧目有三个:即扬剧的传统剧目《十二寡妇征西》(又名《百岁挂帅》)、已拍成电影的京剧《杨门女将》和河南豫剧的传统剧目《五世请缨》。

有关畲老太君的戏很多剧种都有演出,就连远离中原地区的广东潮州的潮剧传统剧目中,也有老太君的剧目。不过他们的剧中人不叫“畲老太君”,而叫“杨令婆”,剧名曰《杨令婆辩本》。这出戏写的是宋仁宗时,国丈潘洪陷害焦赞的后代焦廷贵,畲老太君为保忠良、反诬陷,亲自上殿辩本,并痛打奸贼潘洪,焦廷贵最终被无罪赦免。潮剧是有古老历史的剧种,明代中叶已经形成,又称“潮调”、“潮音戏”,演唱道白全用潮州方言,主要流行于广东汕头、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域,其声腔属宋元戏遗音,曲调优美动听。由此可见,畲老太君的舞台形象不仅遍及整个中华大地,而且早已漂洋过海,蜚声海外了。

穆桂英
杨门女将中另一位叱咤风云、威名震天下的巾帼英雄是穆桂英,尽管她是杨业的孙媳妇,但她的地位仅次于畲老太君。

穆桂英这个人物的出现,不仅为杨家将增光添彩,而且也为中国妇女树起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她精通武略,智能超群,忠国爱民,勇冠三军;既能做帅,又能为将;既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员,又是威震敌胆的战斗员。论像貌,百里挑一;论才干,文武兼备;论人品,贤慧善良;在处理个人婚姻问题上,她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主动选择杨家将中的少年英雄做自己的终身伴侣;她通情达理,尊老爱幼,大公无私,严于律已,丈夫违犯军纪,照打四十大板,但又不是凶神恶煞的“母夜叉”,而是一位柔情满怀的好妻子。军帐内一丝不苟,到家里温顺体贴,亲手为丈夫抚慰伤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丈夫心甘受罚。穆桂英这个艺术典型的形成,不仅为中国妇女树立一位可亲可敬的理想人物,也使千百年来在封建男权主义压迫下的妇女扬眉吐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直到今天,穆桂英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舞台形象之一。

有关穆桂英的剧目很多,在各个剧中广泛演出的有《穆柯寨》、《穆桂英下山》、《破洪州》、《大破天门阵》、《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等。

柴郡主

天波府里有位女将,在许多戏里并不是主角,但却经常出现,而且给人的印象很深,她就是柴郡主。此人的扮相端庄大方、文质彬彬,武艺没有特别过人之处,但由于她的地位比较特殊,就连说一不二的畲老太君,对她也敬重三分。这是为什么呢?

民间传说是这样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上皇帝之后,原后周七岁的幼主柴宗训宣布退位,赵匡胤把他贬为云南王。柴宗训有个妹妹叫柴美容,由于当时年龄幼小,没有跟随哥哥同去云南,便由赵匡胤的妻子—-贺皇后收为义女抚养。不久,贺皇后病故,柴美容由义兄八贤王赵德芳养育成人。八贤王为人善良,对义妹亲如手足,按皇家规矩,皇帝的女儿或姐妹称公主,王爷的姐妹或女儿称郡主。柴美容作为郡主长到十九岁时,已出落得花容月貌,八贤王便请当朝状元公吕蒙正为媒,将柴郡主许配给杨六郎为妻子。公主的丈夫称驸马,郡主的丈夫称郡马,所以,杨六郎一跃而成为皇家的郡马爷。柴郡主以这种身份到了天波府,大家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京剧《状元媒》写的就是这个故事。

杨排凤

杨排凤在杨门女将中出身低微,仅仅是大伙房里的一名烧火丫头。演义故事中,小排凤聪明勤快,见大家练武,她就跟着练武,见大家识字,她就跟着识字,有了空隙便跑到大伙房里帮大爷、大妈烧火。杨府人多锅大,灶门很宽,烧柴也多,烧火棍竟是青铜铸造的长枪杆,又粗又重。开始小排凤捧不动、掂不起,渐渐长高了,有劲了,青铜棍便能抓在手中挥舞自如。大约到了十八、九时,杨排凤长的英姿勃勃、力大无穷,那杆拨火用的青铜棍便成了她的专用武器,挥舞起来,水泼不进,火不沾身,练成了一身克敌制胜的绝招。

因边关吃紧,杨延昭元帅派遣大将孟良回天波府搬兵,老太君早已看中排凤的武艺,便决定派她去边关担当重任。孟良是杨元帅身边的勐将,久在沙场征战,根本看不起这个烧火的小丫头,出言不逊,提出与排凤比武。谁知杨排凤三拳两脚,徒手便制服了孟良。孟良不认输,使用兵器再次比武,结果三站皆败,口服心服。

杨排凤随孟良到了边关,杨元帅帐前另一员战将焦赞败的更加狼狈。杨排凤痛打焦、孟二将后,震服了前线三军,杨元帅决定派杨排凤出战韩昌。尽管韩昌臂力过人,武艺出众,但也不是杨排凤的对手,终于败在她的青铜棍下。这就是戏曲中着名的“三打”,即《打孟良》、《打焦赞》、《打韩昌》。后来,这三出戏成为各剧种刀马旦应工的传统剧目。专写杨排凤的新编京剧《雏凤凌空》,也早已拍成电影。

杜金娥

杨七郎之妻杜金娥,在畲老太君所有儿媳中,武艺最好。一次宋辽交战,辽国大将马吐温手持乌金锯齿狼牙棒连伤宋将数人,屡战屡胜,气焰十分嚣张,声言要打进汴梁城,踏平天波府,让大宋皇帝俯首称臣。畲太君大怒,命杜金娥出战,狠狠教训教训这个狂妄分子。

杜金娥纵马而出,谁知道这位辽国大将是个好色之徒,他见宋营内突然闪出一位天仙般的女将,顿时想入非非,两只眼都望直了。此时的杜金娥微微一笑,飞马冲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手起刀落,将这位正做桃花梦的马吐温将军砍下马来。

有关畲太君的剧目,几乎都有杜金娥,但不是主角,正面写她的剧目除《杨七郎招亲》外,其余皆为小折子戏。

杨八姐
杨八姐在民间群众中的名气很大,这和戏曲的广泛渲染有关。影响最大的有两出戏,一个是《档马》,一个是《杨八郎游春》。

《档马》是京、昆常演不衰的传统剧目,由于观赏性很强,各地方剧种也都争相演出。这出戏写的是杨八姐乔扮男装,单身一人潜入辽邦。在返回途中经过界关时,于路边一家酒店中歇息,店主恰巧是焦赞之弟焦光普。二人并不相识,焦光普欲盗取八姐的腰牌过关,误会中你争我斗,最后辨明身份,二人共同计议,同返中原。此剧唱白极少,全凭精湛的武功表演,惊险有趣,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杨八姐游春》也是传统剧目,说的是八姐、九妹背着母亲到郊外游春,路遇仁宗皇帝。仁宗羡八姐美貌,命王丞相至天波府提亲,畲太君以索取无法购寻的彩礼为由加以拒绝。奸臣刘元春从中挑唆,仁宗命刘至杨府抢亲,八姐、九妹率众丫环打败了三千御林军。最后八姐、九妹大闹金殿,迫使仁宗皇帝屈服谢罪。

杨家将故事戏的形成与传播,当然是由“史”而起的,但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人民群众参与了对杨家将英雄群体的创作,应该肯定地说,它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

开封是杨家将入宋后的居住地,杨家将故事戏历来在开封久演不衰。开封的戏剧工作者,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同时,还成功地改编、创作了一批新剧目,如《穆杨会》、《牧虎关》、《杨八姐选婿》等。开封要打响杨家将文化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者杜政远,系开封市文化局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作品有舞台剧、影视剧、散文、论着多种,曾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多项。)

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故事和戏曲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