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教程

  净业三福是净业修持的基础,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修持净业的正因。三福的内容是: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属人天福;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属二乘福;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属大乘福。此三福具有从浅到深,从低到高的次第。三福中或修持一福,或具足修持三福,回向均可往生。

  十六观门的次第是:⑴日观;⑵水观;⑶地观;⑷树观;⑸宝池观;⑹宝楼观;⑺华座观;⑻像观;⑼真身观;⑽观音观;⑾势至观;⑿普观;⒀杂想观;⒁上辈观;⒂中辈观;⒃下辈观。

  其中第八像观,约心观佛,开示念佛观佛的最高理则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极显阿弥陀佛与吾辈众生同体交感之密因,以及真善美慧内在关联。妙因妙果,功德难思。

  《观经》阐述圆顿究竟之理事,圆发三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下品下生章中,十念功成,彰显阿弥陀佛之悲智神力。经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以恶业故,应堕恶道……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十六观中,分为定善十三观与散善三观。定善十三观是释尊应韦提希夫人之请而说。散善三观是释尊为未来世一切罪浊凡夫而开设。从修持方法来看,前十二观为上根人开示观想念佛,第十三观为中根人开示观像念佛,第十六观为下根业重恶人开示持名念佛。五逆十恶众生,临终地狱境相现前之时,善友教他称念佛名,即得往生。临终十念往生,体现出阿弥陀佛救拔众生的彻底悲心与究竟方便。阿弥陀佛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乃末法常没众生出离生死苦海的唯一慈航。

  3.本经宗趣

  本经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一经二宗,其他大乘经典大多一经一宗。诸如《维摩诘经》以不思议解脱为宗,《大品般若经》以定慧为宗。观佛三昧主要指称前十三观,念佛三昧主要指称后三观散善九品往生。一经二宗实则最后归结一宗。诚如善导大师所示:“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本经以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趣。定善十三观为应韦提希夫人所请而说,妙观成就即得往生。净业三福与散善三观乃释尊为末法众生慈悲宣说,最称佛的度世本怀。展示持名念佛,既至简易稳妥,又至圆至顿。并以此付嘱阿难,为未来世凡夫众生而流通。

  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是八十卷《华严经》的别行经,置于末后,总成八十一卷《华严经》。此卷经全名为《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入者证入,解脱境界即佛境界。普贤行为能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为所入。西域相传云:普贤行愿赞为略《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广普贤行愿赞。贤首大师赞誉本卷经“为华严关键,修行枢机,文约义丰,功高益广,能简能易,唯远唯深”。兹将本经内容与宗趣介绍如次。

  1.本经内容

  本经主要内容,略标有三:

  ⑴
欲入如来性海,应修十大行愿

  《华严经》展示毗卢遮那如来无限深广的性德境界。《入法界品》三十九卷中,普贤菩萨广赞佛德,末后结云:“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说佛功德。”佛的境界功德冲深浩博,令人神往,佛子如何也能成就佛的功德呢?本卷经中,普贤菩萨首先告诉大众,若欲成就佛的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以上十种行愿,一一均有造至佛境的殊胜功效。十大行愿为因行,如来境界为果觉,修因证果,同构对应。

  ⑵
读诵本经,利益殊胜

  若人以深信心,于此经文书写供养,读诵受持,当获殊胜法益。一者世间利益:速灭五无间业,消除现世身心病苦与无数劫一切恶业,远离魔障,得佛菩萨称赞,诸多人天礼敬供养,速得成就微妙色身。二者出世间法益:临命终时,世间一切悉皆舍离,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蒙佛授记,分身十方化导众生,直至究竟成佛。读诵本经的力用如此殊胜,一则是《华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法力所致,二则缘于普贤菩萨大悲愿力的加被。

净土宗教程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