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风俗习惯

让我们了解一下穆斯林的风俗习惯

伊斯兰教(Islām)是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其复兴者和传播者为先知穆罕默德。中国旧称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伊斯兰一词来自阿拉伯语“和平”,原意为顺从,即顺从真主意志的宗教。主要传播于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北美、非洲等地区迅速传播,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穆斯林不分肤色、语言与民族,体现平等大同的伊斯兰精神。信仰伊斯兰的人即被称为穆斯林。

中国宁夏的穆斯林

中国穆斯林一般自称穆民。皈依伊斯兰的手续极为简便,任何人只要在洗完大净后诚心诚意地诵念一遍清真言和作证言,即被认为是穆斯林。清真言的内容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作证言的内容:“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提供的数据,全世界穆斯林人数2009年已达15.7亿人。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十个民族,他们分别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

一、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特点?

民族风俗习惯,指的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居住、饮食、衣着、婚姻、丧葬、节日、庆典、宗教、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也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不断变化的。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建立在这个民族的生活条件上的。由于我国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不同,因而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存在着很大差异,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性。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一定的社会 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自然根源。只要民族存在,反映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的风俗习惯就会长期存在。而且,民族风俗习惯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蕴藏着一个民族浓厚的共同心理感情,例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尽管住在不相连接或甚至相距千里之外,一旦聚会在一起,看到穿戴自己民族服饰的人,就会感到十分亲切; 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歌舞和节日,每逢节日,大家很自然地盛装歌舞,沉浸于节日的欢乐之中。这种深厚的民族共同心理感情,具有民族内部的稳定性。

(2)群众性和社会性。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整个民族所共有,而且世代相传,渗透到这个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深刻的社会性。各民族的习惯是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历史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一种社会现象,因而必然会对这个民族社会发展阶段的各个方面都留下深刻的印记。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到新中国成立前还不同程度地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其风俗习惯不可避免地残留着这些历史的 痕迹。

(3)民族性和敏感性。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思想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念等。民族风俗习惯一经形成, 即为全民族所公认和遵守,并成为代表民族的标志之一。因此,在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中,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关系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敏感的问题,需要慎重对待。

(4)地域性。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为适应居住地区自然的、地理的、气候的条件和经济条件而形成的,反映了地域性的特点。如在居住方面,我国北方较 寒冷、风沙大,当地农区的少数民族多住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的房屋,房顶低矮微斜,有利于保暖和御防风沙。南方较炎热、雨水多,当地少数民族的住房多为杆栏式的,分上下 两层的吊脚楼,建筑材料一般为木材和竹子,房顶高,既通风凉快,又可防洪、防潮。从事畜牧业的民族,为适应畜牧业生产的特点,多住蒙古包和帐篷。在服饰方面,生活在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差别很明显,北方少数民族多穿皮的、棉的长袍和靴子,南方少数民族则多穿单衣或短袖上衣、短裤和裙子,脚穿拖鞋、凉鞋;在饮食方面,牧区的少数民族 多吃牛羊肉和奶制品,喝奶茶和酥油茶,农区的少数民族则 喜吃面食和大米。

穆斯林的婚礼

穆斯林结婚必须男女双方自愿,并征得父母同意,必须有证婚人到场,男方一次性给女方一定数量的聘金。结婚双方必须以共同的信仰为基础。早期穆斯林可同时娶四位妻子,但伊斯兰并不提倡多妻制,且对娶四妻要求极为严格。

中国穆斯林婚礼

伊斯兰原则上不倡导一夫一妻制。中国穆斯林结婚仪式由阿訇主持,阿訇先询问双方是否同意,接着念“尼卡哈”(主婚经文),最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核桃、红枣撒给亲属,婚礼就此结束。迎亲与送亲要互赠“份子”(喜钱),有的地方也有闹新房的习惯。结婚当天置办筵席款待宾客,一般都是九碗一盘端或十三花(8个行菜,5个佐菜)。亲友赠送礼钱、礼物祝贺。

穆斯林的葬礼

在人弥留之际,近亲属要在枕旁默念“克里麦团依拜”(即“清真言”)的经语。停止呼吸后,亲人要顺其肢体,合其眼睛,闭其齿口,整理容发,理展四肢,用一块干净宽白布盖住亡人全身,放置在宽敞通风的地方。伊斯兰教经典规定亡者“三日必葬,葬必从俭”。外族、未洗浴者来月经者不许看亡者尸体。来月经者不许靠近亡者尸体。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披孝,不烧纸祭奠。葬埋程序大体有备殓、浴礼、殡礼、埋葬、坟墓五个方面。死者下葬前要有自己的直系后代对死者的坟墓进行测身。浴礼,也就是洗礼,由三人承担,洗的顺序为先净下身,后洗头、面部,再从上到下,先右后左,洗遍全身,用两块浴巾分别擦试上身和下身。浴礼毕后将死者装入埋尼体(尸体)的大木匣子,头北脚南置于安静的室内或庭院的洁净处,参加殡葬的人都要沐浴净身,着清洁衣服,殡礼为举意、抬手、大赞,不鞠躬,不叩头,不跪坐,大赞4次,向左右说“色俩目”,殡礼即成。穆斯林死者三日必葬,葬不择时,实行土葬。人葬时将亡人托出木匣,“搭铺”放入墓穴。坟取子午向,阿訇等人跪坟北头,送殡者跪在南头诵经,然后埋葬。受儒家文化影响,穆斯林死后七天、三十天、四十天、双月、百天和周年祭祀,都要请阿訇诵经、走坟,还用烫面炸油香(油饼)送亲友,表示感谢。

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饮食

中国穆斯林不只不吃猪肉(中国回族人称“猪”为”黑”),凡不反刍(chú),且爪或蹄分叉的动物(所谓反刍,是指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都在禁食之列。穆斯林不吃自然死亡的动物,不吃血液制品。禁止吃死物,无论淹死的,勒死的,雷击死的,摔死的,互相抵触而死的,猛兽吃剩的。

禁止吃血、猪肉、以及诵非真主的尊名而宰杀的,或以偶像的名义而宰杀的,或故意放弃真主尊名宰杀的。

禁止食用常吃粪便的牲畜的肉(狗),喝此牲的奶。

禁止吃猛兽,或长有猛禽爪的动物。

禁止吃驴肉。

禁止宰杀青蛙配药,因它是恶臭的。

哪些水产品穆斯林可以吃

根据《古兰经》真主的启示:“海里的动物和食物,对于你们是合法的,可以供你们和旅行者享受。”(5:96) 有弟子向先知穆圣请教是否可以食用水中的鱼类和动物,他回答说:“如果水是干净的(可以用作净身礼拜),那么,水中的鱼类也应当是合法的食物。” 《古兰经》的启示和圣训都没有对水族食物提出特别的禁忌,大多数的学者们都理解为真主对人类的宽容和仁慈,可以合法地食用净水中自然生长或人工饲养的鱼类和动物。这个净水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水塘,穆斯林可以选食其中的水族食物,包括有壳的生物,如虾、蟹、海螺和贝类。

非穆斯林制作的食品能否食用

伊斯兰没有规定食品的制作人或厨师必须是穆斯林。例如印度教或佛教信徒的素食餐厅,如果一切食品原料和调料都是纯素,穆斯林可以食用。根据这个原则,穆斯林开设的清真餐馆,也可以雇佣非穆斯林厨工,只须提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懂得清真食品的原则,学会对穆斯林尊重,他们不必归信伊斯兰,允许为穆斯林顾客服务。如果受到非穆斯林朋友的邀请赴宴,无法拒绝,实在万不得已,但须向你的朋友声明你是穆斯林,有些饮食习惯忌讳,受到朋友的尊重,避免提供非清真的饮食,就可以到朋友家参加宴席。如果朋友家招待各种客人都有,饭桌上有非清真的饮食,只须提醒注意,避免取用那些食物,穆斯林也可以与大家共桌同餐。

穆斯林的节日

主要节日有

“古尔邦节”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古尔邦节期间大家都要相互串门贺节,每到一户,主人必会为客人端上来一盘清炖大块羊肉,而客人即吃得再饱,也得尝尝主人家的羊肉。亲朋好友相聚,视歌舞为饭食的新疆各民族人民,就会弹起琴,唱起歌,跳起舞,到处是一派欢乐的景象。

大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墓地去祈祷,怀念并祝福死去的亲人。

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当地的礼拜寺参加聚礼,场面蔚为壮观。最著名的有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礼,聚礼之后,乐师们登上艾提尕尔清真大寺的门顶,敲起纳格拉(铁壳鼓),吹起苏奈依(唢呐),大寺前广场上的男子们就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萨满舞。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10 月1日。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

“诺吾鲁孜节” 也叫诺鲁孜节,也译纳吾肉孜节(波斯语:نوروز‎,拉丁化:Nowrūz,国际音标:[nouˈɾuːz],意为“新的一天”或“新的光明”),是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也有人把3月份称之为“诺鲁孜月”。等。

穆斯林的卫生习俗

穆斯林的卫生习俗,是从伊斯兰教教法的严格规定逐渐演绎为生活习惯的。穆斯林除规定饮食卫生外,对生理卫生也有严格规定。对男性儿童主张进行割礼,即割去生殖器官过长的包皮。穆斯林教法也有专门针对妇女的规定,如妇女在行经期间不得进行房事,妇女分娩后过四十天才能同房等等。

宗教生活方面,伊斯兰教法规定,身体不洁净者不准进入大殿礼拜,真主不接受他们的拜功。每座清真寺必须设有沐浴室。条件允许的穆斯林家庭也要按教规设有沐浴设备。穆斯林每天五次礼拜以及聚礼、会礼、婚前、纪念先人祈祷活动前都要沐浴。

穆斯林沐浴分大净和小净。大净,阿拉伯语称“乌苏里”,即用净水按程序洗涤全身。古老的方法是头顶上挂一盛满清水的吊桶,桶底有一着塞的孔。沐浴时,拔去塞子,清水即从头流至周身。现代穆斯林则多使用冷热水自行调节的淋浴设备。小净,波斯语称“阿布代斯”,阿拉伯语称“吾都以”,即用净水按程序清洗局部,古老的方法是使用特制的铝制“汤瓶壶”,壶颈很长,盛水后持壶进行冲洗。近年来开始使用塑料壶。先洗大、小便处,称之为“净下”。再将两手洗净,以右手窝水漱口、呛鼻孔、洗脸和两肘,并摸头、耳、脖,最后冲脚。

穆斯林的大净是全身淋浴,但淋浴前仍要净下、漱口、呛鼻孔,浴后也要冲脚。凡在房事、遗精、月经和产期血净后必须进行大净。凡在呕吐、流血、睡眠和便后等再作礼拜时,必须进行小净。无论大净或小净,其洗涤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必须是淋浴式的,绝不许用盆和桶洗涤,更不能在浴池内洗涤,因为手和肢体一进入盆和桶内其水便被认为是污水,即不能用手再洗涤其他部位。

教法还规定,穆斯林要常剪甲、理发、净腋毛和脐下毛等。

穆斯林风俗习惯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