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韩历史

半岛的马韩(前100-300年)是位于古代朝鲜半岛的西南部(忠清·全罗两道)的部落联盟,后被来自中国东北的扶余人征服。扶余人在马韩建立百济国,马韩人沦为社会的被统治居民,双方语言不通。在扶余人南下之前,箕子朝鲜的王室在卫满的打击下曾经南下征服三韩,并曾以“辰王”自称并宣布对整个三韩拥有主权(其死后三韩人重新使三韩人为王)。其居民是中国周朝箕子朝鲜南迁的遗民与辰国居民融合而成。考古发现表明,马韩是三韩中最为发达的一个。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整个汉江流域和今南韩京畿道,忠清道和全罗道。

中文名

马韩

地点

朝鲜半岛的西南部

存在时期

前100-300年

居民

半岛土著

马韩真正建立者  听语音

《汉·郊祀志》。谷永说上曰。始皇初竝天下。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载童男女。入海求神仙。因逃不还。则福外有终。终必韩之后裔。而与良同仇者也。其弁辰亦从后至。而秦人。故名辰也。此虽无可考。可以意度。旧韩旣为箕氏所逐。马、辰两国之间。别有弁韩是也。弁者或是因当时地名。未可知也。别於马韩。臣属於马韩欤。李瀷《僿说》。秦始皇。送徐福、韩终之徒。入海求仙。而仍逃不还。徐福入倭为王。韩终入我南裔为马韩云者。似是臆说。然愚於晋王嘉《拾遗记》。汉惠二年。四方咸称车书同文轨。天下太平。干戈偃息。远国殊鄕。重译来贡。时有道士。姓韩名稚者。韩终之胤也。越海而来云。东海神使闻圣德洽于区宇。故悦服而来庭云云。稚退而莫知其所之。帝使诸方士。立仙坛于长安城北。名曰司韩馆。俗云。司寒之神。祀於城阴。箕准避卫满。汉惠帝元年丁未。浮海南奔至金马渚。【今益山郡焉】国号马韩。马韩者。仍其旧名。而为号也。其见逐之马韩旧君。似是韩终。而箕准立二年。卽汉惠戊申也。韩终之子韩稚。入朝于汉。则失国第二年也。虽然事在数千余载。而史册无徵。则何可质也。[1]

历史兴亡  听语音

马韩(前100-300年),古国名。三韩之一。在今朝鲜半岛南部。后为百济所灭。《后汉书·东夷传·三韩》:“韩有三种:一曰马韩 ,二曰辰韩,三曰弁韩。”《晋书·武帝纪》:“﹝太康七年﹞是岁,扶南等二十一国, 马韩等十一国遣使来献。”《旧唐书·东夷传·百济》:“ 百济国 ,本亦扶馀之别种,尝为马韩之故地。”[2]

朝鲜半岛北部人口南迁对马韩的文化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据说卫满篡位后,箕子朝鲜准王与他的拥护者逃到辰国马韩地区建立政权,自称自己为“韩王”(三韩之王)。其后三韩人复立韩人为王。

《汉书·地理志》“乐浪郡”注引应劭说:“故朝鲜国也。”说明汉武帝灭卫满朝鲜所设的四郡中,乐浪郡辖地才是箕子朝鲜的统治中心。《三国志》说辰韩人“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人”,辰韩人对乐浪人,也就是古朝鲜国(箕子朝鲜)的统治中心地区的人的这种认识,说明辰韩对朝鲜有所了解。

朝鲜半岛北部特别是大同江流域,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社会发展程度一直高于三韩,这是可以在箕子朝鲜为卫满取代以后,在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地区短暂确立自己统治地位的根本原因。但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论述的,箕子朝鲜的性质还是方国与聚落的联盟,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因此,由朝鲜遗民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的马韩国,也不会一下子步入国家,其性质也只能是方国与聚落的联盟。但是,社会发展水平高于当地土著韩人的朝鲜遗民的到来,对当地的社会发展无疑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正是从此时开始的发展,最后导致在朝鲜半岛南部出现了两个国家:百济、新罗。朝鲜民族的文化也从这时的朝鲜半岛南部开始萌芽,发展。

在金富轼所谓“海东三国”②之中,继高句丽之后,百济作为先于新罗发展起来的政权,由于地缘关系,百济接触中原王朝的郡县文明以及同中原王朝的联系皆较早,来往也较为密切。在乐浪、带方二郡内徙于辽西之后,百济趁高句丽忙于辽东战事无睱经营二郡故地之机,不断向北蚕食,逐渐将势力扩张至带方故地,并将首都从汉江之南迁移至汉江之北。

在此期间,百济的扩张主要是同马韩和新罗争夺领土,并于始祖二十七年公元年灭掉马韩。③但是,就中原王朝的史籍来看,马韩存在时间较长。《后汉书》与《三国志》的《东夷传》中都有关于三韩的记载,说明在汉魏时期马韩依然存在。至《晋书东夷传》中仍有关于马韩的记载: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年)、二年,马韩主“频遣使人贡方物,七年、八年,又频至。太熙元年公元年),诣东夷校尉何龛上献。咸宁三年(公元年)复来,明年又请内附。”此处“咸宁”疑是“太宁”(东晋明帝司马绍年号)或“咸和”东晋成帝司马衍年号)之误,太宁三年为公元年,咸和三年为公元年。由此看来,马韩的存在至少已经延续到了东晋初期。

朝鲜半岛同日本列岛的联系开始较早。《三国史记》中有关于倭人孤公“以瓠系腰”②洒渡而来的记载,说明由日本列岛至朝鲜半岛水路之便捷。另外,在《三国史记》中亦载有很多倭人侵扰新罗的事。虽然并非完全属实,但基本上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有迹象表明,远在我国的商周时期,中国环渤海地区及内地居民就常常经由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前往日本列岛直到汉魏时期,狗邪韩国(即位于金海地区的驾洛国)就是前往日本列岛的必经之路。新罗与百济建立之后,同日本列岛皆有密切联系,尤其是日本的大和政权建立之后,常常将势力向朝鲜半岛的南部扩张,从而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

据《日本书记》载,自公元年(日本神功四十七年百济近肖古王二十二年)倭人同百济建立了外交关系之后,倭人就对朝鲜半岛南部心存觊觎,而百济则欲利用倭人势力对付高句丽、新罗。公元年,倭国出兵新罗及加耶等地,平定了比自火本今庆尚南道昌宁)、南加罗今金海)、喙国今庆山)、安罗今咸安)、多罗(今陕川)、卓淳今对马岛)、加罗(今高灵等七国或曰部落彼时百济亦出兵会战,降服了马韩的比利今全州)、辟中(今任实)、布弥去今淳昌)、半古今求礼等“四邑”。公元、年(日本神功五十年、五十一年大和平定了“海西诸韩”并将其“赐”于百济。所谓“海西”,即指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其中主要是马韩的南部各地。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近肖古王执政时,百济已经占领了马韩的全部疆域,其北,已达带方故地。至于六加耶地区,则为倭国的势力所占。[3]

箕氏马韩时代的兴衰  听语音

箕准虽然称号上改称“马韩王”,

按朝鲜半岛史书的记载来看,马韩国大约存在了8世200年。《大东韵玉》、《月汀漫笔》等史籍都仅仅记载了箕准的后代“继立为王”,后来“国弱为百济所并”,对其统治时间与世次没有记载。徐命膺《箕子本纪》称箕准的马韩国共存在了200年。安鼎福《东史纲目》则为202年。李德懋《盎叶记》的记载是箕准之后传了8世。这些晚出的史籍所载的一些细节是无法凭据的,就在当时,《盎叶记》的作者李德懋虽然记载了箕准之后的世次,却也对此持不信态度,这一点在其书中说得很清楚:“赵斯文(衍龟)尝见一书,录箕子以后谥讳历年,为寄余一通,虽甚荒诞,而姑记之,以备竹书路史之异闻焉。”但是,各书都记载箕准及其后裔在韩地统治过一段时间,这一点应该是可信的。也就是说,中国史书中所说的“准后灭绝”,《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不是说箕准没有留下后裔,而是其后裔失去了在韩人中的领导地位。本节所引朝鲜古籍皆转引自日本人今西龙著、李健才译:《箕子朝鲜传说考》,载《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9年第2期。

虽然马韩国存在的时间难以确定,但如果按《盎叶记》所说,是传了8世,显然比仅传了3世的卫氏朝鲜要长久得多。当汉灭卫氏朝鲜设四郡时,马韩国还是存在的。[4]

卫满朝鲜统治朝鲜半岛北部时为中央王朝的藩属。

辰韩地区的古辰国及以后历代韩国政权均属于中国的藩属国,收中国制约。

史书中虽然记载朝鲜半岛南部存在“三韩”,但较大的方国、聚落间的联盟却只有两个:马韩,辰韩。弁韩是从属于辰国即辰韩的。《晋书·四夷传》对此有明确记载:“又有弁韩,亦十二国,合四五万户,各有渠帅,皆属于辰韩。”当是因为服属于辰韩的缘故,弁韩又称为弁辰。《三国志》中将弁韩、辰韩24国的国名记于一处,也应是这个原因。其国名前带“弁辰”字样的正好12国,当是弁韩之国。

西汉灭朝鲜设立四郡以后,马韩、辰国皆隶属于乐浪郡。对于马韩,《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记载得很清楚:“汉时属乐浪郡,四时朝谒。”对于辰国,《魏略》载:“王莽地皇时,廉斯鑡为辰韩右渠帅,闻乐浪土地美,人民饶乐,亡欲来降”《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并向乐浪郡含资县报告了有汉人被掠至辰韩境内的消息,“县言郡,郡即以鑡为译,从苓中乘大船入辰韩,逆取户来。降伴辈尚得千人,其五百人已死。鑡时晓谓辰韩:‘汝还五百人,若不者,乐浪当遣万兵乘船来击汝。’辰韩曰:‘五百人已死,我当出赎直耳。’乃出辰韩万五千人,弁韩布万五千匹”《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证明西汉末年,辰韩与弁韩的联盟体,也是服属于乐浪郡的。由此看来,朝鲜半岛南部郡县区以外的地区,都是由乐浪郡代管的。

新罗与马韩的关系  听语音

以往都认为新罗起源于辰韩,而忽略了新罗与马韩及韩人各小国的关系。实际上新罗与马韩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罗起源于古之辰国,但是古朝鲜人(箕子朝鲜)应属汉语族,而以新罗语为主形成的今韩朝语,却不属汉语族,这应作何解释?

新罗六村人是古朝鲜遗民,但新罗王却并不出自朝鲜遗民。《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予以粉饰加了神话来源,就不知其所来了。但从诸书记载却可略知一二。

《梁书》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八·新罗》记载:“又辰韩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相系,辰韩不得自立为王,明其流移之人故也;恒为马韩所制。”

《北史》卷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新罗》记载:“又辰韩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传,辰韩不得自立为王,明其流移之人故也;J恒为马韩所制。”

《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三韩》记载:“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皆是马韩种人焉。”

《晋书》卷九十七《东夷列传·马韩》记载:“辰韩常用马韩人作主,虽世世相承,而不得自立,明其流移之人,故为马韩所制也。……其风俗可类马韩。”

《三国志·东夷传·辰韩》记载:“其十二国属辰王,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辰王不得自立为王。”

《魏略》曰:“明其为流移之人,故为马韩所制。”

从以上记载可知,新罗王是以马韩人为王。《隋书》误作百济人。马韩人既为王,作为新罗统治者,当然也就以马韩语作为统治语言。同时,朝鲜遗民仅二千余户,而据《三国志》辰韩、弃辰共二十四国,总四五万户,是朝鲜遗民的数十倍,在这一地区仍处于韩人的汪洋大海中。因此,新罗的语言仍是接受了韩人的语言。,而不是朝鲜遗民的语言或秦移民的语言。这样说来,新罗人的族源虽有古朝鲜遗民,但主源还是韩人。至于来自秦的中国遗民应是以后才融人于韩人之中。但由于数量太少,未能对韩国的语言忏悔是呢个重大影响。

在中国的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南部三韩之一,位于带方郡南方,邻接黄海,东为辰韩。马韩为定居民族,已懂得种植谷物、养蚕。尚是部落社会,根据《三国志》记载,全国由54个城邦组成。城邦没有城郭,皆同属一个部落,而每个部落皆有首领。势力强大的部落的首领称做臣智,其次称做邑借。

轶事  听语音

《三国史记》,《三国遗事》和《帝王韵记》将马韩说成是三韩之一。此观点最早由元朝历史学者提出的。《宋史》说渤海国的后续国安定国是靺鞨人建的。

朝鲜王朝晚期的“实学”学者则强调在地理上讲马韩应用百济更为相关。

马韩历史 
  关于朝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