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与唐的战争

唐初贞观年间,唐朝攻灭东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西域诸国,打败薛延陀汗国,四夷威服,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贞观十七年(六百四十三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权臣、莫离支泉盖苏文拒绝,唐太宗因此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

644年十一月,太宗李世民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出兵就要把高句丽灭了吗?竟然叫平壤道),太子詹事、左卫率李勣(徐懋功)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丽。十九年二月,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李绩军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斩俘两万余人。太宗入辽东城,大喜之余,做《辽城望月》: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此诗现刻于辽宁辽阳市广佑寺附近的公园(原青年湖公园)进门不远。

唐时高句丽
唐时高句丽

高句丽顽抗坚守。六月份唐军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唐太宗击败,余众归降,高丽举国震恐。七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下令班师。班师是不得已的,阴历九月,天冷了。

唐太宗和高宗时期历次征高句丽路线图
唐太宗和高宗时期历次征高句丽路线图

在这次李世民亲征,朝鲜的说法,李世民负伤,甚至韩国电影中李世民眼睛被射瞎,被高句丽盖苏文追撵到长城。戏说而已,无据可察,凭空杜撰。

唐太宗李世民心高气傲,付出的代价不小,因为没有攻灭高句丽而认为没有成功,但是唐军的战果远大于损失。此次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攻占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到中原,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消灭大量高句丽军队,单是斩杀的高句丽兵首级已经达到四万余级,唐军士兵死了接近两千人,马匹死了十分之七八。

唐太宗李世民撤军回朝后,群臣建议由于高句丽路途遥远,不应轻易重兵亲征,应该不时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此确为上策,也确实歹毒,太宗采取了这一建议,之后的高宗李治一直执行。

自此以后,直到唐灭高句丽,唐军采取了对高句丽发动骚扰性攻击的策略,共有以下几次:

1、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命牛进达和李绩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丽,拔石城,高句丽王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高句丽服软;

2、648年,这次是水上出击。唐太宗李世民派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3万大军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水,于泊灼城(今辽宁丹东东北)大败高丽军;

3、655年,高句丽判服无常,盖苏文一意孤行,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丽;

4、658年,程名振攻克高丽赤烽镇(约在今辽宁海城境),斩首3000级;

5、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白袍小将,评书中的主角,太宗梦里的白虎,高宗征东功臣)在横山(今辽宁辽阳附近华表山,应该就是首山雷达山,很小的一座山)大败高丽军。

6、660年,迂回政策,唐先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进一步陷入孤立境地。

次年,高宗下令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进攻,发 35军,水陆分道并进。名将苏定方在坝江击败高句丽军,屡战屡胜,进围平壤;契苾何力于鸭绿水大败盖苏文之子男生,斩3万人。奈高句丽寿禄未尽,去年归顺的百济旧将叛乱,而苏定方围平壤久攻不下,逢大雪天寒,高宗遂于662年二月命唐军自高句丽班师。退军时,左骁卫将军、沃沮道总管庞孝泰在蛇水战败,庞孝泰战死。这是高句丽灭亡前的最后一次胜迹,自称高句丽后人的民族,应该对此战大书特书。

高句丽的东北亚霸权影响了大唐天可汗的声威,渊盖苏文一直未能采取明智的外交策略,导致唐朝与新罗联合必欲灭高句丽而后快。盖苏文在世时虽然尚能以高压控制高句丽政局,但高句丽内部已经危机四伏,唐对高句丽的连年打击,更加沉重削弱了高句丽国力,666年高句丽铁腕英雄盖苏文辞世,两年后平壤被唐攻破,高句丽覆亡。

高句丽与唐的战争 
  关于高句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