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的军队

隋唐绊脚石:历史上的高句丽王国军队

-帝国绊脚石:历史上的高句丽王国军队-第1图

公元6世纪末,随着突厥汗国崩溃和隋唐帝国建立,中原统治者的目光再次投向东北亚。高句丽,这个发源于鸭绿江流域的王国,在公元598年-668年遭到9次大规模进攻,最终彻底灭亡。

这一时期的高句丽军队,并没有明显技术的进步,基本是停留在南北朝时期。虽然凭借着短小精悍的军队,赢得了对隋战争的三次胜利。但却在后来和唐朝的战争中落入下风,不得不依靠城堡群进行被动防御。

铁甲精骑

-帝国绊脚石:历史上的高句丽王国军队-第2图

高句丽壁画上的节日庆典

鼎盛时期的高句丽王国,地跨辽河、鸭绿江、大同江三大流域,人口约在300万左右。高句丽人只占了人口总数的很小一部分,其他属民包括有汉人、契丹、鲜卑、百济、新罗、夫余和靺鞨等。这些被统治族群和高句丽人一起,共同构成了王国军队。

高句丽军队的来源有三类。首先是封建采邑骑兵。高句丽人在5世纪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封建国家,国王把大量土地和城邑分封给血亲和有军功者。这些领主是封地内的最高长官,需要承担军役并缴纳少量贡赋。其次是自耕农和城市居民提供的民兵,他们也是军队的主体。最后是松花江流域的蛮族雇佣兵。他们和高句丽人在血缘和文化上相对亲近,加之生产资料有限,所以乐意获取劫掠战利品的机会。

-帝国绊脚石:历史上的高句丽王国军队-第3图

鼎盛时期的高句丽版图

另外,高句丽王还维持着一支常备军“王幢兵”。王幢兵的人数不会超过万人,早期士兵都来自高句丽王出身的桂娄部,后期逐渐吸纳了一些各族群的贵族子弟。王幢兵训练有素,平时负责守卫王宫和首都,战时随王出征。

人马俱装的突击骑兵是高句丽军队主力。这种骑兵人马披挂,并有高高的铁护领保护脖子和脸颊,通过冲锋和白刃战的方式作战。得益于高句丽境内丰富的金属矿藏资源,使重骑兵保有量能和中原王朝不相上下。比如在安市城外的围战,唐军就缴获了数万匹战马和5000多领铠甲,令天可汗尤为自豪。

-帝国绊脚石:历史上的高句丽王国军队-第4图

高句丽壁画上的具装重骑兵

重步兵也是高句丽军队的重要力量。较常见的形象是身着兜鍪、半甲,手持长枪和方盾作战。其次是头戴冠冕,身披半甲肩挑重剑和盾牌的士兵。他们通常出现在领主或将领周围,应该是个人武技出色的护卫。还有一种只穿袍服肩扛巨斧的士兵,从他们寒酸的穿着上看,这些人无疑是受征召的自由民或是农奴。

高句丽军中还有数量众多的轻步兵和轻骑兵。东北亚南部气候寒苦且地形崎岖,迫使居民普遍需要从事农业以外的渔猎活动作为经济补充。他们驯养了一种称之为“果下马”的坐骑。这种坐骑体型不大,却善于跋山涉水。

蛮族雇佣兵是高句丽军的重要补充力量,比如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靺鞨人。公元7世纪初,松花江流域的文明程度远低于鸭绿江和辽河流域,当地的靺鞨人过着渔猎游牧生活。他们装备固然很差,但胜在足够勇敢,让唐军吃尽苦头。唐军曾在安市城外围俘虏了数千靺鞨战士,结果全部予以坑杀。

-帝国绊脚石:历史上的高句丽王国军队-第5图

高句丽境内生活着几乎所有的东北亚族群

高句丽的军队 
  关于高句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