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讲授新课: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公田不治”诸侯争霸]

讨论问题:

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以多种形式展示]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

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讨论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进步:

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变法: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