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的成书背景、真实性问题及其价值与影响

相信很多人都已读过《马可波罗游记》,但是对于没有接触过此书的人来说,对此书作者及本书主要内容的介绍就成为必需。

一 《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马可·波罗

1254年,马可·波罗生于意大利的一座名城威尼斯。在他17岁时,约在1271年11月,马可·波罗跟着他的父亲和叔父从地中海东岸的阿城出发来中国,一路上跋山涉水,穿过叙利亚和两河流域,横越伊朗全境,北上到阿姆河上游,行经中亚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再迤逦东行,经过喀什、于阗,掠过罗布泊,到达敦煌、酒泉、玉门、宁夏一带,千里迢迢来到东方。他们在中国境内所走过的这一段路程,大致上就是我国唐代高僧玄奘赴印度取经所走过的路程,不过方向相反罢了。1275年,他们到达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有幸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由于他年青聪明, 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并能够吃苦,善于学习,办事非常认真,深得忽必烈的器重,被授以重要官职。他除了在京城大都视事外,还经常奉大汗之命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马可·波罗曾穿行山西、陕西、四川等省,经过川藏边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到云南去执行任务,并且到过缅甸北部。他的足迹遍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据说,他还曾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在东南各省呆了三年。后来还奉命出使南洋,到过越南、爪哇、苏门答腊等地。马可·波罗每到一地,总要考察当地的风俗民情、物产状况,回来向大汗报告。1292年,马可·波罗跟叔叔、父亲三人在护送完忽必烈选定的一位将嫁给波斯汗阿鲁浑的蒙古贵族少女阔阔真到达波斯后回到了他们久别的家乡意大利。后来威尼斯和热那拉两邦发生战争,马可·波罗从军打仗被俘。在囚室中,他亲自向人口述他到中国的所见所闻,由狱友鲁斯特企罗执笔撰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流传于世。马可·波罗于1324年逝世,享年70岁。

马可·波罗的一生可谓充实丰富、潇洒豪迈,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使其不愧为联结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二 《马可波罗游记》的主要内容

《马可波罗游记》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了马可·波罗东来沿途所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亚美尼亚、两河流域、波斯、中亚、帕米尔高原、天山南北等地的风土人情。第二部分记载了元朝初年的政事和大汗忽必烈所进行的战争,描述了大汗朝廷、宫殿、节庆、游猎等事宜和北京、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等名城的繁华景况。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国邻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包括日本、缅甸、越南、老挝、暹罗、爪哇、苏门答腊、印度和斯里兰卡,此外还提到非洲的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等。第四部分讲成吉思汗后裔蒙古诸汗国之间的战争和俄罗斯的概况。

《马可波罗游记》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它纪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重点是记述中国的情况。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游记》中以大量的篇章和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我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完善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如马可·波罗在描述北京时说“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宣言”。如称杭州为“行在”,“天城”,称苏州为“地城”。“行在”是南宋时代对杭州的一般称呼,指皇帝行幸所在的地方,而“天城”、“地城”,也就是我国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一种译称。对于号称天堂的杭州,马可·波罗更是赞不绝口。他说:“行在城所供给的娱乐,世界诸城无有及之者,人处其中自信为置身天堂。”游记中还不乏对人物的精彩描述,如第二卷第81章中《大汗之体貌风仪》中说到“君主的君主名称忽必烈的大汗之体貌如下:不长不短,中等身材,筋肉四肢配置适宜,面上朱白分明,眼黑,鼻正”,使得我们可一睹忽必烈大汗的风采。

另外,据统计,全书大约有1/4弱讲的是契丹和蛮子省(指南宋地区)的事,1/4强是唐古特(党项)和上都地区。就关于中国内地的记载来看,谈的最多的是历史、经济、道路走向、一般礼俗、商业和地形地貌,也有少量关于宗教礼俗、政治关系和动物的介绍,但是最为突出的描述则是集中在经济、商业、道路走向和地形上,反映了马可·波罗作为商人的主要兴趣所在。

关于历史的部分主要是讲大汗个人的征战以及对南宋的征服。

经济部分以描述契丹和蛮子省地区的矿产和农业手工业产品为主。他提到的特产有金银、宝石、珍珠、盐、稻米、谷物、大黄、姜、香料,此外还有武器、瓷器以及纺织品、丝织品和丝绸的生产制作。他第一次使西方惊异莫名地报道了“大汗用树皮所造之币通行全国”,像金银一样支付军饷。他高度赞扬蛮子省居民的工艺和经商才能。使马可·波罗感兴趣的还有运输道路、运输工具以及物价和关津。使臣驿站的快捷与规模,中国南部那些宏大而美丽的城市和港口,有着舟楫之利的辽阔的水域系统,这些都令他称羡不已。

在民风民俗方面,他称赞杭州居民“面白形美,男妇皆然”,敦好礼仪,相处和睦。但是他对于那些足以使读者惊奇的古怪的东西,似乎远远比对一般民俗更乐于介绍,比如说某地妇女生小孩子后,丈夫坐月子之类。他提到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有打猎,并注意到他们是如何热衷于占星术。

相信以上所举的游记中精彩描述的例子及详实丰富的内容可以窥见马可·波罗对自己接触过了解过的事物有充足的认识,也不难理解《马可波罗游记》堪称“世界一大奇书”,在世界独享盛名的原因。

三《马可波罗游记》的成书背景

我们知道“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我想用这句话来概括《马可波罗游记》的出现再合适不过。

亚洲和欧洲是毗连在一起的一片大陆,其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天然障碍。马可·波罗来东方之前,两大洲的接触已有不少:公元前2世纪到公园1世纪张骞两次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再次通西域并从西域派遣副将甘英赴罗马帝国使中国与中国新疆以西和中亚一带、伊朗、两河流域、罗马等地相通;公园2世纪到11世纪罗马商人、阿拉伯人也和中国有不断扩大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如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就是经过阿拉伯人之手逐渐传布到西方去的;13世纪蒙古的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国的疆域在西边就达到了黑海、高加索、叙利亚一带,蒙古帝国的出现使一向不曾处于统一控制之下的东、西交通畅通无阻。这样,加上第四次十字军东侵(公元1202—1204年)以后,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垄断了地中海东部的航运和贸易。威尼斯的势力范围和蒙古帝国衔接起来,使得出生于这个时代的马可·波罗得以来到东方、见识东方、写出《马可波罗游记》。

四 《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问题

上文提到,《马可波罗游记》是马可·波罗于中国元朝时期在中国长期生活回国后撰写的,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西方人较早记述中国、宣传中国的著述,曾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由于马可·波罗从中国回意大利不久,因参加对热那亚的战争,被俘人狱。《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在狱中凭记忆口述,由狱友鲁斯特企罗笔录而成,其中许多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再加上中国史书从没有马可·波罗在中国活动的直接记载,所以自从《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就引起许多人的怀疑,有些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到过中国,只是在西亚地区道听途说关于中国的传闻,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编造而成,对《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给予否定。数百年来,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的真伪成为学术界的一件公案,肯定者与否定者各有其辞,但拿不出确凿的证据。直到杨志玖发现了与马可·波罗有关的中国史书记载,这一历史公案才有所突破。

杨志玖20世纪40年代在昆明研究生毕业后,留在西南联合大学史学系,授课之余,继续从事蒙元史研究。曾系统地阅读元代撰修的《经世大典》,在《经世大典·站赤》中有一段史料记载:元王初年分封的四大汉国之一,波斯地区的伊利汉国国王阿鲁浑派三位使臣向元世祖忽必提亲,元世祖答应将阔阔真公主嫁给阿鲁浑大王,三位使臣上疏要求护送阔阔真公主回国。这与《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马可·波罗一家回国的记载的情况相同,其中使臣名称、回国行程完全一致,从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得到了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也得到了肯定。

如何评价《马可波罗游记》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