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解口塔建于何时未见记载。但清乾隆年间所修县志未将其列入“古迹”,显见该塔不属前朝,概建于清初,历经近三百年后倾圮于1939年9月日本侵略军掘毁永定河北堤造成的水灾之中。永定河自那时河道北移,解口因此远离河道成了今天的样子。

而“宝塔凌云”之“宝塔”,应为白家屯寺塔。而最可证明我这一说法的是清康熙十四年《武清县志》的修志者、康熙十年起任武清知县邓钦桢所咏《宝塔凌云》诗:

缥缈浮图接峻陴,谁人飞锡卓于斯。

千年梵语豁尘梦,一缕清风沁酒脾。

高陟诸天狮吼窟,朗吟几曲杜陵诗。

倏然身在云霞外,阒寂曷胜吊古思。

诗的首句“缥缈浮图接峻陴”便明确指出了宝塔的坐落位置。“浮图”是宝塔,“峻”是高大,“陴”指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这句诗的通俗解释就是:宝塔邻接着城墙。那么,距县城东北五里的唯一的白家屯寺前宝塔则非它莫属。登城北望,白屯寺塔云霞缥缈,宛如仙境。而解口塔因为距县城有三十五里之遥,临桑乾而不“接峻陴”,所以邓诗所指宝塔决非解口之塔。诗中的“千年梵语”同时指出了该寺塔的悠久历史。清乾隆七年《武清县志》将此白家屯寺、塔列入古迹和寺观中,当是这个缘故。

当年的白家屯寺、塔一体,金碧辉煌。清顺治十六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使的武清人赵之符也有一首咏《宝塔凌云》的诗:

一塔穹窿似鹫峰,琳宫金碧涌芙蓉。

云遮绝顶回高鸟,地锁平岗舞蛰龙。

缥缈层霄瞻北极,苍茫碣石忆东封。

岧峣已踞神皋胜,舍利还看现几重。

诗中描述了高耸如“鹫峰”、“云遮绝顶”的宝塔可瞻北极,“金碧”如“琳宫”神仙洞府般的庙宇雄踞赤土之上成为一方形胜,是值得人们流连的。

描写《宝塔凌云》最接近写实的则是明代的武清人孙清,他是明弘治十五年榜眼、曾任翰林院编修,转任陕西提学副使。他写道:

浮图七宝起层层,瓦石圆堆匠显能。

绝顶孤高明月近,当头削出庆云腾。

天窗空敞藏僧钵,地窖幽深护佛灯。

壮观应属千年望,至今疑是鲁班营。

孙清的诗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当初白屯寺塔的如下线索和信息:一、宝塔是圆形的,上面饰着七宝图饰,圆塔高耸且其间十分敞亮;二、塔的下面建有地宫;三、塔与寺院并存延续约有千年之久。如果从诗人所在的明代前推千年,则塔寺大抵应建在北魏时期前后(其后一百七十年左右的邓钦桢也有“千年梵语豁尘梦”之语,也肯定塔寺存在千年)。排除诗人浪漫夸张的语气如“至今疑是鲁班营”之类,检视当时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白屯寺塔距北魏时期成为雍奴县治和渔阳郡治的邱古庄城、旧县城都不过数里之遥,出现这样的建筑和古迹就是历史的必然了。

说到塔的圆形,目前尚不清楚塔是局部圆形还是通体呈圆椎形拔地而起。如果我们参考乾隆七年《武清县志》上的绘图,如果这个景图描绘是写实而不是想象的话,如果这个塔绘的是白屯寺塔而不是解口塔,那么,该塔的形态几乎独步天下:下面是方形的塔基,有台阶可以拾级而上,塔的一层很高,是个覆钵式的建筑(这个式样显示了“瓦石圆堆匠显能”的特点),有拱形门且外有栅栏。进入一层塔内上可攀登,下有地宫,而再向上则是五层楼阁式塔,顶有莲花宝刹。塔加上地宫共为七层,十分独特而壮观。

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