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封中书博士,后升迁中侍郎。皇帝召他商议防御边国胡人进犯之事,他提出要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长城,以免兵马防守辛劳,又能以逸待劳,击溃敌兵,孝文帝称善。对迁都洛阳之事,向皇帝陈述利弊。高闾对皇帝重大决策都提出很好的建议,很受文帝的赞许。不久,皇帝把朝廷拟定机密诏令大事交他办理,重要文书、墓志铭、赞颂辞也出自他的手笔,后又升任尚书中书监。高闾廉洁自谨,有“良牧”之誉。晚年他请求到幽州任职,获准。

宣武帝继位后,高闾因年迈请求退位,皇帝下诏赐他光禄大夫官职,掌管顾问应对之事,赐金印章、紫绶带,让新任礼部尚书邢峦到他家拜求指教。高闾告老东归时,皇帝为之流泪,下诏赐安车、几杖、马匹、彩衣、布帛等,并有百人相送。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高闾卒于家中。翌年,朝廷加封镇北将军、幽州刺史、谥号文贞。高闾著文集四十卷传世。

高闾有子三人,长子元昌袭爵位,官至辽西、博陵二郡太守;次子定殷,中垒将军、渔阳太守、卒赠征虏将军、安州刺史。三子幼,为员外郎,有文才。后因功绩显著,魏孝帝初年,升为中书令。

唐雍奴县令、永年令郑罗汉

郑罗汉,雍奴县人,隋末至唐初任雍奴县令。隋末窦建德领导的起义军三次攻幽州不克,转头围攻雍奴县城。当时雍奴县城坐落在今白古屯乡的邱古庄。县令郑罗汉带领兵民固守城池,拒不投降。他带领衙署内十几名官吏及百余名兵勇闭门守城,一些富户想出城避难,郑罗汉劝阻说:“你们出城避难,守城兵勇百姓会人心动摇,你们即使逃出城门,必被贼兵杀戮,不如和大家一起守城。”富户听他劝阻,安定下来。县令号召,全城各户除老小、妇女外,全去守城。很快守城兵勇百姓增至七八百名。个个手持兵刃、弓箭、大刀、长矛、禾锸、棍棒等,威风凛凛站在城墙上,听从县令指挥。郑罗汉布衣草履,结庐城上,以身率之。官吏不敢怠慢,带领百姓分段防御,士气高涨。郑罗汉抱定“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吾王尊”①的决心,经过三天三夜激战,窦建德军终未攻克雍奴城,只得退却。隋朝灭亡时,郑罗汉降归唐朝,唐王朝加封郑罗汉为右卫大将军,告老还乡后,晋封永年公,食邑千户。

【注释】

①王尊:汉代东郡太守,一次洪水围城,王尊带领官吏、兵勇、民众日夜守城。洪水破城而入,王尊以身填抵,视死如归,激励了大家抗洪决心。

金武清巡检、直沽寨都统梁佐

梁佐,武清人,后名完颜佐。金贞佑二年(1214)为武清县巡检,后以镇压“天赐”起义军首领有功升为都统,赐姓完颜;柳口镇(今杨柳青镇)巡检李咬柱(后称完颜咬住)为副都统,统兵5000余,戍守直沽寨。

明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曹化雨(王庆坨)

曹化雨,字次渠,武清区王庆坨人。因待人处事公平诚信,人称平允公。处任锦衣卫南堂理事,明思宗时,曹化雨凭武功被晋升为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①。在职期间,大奸臣魏忠贤结党营私、为非作歹,灾祸殃及王庆坨一带村庄。曹化雨不畏强权,列举魏忠贤罪状,上奏皇上。皇上奏准,使几十个村百姓得以安生。曹化雨捐献自己的俸禄,佐助军队。代替百姓缴纳赋税,使百姓免受酷吏敲诈之苦。对于贫穷不能娶妻者或死后不能埋葬者,解囊相助。遇到灾年,设粥厂救济贫苦乡民。家乡六次遭灾他六次开仓救济。在家乡捐银创办义塾,40年不辍。曹化雨去世后,乡亲们思念他的恩德,每年清明节,自发到他坟前祭扫。

【注释】

①后军都督府:明代置五军都督府,为最高军权机关。内分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王府各有左右都督。

明代太监总管曹化淳(王庆坨)

曹化淳(1589年-1662年)字臬如,道号上虚子,武清区王庆坨人。明万历年间入宫内廷。工儒业,善草隶。在奸臣魏忠贤专权期间,曹化淳因受株连,被放逐南京,达七年之久,几乎丧命。崇祯皇帝即位后,曹化淳被召回。崇祯五年七月“以司礼监太监提督京营戎政”。十年正月提督东厂。十一年与太监杜勋提督京营。周旋于嫔妃旁舍,善于谋事。思宗皇帝嘉奖“公清直亮。”

曹化淳在京创办武清会馆供同乡进京食宿。捐资为家乡兴建尊经阁,振兴文风。李自成大军杀进北京,崇祯皇帝登煤山自缢身亡,宫廷太监逃遁,曹化淳为崇祯皇帝含殓。清朝定鼎北京后,曹化淳冒死上疏刚刚进关的清朝顺治皇帝,对崇祯皇帝应予以封陵安厝。顺治皇帝见其心诚,拨三千银两责成曹化淳督办此事。曹又向明末勋臣贵戚募捐,遂将崇祯皇帝隆重安葬。顺治皇帝下诏,请曹化淳在宫中讲学,他谢辞,但请求顺治皇帝澄清谣传“曹化淳为李自成开启彰义门之事”。皇帝朱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陈,该部知晓,钦此”。皇帝赐曹化淳号“弗二居士”。

明监察御史李钦(城关)

李钦(1476年-1542年)字敬之,号心斋,武清区城关镇人。明洪武年间,因祖父入赘通州右卫张氏家而更名张钦。明正德六年(1511年)考中进士,受任“行人”,掌管传旨、册封之事。因业绩突出而晋升监察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各关口防务。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七月,武宗皇帝听信江彬怂恿,要出居庸关去宣化游玩。李钦闻讯连夜上疏,以当年英宗出关狩猎被瓦刺(la)人掳走为例谏止,皇帝未纳。八月朔,武宗着便装行至昌平,急传开关。李钦命居庸关指挥孙玺紧锁关门,且亲自藏起钥匙。内朝官刘嵩欲往昌平拜见皇帝,李钦制止说:“吾宁愿坐这里因不开关被处死!”武宗一行人马已近关,传令孙玺见驾,回话说“御史在,臣不敢擅离!”又令召见刘嵩。刘嵩对李钦说:“主上家奴,岂敢不前去谒见”。李钦一手托皇帝欶印,一手握剑,坐于关门下,厉声说:“敢言开关者斩!”并于是夜二次上疏,申明利害,劝阻武宗不要草率行事。次日李钦正要差人送折奏谏,皇帝又遣使者传令开关,李钦拔剑呵斥为诈,使者害怕返奏:“李御史几乎杀臣!”皇帝大怒,命随行官朱宁前去捕杀李钦。这时,朝中大臣蒋冕等追到,请皇帝息怒归京,武宗正在徘徊,恰好李钦奏疏也到,众臣言李钦谏疏意嘉,皇帝无奈回宫。

越20余日,李钦巡视易县白羊关口,皇帝闻报立即微服出宫,悄出德胜门,夜宿民舍,疾驰出关,数次问随从内侍李钦何在,并命中官谷大用把守居庸关,诏令不准放出一人。李钦闻讯追至居庸关,要再谏而不得出关,感愤西望痛哭。自此,京师盛传他“闭关三疏”。武宗皇帝在宣化游览数日回京,到达居庸关笑道:“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但未给李钦定罪。

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