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另一方面,朱棣为充实京东地面,推广移民政策,强令规劝河南、山东、山西及江南百姓到此地定居,使人口倍增,种养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辖区内40几个村落大体就是在这个时期,星罗棋布地建立起来。因海上倭寇猖獗,朝廷罢海运,开河运,依漕为命。京杭大运河成了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蔡村不仅是装卸码头,还是水陆驿站,(今遗址犹存)。蔡村土质适合烧制宫廷建筑所需的“金砖”,至今砖厂村北有窑地遗址,皇城、十三陵有“武清烧制”的金砖。

北运河的繁荣使武清沿岸城镇应运而兴。

清代,清王朝仍坚持拓展运河漕运,到康熙、乾隆年间,随着漕运的发展,蔡村逐渐成为“驿路通畿甸,廒仓俯漕河”的宝地,在运河沿岸城镇地位十分显要。商业日渐发达,商民攒集,舟船辐辏,每天近百条运粮船从此通过,有数不清的达官显贵、才子佳人或乘船直下江南,或回京述职谋官。“两岸旅店喧阗,货殖充牣”,“帆樯过市,则白云自飞,灯火沿流,则华星倒落”,一时财聚南北,货通四海,令人神往。

清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后赐进士、翰林院做编修)查慎行乘船路过蔡村,夜宿杨村,诗兴大发,他写道:

土层依沙堡,民屯半属官。

树从王浦密,河自蔡村宽。

鸥外新芦壮,犁头旧麦攒。

蒲沟行未到,月黑夜漫漫。 

由此诗可以看到运河南蔡村段土质肥沃,树木丛密,河面宽广,芦苇和麦苗茁壮成长的景象。这里也是康熙、乾隆两帝历次巡游江南的必经之地。有史料记载,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皇帝亲临北蔡村、南蔡村、夏庄等处巡视水情,命三处筑挑水堤以泄洪水。

蔡村也有自己的屈辱。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四日,八国联军18000人,从天津北犯,杨村、河西务等处大遭联军洗劫。八月六日,联军侵占杨村,直隶总督裕禄在南蔡村自尽身亡。  

到清朝后期,随着海运的兴起,运河漕运才逐渐衰落下来。民国初年运河漕运尤为萧条了,但到1921年以后,随着京津公路的建成,南蔡村的京津肘脉交通重要地位又重新凸显出来。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南、北蔡村分别建乡,乡治所地设在南蔡村、北蔡村,故名南蔡村乡、北蔡村乡,1958年9月改乡为公社,1983年撤公社变回乡,1995年4月撤乡建镇,南蔡村变为镇,2001年武清区合乡并镇,将北蔡村乡并入南蔡村镇并沿用至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拓创新,特别是经历改革开放,南蔡村镇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之乡、经济强镇,成为镶嵌在京津走廊重要节点上的一颗“中国乡镇之星”。

漫话杨村驿

杨村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中南部,北距首都90公里,南至天津30公里,为京杭大运河北运河畔一著名古镇。1950年10月,武清县政府自县城关迁至杨村,此后一直为县、区政府驻地至今。

追溯杨村的历史首先要谈到北运河。杨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和北运河息息相关,这也和人类逐水而居的习性分不开。

北运河秦时称沽水,汉和曹魏时增加了笥沟、潞水和鲍邱水的称呼,东晋、十六国时的前赵、北魏称鲍邱水后叫潞河,隋称潞水,唐称潞河,后至金一直多称潞水,到元时除了称潞河外又称白河,明时称潮白河、通济河、自在河、白漕、白遂河、潞河,清时称潞河并始称北运河。从典籍上看,汉代的地理学家桑钦的《水经》记载较早。其在“沽水”条记曰:“西南与湿余水合为潞河;又东南至雍奴县西为笥沟;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东入于海。”这说明北运河原是一条自然河,后经历代——特别是隋、元等朝的多次拓浚整治,使这条河成为沟通南北漕运的人工河道。

杨村夹北运河成镇,聚落沿河东、河西两岸分布。那么,杨村聚落形成于何时?说法不尽相同。《武清县地名志》说杨村“成村于元代以前”,此说显得过于保守。另有一说言杨村河西形成于汉、河东形成于金,此说又显得过于武断。一条潞水不是天堑,人们从河西到河东居住营生何以用得了千年的时间呢?

客观地讲,应该说史书的记载较为零星,考古发现也尚嫌薄弱。但依据现有材料,杨村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用“启于秦汉、兴于金元、盛于明清”来表述。这样说其据有三:

一、从周围的生存条件来看。秦、汉及前后一段时期,杨村属于古泉州范围。当时的泉州古城城址(今城上村)是西周、战国时的聚落,是秦、汉时泉州治所,泉州古城东北距杨村不过十里之遥。同样东距杨村十里之遥的还有东洲聚落,那里也是汉代遗址。另有北距杨村一里有余的北郑庄,考古发现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夯,另有文物证实,这里是战国时期建立的聚落。而杨村处于这些聚落点中间,从各种自然地理环境来说与其他各处相同,所以秦汉时间这里出现聚落是完全可能的。

二、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证实秦、汉前杨村这里有人居住生活。笔者曾在整理武清区文化馆馆藏文物时发现自杨村出土的两件春秋战国时期的绳纹灰陶罐、一件有秦代风格特征的折棱陶豆。这说明这里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居住生活。

三、从史籍与传说的信息来看。一些断续的资料折射了杨村的发展——

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