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乾隆皇帝说:“劫皇船理应治罪,可你是为救乡亲,当是仁义之举,朕就不治罪了。”接着又说:“看到这对龙凤宝瓶朕断定这船不是真送皇粮的船,是以送皇粮为名的走私船,朕正为屡禁不止的走私而大伤脑筋,你为朝廷追查走私船提供了重要线索。”

皇上转身对刘墉说:“刘爱卿定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

刘墉欣然领命。

程万年再三向皇阿玛谢恩。

不久,和珅、张总太监受到了查办。

次年,乾隆皇上巡视北运河水情路过砖厂村时,干儿子迎驾,乾隆御赐干儿一块九龙匾,上书“义贯千秋”。封干儿子为料砖厂总管,散官七品,从此程家发了大财。皇上的干儿子劫皇船的事也就传开了。

乾隆认义女儿 

一天,乾隆爷微服私访到了武清县的一个村庄。他扮成老道,头挽发髻,身穿道袍,手持拂尘,观察村里的民风。正行间,忽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下起瓢泼大雨。他躲在一家门楼避雨。屋里的老太太见他冻得发抖,忙跑出来让他进屋暖和暖和。乾隆爷暗想这是行善的人家。进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坐在炕上摇着纺车在纺线。纺车轻微的响声,乾隆听来倒很像优美的民间小曲。乾隆坐在暖烘烘的炕头不知不觉睡着了,直到晌午老头儿卖豆腐回来,才把他吵醒。乾隆赶忙谢过二老,起身告辞。老头儿忙说:“天已晌午,吃了饭再走不迟。”乾隆爷见盛情难却,便留下来。老头儿吩咐女儿去后院树上摘些榆钱,让老伴给老道蒸榆钱馍馍。乾隆爷吃惯了山珍海味,乍品尝到这风味小吃倍觉新鲜可口,边吃边与二老闲谈。老人兴致勃勃地聊起当地的风土人情,乾隆听得津津有味,饭罢便继续赶路。未到一袋烟的工夫,却被村里一个放羊娃娃搀了回来。小孩说老道摔倒在村口的碾砣旁,把他叫醒,让我送到你家来。

老两口紧忙把老道让进屋,帮他擦掉道袍上的泥水。老头儿见老道脸色发红,摸摸他的额头感觉发烧很厉害,便骑上毛驴请医生。医生诊断是偶感风寒,开了两剂草药。姑娘蹲在灶前煎药,又用羹匙一口一口地喂老道。老道很受感动。 

在一家人的细心照料下,老道第二天病情就见好转。老道满怀感激提出与老头儿结为金兰之好,老头儿叫女儿拜见干爹。老道送给老头儿一块白绫子,上面盖着一方红印,嘱其往后遇到什么难事可进京城找他。并说他住的是最高的门楼,最大的院子,他是最大的官儿。只要给把守大门的人看看这块白绫子就成了。一家三口异常欢喜。

过了数月,老头儿家真的遇到了一件难事。原来姑娘已经订好亲,一天接到婆家来信,说女婿当了县官,觉得门不当户不对,提出解除婚约。老头儿一家觉得窝囊、委屈,不肯退婚。姑娘更是寻死觅活。老头儿托人去说和,男方提出条件:若要成亲,彩礼得四大金、八大银、五彩衣、十缎锦,还得有顶戴花翎的大官送亲。这可急坏了老头儿一家。姑娘猛然想起干爹临走时相送的白绫和嘱咐的几句话。事不宜迟,父女俩简单收拾了行李,便直奔京城。

父女俩进了京城,按老道所说打听最高的门楼,最大的院子,最大的官儿,直到第三天才找到。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那老道是当今皇上,那块白绫子上的红印,是皇上的龙印。父女俩面见皇上诉说苦衷。皇上略一思忖,便说:“这点小事不用着急,你们回家听信儿就是了。”

再说那个花了五十石棒子捐的知县,听说女方成了皇姑,吓破了胆子,接着得了一场大病,没过几个月就死了。女孩儿遵守妇道,也未再嫁,心中憋闷,一来二去也得病死了。村里人都为皇姑惋惜,将村名改叫皇姑庄。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人提出,姑娘原本姓王,就叫王姑庄吧。

乾隆造字

一年夏天,乾隆皇帝的龙船来到北运河岸边的蔡村摆渡口,只见岸边绿柳轻拂,河汊里荷花盛开,好不开心。便传旨停船,到岸上去浏览一番。忽见一村姑在河边拔草,只听(zir)的一声,声音虽小,却挂着水响很清脆。好奇的乾隆皇帝便也俯下身去,用手拔了一棵同样的草(三菱草),也发出了(zir)儿的一声,好不悦耳。他便问村姑:“小姑娘,你读过书吗?”村姑说:“上过冬仨月。”乾隆又问:“你会写(zir)儿这个字吗?”村姑摇摇头。乾隆皇帝又问身后的大臣们:“你们谁会写呀?”大臣们面面相觑。那村姑指着乾隆皇帝说:“还是请大人您赐教吧!”其实乾隆皇帝也不会写这个字,他忽然灵机一动,指着一棵水草说:“你们看,水上面是草,草下是水,水下是泥(土),用手一揪,发出(zir)儿声,这个字应该这样写:提手——草字头——下面是水——水下面是土,写成了‘’字。”众大臣称赞皇上圣明。村姑却说:“大人真会编,可您只编出了手怎拔那棵草,没编出声儿来呀!”乾隆皇帝臊红了脸,一个大臣忙说:“皇上是金口玉言,这个字就这样写。”村姑愣住了,惊讶不定地望着乾隆皇帝问:“您就是皇上呀!”从此乾隆造的这个“”字只是在民间流传着,始终没被收入字典。

乾隆两宿六孔闸

位于武清县城北侧的六孔闸处,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风光迷人。是历代帝王南巡的必经之地。史料载,清朝的乾隆帝就曾八次路过这里,其中有两次还留宿在六孔闸的行宫,人们一直以为乾隆爷留宿是出于对这里迷人风景的喜爱,其实也不尽然。

1757年,乾隆爷乘船从北运河南下巡幸江南,一路上,沿途两岸地方官宦动员民众穿红着绿,夹河迎送,千方百计讨其欢心,取悦龙颜。不日来到武清县六孔闸处,久居宫禁的乾隆爷见这里水绿花红,鸟欢鱼跃,景色秀美,便动了赏玩之心。当近身大臣告之岸边建有圣上行宫,可恣意玩乐,更是龙颜大悦,于是泊舟登岸。地方官吏早已备好一匹上等白马。乾隆爷素好骑马,白马又经过专门训练,颇通人性,像猜着主人的心思,你想慢时它自动就慢下来,你想快时不用吆喝,它已轻轻放开四蹄。尤其是上坡下坡,四个蹄子屈曲伸张,身子却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使坐在上面的乾隆爷没感觉出丝毫的坑坎来。赏玩至日暮,不肯罢休,加之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乾隆爷更是留连忘返,遂下令晚上留宿六孔闸行宫,明日早起开船。 

行宫前有棵大槐树,枝繁叶茂,粗壮挺拔。那匹颇晓人意的白马便拴在槐树上。夜里,乾隆爷正酣然入梦,忽闻一阵马嘶声,打发近身大臣看个究竟。大臣看后回来禀报:是白马讨厌槐树的气味,在用蹄子和嘴踢咬树干。乾隆爷只关心那匹白马,听说马倒没什么,只是大槐树被踢掉了一块皮,便放了心,不以为然说:“树皮掉一块可以长,要不就砍掉算了。”

这个近身大臣惯会逢迎拍马,讨主子欢心,就顺杆爬地说:“是该砍掉,挺讨人厌的。”

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