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建国以后「征服王朝」对汉文化的态度

1. 从游牧经济到牧、农并存:形成游牧与农业并存的经济,以与中国抗衡。

2. 渗透王朝:迁入的胡族,乘汉末大乱时,所建立的政权。

3.  征服 王朝:凭藉着武力,征服中国的外族政权,如辽、金、元、清。实施二元统治、强调民族特质。

(四)北方民族的崛起
  第2章  清代的长期统治_12
(五)征服王朝与渗透王朝

类别

征服王朝

渗透王朝

代表朝代

辽、金、元、清

十六国、北魏

建立政权的模式

原居住在中国的边境,凭藉着武力,征服中国的一部分或全部后,建立政权

中古时期的匈奴、羯、羌、氐、鲜卑等胡族,在建立政权之前,即自塞外内迁,趁汉末天下大乱时,相继建立政权

(1)
辽、金时代,汉人农民受到相当严密的控制。元代社会阶级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及南人四大类。

(2) 常将汉人编为佃户「驱口(奴隶),属于社会的下

  第2章  清代的长期统治_13

1. 胡、汉之分

2. 明朝的民族政策:明太祖即位后,放弃仇视外族政策,改採「同化」政策。滞留中国的外族必须放弃本身文化,但外族可与汉族通婚。

(六)元、明、清统治下的民族政策

(1) 清太祖创立八旗制度,后形成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2) 朝廷官员满、汉并置,但首长非满人莫属;旗人享有特权。
  第2章  清代的长期统治_14

  第2章  清代的长期统治_15
3. 旗、民之别

  第2章  清代的长期统治_16

1. 辽、金时期:抗拒与接纳。

2. 元朝:消极与放任。

3. 清朝:冲突与选择。清初一度对汉化有所质疑,后转採汉化。

(七)征服王朝对汉文化的态度

(八)元朝与清朝的比较:

元朝

清朝

国  号

大元

大清

建国民族

蒙古

女真



忽必烈

皇太极

生活方式

游牧民族

兼具游牧与农耕文化特徵

文化背景

与喇嘛教、中亚回教文化较相近

受到汉文化影响

统治者态度

元世祖忽必烈曾受汉文化影响

往后帝王未积极汉化

创满文以与汉语抗衡

皇室子弟需研读儒家经典

康熙后,皇室汉化渐深

宗教策略

採行宽容政策,各教都能传教

清初皇室拉拢藏传佛教,但採行政教分离政策

使用文字

将蒙古文、汉文、回回文并列为官方文字

创满文,但流通性低

  第2章  清代的长期统治_17

一、单选题

(

(
)
2. 学者批评某个朝代颇多失礼之事,宫廷喋血冲突不绝于书,并认为这是因为这个朝代的创建沾染夷狄之风所致。这个朝代是指:
()秦代  ()唐代
()宋代  ()清代 【95.学测】

(
)
3. 近代有人指出:「枪桿子出政权」,古代也有人说:「天子者,兵强马壮者居之。」中国历史上,这种情况有时会成为政权交替的常态。下列哪一个时代最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汉朝前期  ()唐代中期  ()五代时期  ()明代中叶 【95.学测】

(
)
4.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场事件?
()西晋五胡乱华  ()中唐安史之乱
()北宋亡于女真  ()清末八国联军 【92.指考】

(
)
5. 一封外交文书中有下列的内容:「与我国为敌者,明朝、蒙古、贵国三国也,去岁秋,蒙古归服,明朝沿边三卫,尽来宾服,王若欲助明而轻我,我将往征贵国。」这样文书,最可能是在何种外交活动中产生的?

契丹建国以后「征服王朝」对汉文化的态度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