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关中书院的历史沿革

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色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书院门向东走到尽头便是碑林。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街内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清代以后,关中书院屡经修葺与扩建,清末时已具相当规模,成为关中四大书院(关中、宏道、味经、崇实)中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所书院。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书院之冠。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搭建国学文化传承平台和高地,发挥陕西文化大省优势,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西安建成中华“国学之都”,关中书院应该发挥出应有的巨大的作用,共建复兴关中书院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就关中书院的历史和发展简论如下,与同仁共商。

过去:经世致用薪火相传

关中书院的诞生,源于明朝历史上一个传奇的人物——长安人冯从吾。

关中书院门前就矗立着书院的创办者——明代名儒冯从吾的塑像。冯从吾,号少墟,长安冯家村人。他出身士大夫家庭,自幼苦读儒家经典,研求宋明理学。明神宗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官任监察御史。冯从吾为官清廉刚正,不媚权贵,敢于直言。万历二十年,他上书批评万历皇帝置军国大事于不顾,终日以身体欠佳为名在宫中饮酒作乐,声色犬马,且滥施淫威,随意杖毙不听话的官员。万历皇帝羞怒异常,革去其官职。冯从吾从此退居家乡,开始了30多年的讲学生涯。

万历三十七年,经地方官员出面,将宝庆寺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冯从吾主持院事,当时从学者五千余人,世人尊称他为关西夫子,礼学大师。
明朝时,关中学人辈出,在这前后三百多年间,关中的理学家就达百人,当时著名大儒王阳明曾感叹说:”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

西安关中书院的历史沿革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