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纲要

民族关系:唐王朝以开放、宽容、容纳百川的自信与气魄,使中原与边地使者往来络绎不绝,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造就了唐代的开明和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因此日臻巩固。

民族政策:采取“全齐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设立于内地不同的行政设施,长官都由当地人来担任,可以世袭,政府一般不过问其内部政务,这种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称为“羁縻州”,它的建立也很能体现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的的特色。

文成公主入藏:640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高宗时,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意义: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和蔬菜种子。还有工艺品、药材、茶叶,以及诗文、农艺、医学、历法、工技等各类书籍,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

7、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10余年,跋涉5万公里,历尽千辛万苦,645年,它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后来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8、鉴真东渡:鉴真是唐代名僧,曾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5次率众渡海均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到达日本九州受到朝野的盛大欢迎,被尊称为律宗初祖。他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宋代南方农业生产:背景:唐代中期以后,北方战乱不断,大量人口迁移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特点:耕田垦辟范围扩大,水稻成为南方第一位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固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茶叶也是当时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1)两浙丝织产品跃居全国首位,出现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海南岛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在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2)瓷业中心——江西景德镇窑。

(3)造船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大城市,技术居世界前列。

(4)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促使纸币产生。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另有南宋的会子发行量也很大,与铜钱并行使用。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显示出超过北方的势头,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成定局。

3、宋代的社会生活:

(1)城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商业的日渐活跃,宋代城市日渐繁荣,丰富了市民生活内容,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名画《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北宋开封的城市风貌,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

(2)衣:呈舒适化、非等级化的趋势,麻布是大众化的衣料,丝织品主要由富家人享用,棉布也是衣服原料。

(3)饮食:北方以粟麦、羊为主,南方以稻米、猪为主,茶、酒是最重要的饮料。

(4)住:城市已瓦房为主,农村多茅屋,垂足而坐,靠背椅和高桌子是当时最时尚的家具。

(5)文化生活:出现商业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趋势,,如说唱、舞蹈、杂技、戏剧,市民喜爱的体育活动主要有武术、相扑、球类和水上运动。

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1)1206年,蒙古各部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作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大汗国正式成立,后经扩张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2)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被称为元世祖,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流亡政权,统一全国。

中国古代史纲要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