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肃宗的反击

㈢、房琯”浮沉录”

浮沉录,沉浮录,两个词都是惯用词,用哪个来做标题,就要看主人公的遭遇了–房琯正是先浮后沉,所以当然是”浮沉录”了。

房琯是武后时期平章事房融之子,他主要当官的时间是在玄宗朝,之前要提到什么特别突出的政绩,好像也没有,就是李林甫陷害李适之、韦坚的时候,顺便也把房琯贬了官。但皇叔爷爷对他已经很客气了,因为和李适之有关的人很多都被”追杀”–前脚被贬,后脚赐死诏书就到了,是为”追杀”。

房琯和韦见素等人一起被玄宗派来进献传国玉玺,肃宗对他很是看重,房琯自己也以天下为己任,诸相均要避他之位,春风得意,快哉快哉。这个时候称为”浮”一点都不过,但是房琯本人,”密度”较大,浮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沉了。密度是什么?物理上是物质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不过我用的可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房琯本人对宰相一职的不适应性较大,尤其是不能像李泌那样抓住重点,所以沉下去也是早晚的事。

房琯的性子,大约是喜欢热闹的,史书上说他”喜宾客,好谈论,多引拔知名之士”,这本是好事,不过他轻鄙庸俗之辈,所以招致很多人的怨恨。按说这是优点,说明他为人正直,又有什么不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都是有毛病的,只怕房琯对人的要求有些苛刻,是否一些本非庸俗之辈的人也被列入了他的黑名单?有可能,所以人们才会对他不满。大家还记得蜀中拜相的崔圆吗?肃宗到扶风的时候,崔圆才刚来朝谒。房琯认为他圆来的迟了,当即免相,对他也不怎么好。可是崔圆却厚结李辅国,过了两天,就得到肃宗看重,所以他也对房琯颇有不满。

有一件事,导致了肃宗对他的疏远,也是缘自人们对房琯的不满,当然,这件事上房琯自己也有错。当时北海太守贺兰进明到达肃宗行在,肃宗本来让房琯任命贺兰进明为南海太守,兼御史大夫,充任岭南节度使,而房琯却让贺兰进明”摄(就是代理)”御史大夫。贺兰进明入朝谢恩,肃宗觉得奇怪,自己任命他是御史大夫,怎么现在多出来个”摄”?贺兰进明说自己和房琯有矛盾,还说:”西晋任用王夷甫为三公,而他却尚浮华虚名,致使五胡乱华。现在房琯专门在迂阔大言上面下功夫,来求得虚名,他所引用的人也都是轻浮之辈,简直就是第二个王衍啊。陛下任用这样的人为宰相,只怕对国家不利吧。而且房琯在蜀中辅佐太上皇,使陛下与诸王分领各道节度使,把陛下安置在荒凉空虚的塞外沙漠,又把自己的亲信私羽安插在各地,让他们统领大权。房琯的用心是不论皇帝的那一个儿子得天下,自己都不失富贵,这岂是忠臣所做的事!”玄宗这样的安排究竟是不是出自房琯的主意,不知道,也许有他参议的分。但玄宗让肃宗统领朔方等四镇,也是出于就近的考虑,不然难道让肃宗千里迢迢从朔方的灵武去南方不成?而且要提到沙漠荒凉,朔方固然是这样,贺兰进明的话不无对处,但李珙的安西四镇岂不更荒凉?所以说,这些话也有点谗言的味道。有了贺兰进明的挑拨,肃宗果然疏远了房琯。贺兰进明确实不对,但是房琯先改变肃宗的任命在先,也不怪人家不乐意,至于肃宗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虽然谈不上有多好,但也满正常的,历史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肃宗此后下诏任命贺兰进明仍然是”御史大夫”,也算给房琯一个警告。

房琯这时也正好上疏,请求亲自带兵去收复两京。考其用意,是想建立功业,当然也是想为国家出力了。肃宗一听有人要去收复两京,那还不高兴,当然就同意了,于是加封房琯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房琯又请求由自己挑选部下参佐,肃宗也满足他的要求,房琯便以御中史中丞邓景山为副将,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中丞宋若思、起居郎知制诰贾至、右司郎中魏少游为判官,给事中刘秩为参谋,临行前,肃宗又让兵部尚书王思礼去协助房琯。所有人中,除了肃宗任命了一个有打仗经验的王思礼,房琯自己任命的那些,的确没几个是有名的,一个魏少游,给人的感觉是他拍马功夫大于实干的能力,其他的就一个贾至,在与王维、杜甫、岑参的”大明宫唱和”中,好心写了首诗呈两省僚友,还被称为是抛砖引玉之作–当然了,贾至、李揖、刘秩这些都是文弱书生,不懂军事,房琯把军务大事交给李、刘二人,真是一个糟糕的问题。王思礼夹在这些人当中,想必也是十分郁闷,说不定他这个武人,还会被房琯认作是”庸俗之辈”,从后面的情况来看,王思礼确实没得到房琯委派什么任务,估计就是被房琯抛开了。所以,房琯带着一帮纸上谈兵的人去打仗,不用看后面,我们也觉得事情不妙啊。

房琯对人说:”贼曳落河虽多,安能敌我刘秩!”什么叫曳落河?这个不是说掉进河里,而是安禄山的精锐亲兵,安禄山”养同罗、奚、契丹降者八千馀人,谓之’曳落河'”。房琯夸口说虽然曳落河厉害,又安能敌得过我的谋士刘秩呢!他把军队分成三部分:由杨希文率领南军,从宜寿进攻;刘贵哲率领中军,从武功进攻;又派李光弼的弟弟李光进率领北军,从奉天进攻。他自己则是自将中军,为前锋。

我们房大宰相战绩如何啊?十月二十日,唐军前进到便桥一带。第二天,房琯的中、北两军与叛军安守忠所部在咸阳的陈涛斜(一个颇像人名的地名)相遇。房琯此战效法古人,居然用起了几千年都没用过的老掉牙的战车进攻战术,实令人匪夷所思。而且战车所用的牲畜也不对呀,人家是要用马,房琯却用牛来代替,牛虽然粗壮了许多,但灵活性就差了,所以战将都是骑马,骑牛的可太少了,单挑的时候骑牛岂不要吃大亏?《封神演义》里黄飞虎是骑牛,可人家是神牛,你一般牛能比么?何况又是小说,更不能算数了。房琯组织了二千辆的牛车队伍,并让步、骑兵护卫左右–唉,士兵们都用来照顾牛了,真是得不偿失啊。没准骑兵的马和牛们还聊天呢:”咦,牛兄,您怎么也上战场了?”牛说:”唉,没办法,房大人心血来潮,不敢不来啊。”嘘,要严肃!咳咳,说到哪了?–双方交战后,叛军顺风擂鼓呐喊,牛哪里见过这阵式,都吓的不轻。叛军又放火焚烧战车,顿时唐军乱了阵脚,人畜相杂,死伤多达四万余人,逃命活下来的仅有数千。不难想象啊,因为经过专业培训的西班牙斗牛士们还经常会出事,何况也没见过那种阵式的唐军?荒唐啊荒唐。总结一下,不提房琯任命的人合不合适,也不管他总体战略如何,单说这一战,最大的错误在于战术不对,雪上加霜的是错用了牛–战国时田单败燕,用火牛阵用的就是这股乱劲,而房琯这次用牛车阵,却乱了自己。这是房琯东征的首战,首战很影响士气,这一仗失败,不但带来兵力上的损失,在士气上也是个打击。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当时唐军中的某个士兵,一想到有个荒唐的主帅在带队,是不是很泄气呢?十月二十三日,房琯亲自率领南军与叛军作战,又被杀得大败,杨希文和刘贵哲都投降了叛军,这是南、中二军的主将,他们投降了,仗也就别提再打了。至此,房琯东征宣告失败。

战败之后,房琯等人”奔赴行在,肉袒请罪”。肃宗得知大败的消息,十分愤怒。想来肃宗也没想到房琯会用这么个战术,而肃宗可不像房琯那么理想主义,以为牛车真能取胜,从肃宗让王思礼辅助房琯来看,他比房琯更有战争的头脑,只可惜王思礼没派上用场。肃宗听说败的情形,自然十分郁怒,幸好有了李泌的营救,肃宗才赦免了房琯。不知李泌是怎么说的,居然说动肃宗像原来那样对待房琯,所以房琯要想取代李泌在肃宗心目中的位置实在太难了。

安史之乱-肃宗的反击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