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兄难弟–李建成和李元吉

这里谈一下倍受争议的李建成和李元吉:

在正式说他二人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但不一定第一个孩子。李家男孩和女孩的排行是分开的,这个比较麻烦,经常分不清到底是哥哥还是弟弟。《新唐书》的公主传中,公主们是按照排行来记载的,截止至李渊的五公主长广公主,都可以肯定是在晋阳起兵之前就嫁出去的,猜测是李世民的姐姐可能性比较大些。但古代女子出嫁的都比较早,很难说就一定是姐姐。而李建成则比李世民大十岁,可以肯定比三公主也就是平阳公主大,但和前面两个庶出的公主比谁大就不好说了。十年之中,李建成作为”独生子”过的应该是很逍遥的,但元吉可能就没这么幸福了。李元吉是李渊第四个儿子,他出生后因为长相实在太难看,他的母亲窦夫人甚至都不愿意喂养他,这听起来有些可笑,能让自己的母亲这么不喜欢,长相一定是凶神恶煞一般了。好在有一位名叫陈善意的侍婢私下里喂养元吉,可以算是元吉的大恩人了,可惜善意却无善报,后来陈善意竟是被元吉命人拉死的,她一定后悔当初喂养了这么一个白眼狼。

当初和人闲聊各版李世民时,有人说把各版李世民合到一起,他的人格严重分裂。当时笑了半天,如今写这两个人的时候,忽然发现,这两兄弟人格更是严重分裂……

李建成,这位悲惨的大哥,相信自从他在玄武门受了一箭之后,就少有人说他的好话了。不过这也没什么关系,反正他本人已经不知道了。想来,他当时惊魂未定,可能尚未完全明白事情是怎么回事,就有一支箭当胸穿过。此前李元吉连射李世民三箭都未中,而李世民一箭成功,射术高低倒是次要,心态最主要。李世民是有备而来,李元吉慌乱之下大概是想做做反击的样子。还有,李建成这么容易就被射死了,是不是也与他没做准备有关呢?他大概觉得李世民是回射元吉的,可是没料到箭却是向他射来–他实在低估了他的二弟。当然,这是揣测,当时他怎么想的,只有天知道。

李建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真是不好说,说法千变万化,而元吉的盖棺论定好像还稍”好”点。当然不是说他为人怎么稍好,而是起码有个比较固定的说法了,不像建成那样说什么的都有。所有版本的史书对元吉的描述大多是荒淫残暴,总之是有些残酷,甚至是草菅人命。草菅人命,这么严重?这么说其实毫不过分,看他带着一帮婢女们玩”做战”的游戏–如果这还能叫游戏的话–那不是摆摆样子玩过家家,而是真刀真枪的玩”命”。当时死了很多人,他的乳母陈善意就是因此而死。可气的是,元吉并非误杀,而是”命壮士拉死”,实在有些不可饶恕,简直想问一问,这个人还有没有人心呐。元吉还算有人心,只是要是按照古埃及的说法,人死后都要称一称心脏的重量的话,只怕元吉心脏的重量少得可怜。陈善意死后,元吉也惭愧过,因此私谥为”慈训夫人”。虽然这也不代表什么,但他还想得起来谥一下总是比不谥要强的。元吉平时是真有胡作非为,而且正史野史里记法也比较统一,基本上没有矛盾,应该说,他差不多就可以这样定格了。其他的呢,本也没什么问题,就是小说中总是把元吉的排行搞错。就算是老三玄霸早死,可好歹人家也是上了家谱的,可不知怎么搞的,小说中总是把元吉写成老三,玄霸为老四。–难道是因为元吉叫”三胡”?也不对啊,玄霸叫”大德”,怎么没见把他和李建成的排行搞混呢……

建成的性格则复杂多了,虽然一贯的论调承袭了旧有的”无能昏庸吃喝玩乐”说,但现在的很多翻案文章中又把他写成一个仁厚雄才、稳重干练的人,甚至某些”极品”–即极端的作品–中还把他写的超过李世民。平心而论,李建成当然不是傻子,更不是没头脑的笨蛋,才能上李建成还是不很差劲的,像攻长安的时候还有扫平刘黑闼等几件事确实显示了他的一些才能,但说要比李世民强,只怕还是证据不足。就算说是没机会表现,可即使真有机会,他真会有说的那么好吗?也未必吧。总得打出五分的余量来,没有实践过就说他一定会打的好未免武断。这是针对过分夸奖建成的情况,而对于过分贬低建成,则应该说,他还是个很有才干的人,至少很有实力–包括他自身的本领,以及东宫的力量。他的悲哀,是与李世民同时期。至于喝酒打猎之类的就不必深究了,看看李渊、李世民、李元吉加上李建成,谁没有这个毛病?用这个作为攻击建成的口实有些吹毛求疵,由此也可以说,建成平时除了这些之外,其他地方其实很”检点”,以致后来史臣们只好抓住这些地方做文章,而元吉则没有让他们太过伤脑筋,没怎么费劲就写了若干恶行。但如果说到人品呢,从建成前些年不想杀世民来看,一方面说明他政治上有些”狡猾”,未必是那么高尚;另一方面,倒也说明他的确有些仁厚,不然是连这几年都不给世民留的。一味的回护李建成说他如何好没有必要,这有为了翻案而翻案的嫌疑,因为先有了目的然后下的结论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同时也失去了它的客观性。然而很多作品中,不是为了衬托世民而刻意贬低建成,就是为了美化建成而贬低世民,对谁都不公平。为什么不能写成是这样子:李氏两兄弟都是人中龙凤,都十分出色,都……只可惜他们必须分个胜负来,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那么,兄弟之争究竟谁是始作俑者呢?李渊?李建成?还是李元吉?抑或李世民?……只怕都是,也只怕都不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的点点滴滴终于汇成了一条积怨的河,不但让父子兄弟四人困于水中痛苦挣扎,也使得当时的政局为之窒息。不可否认,李渊是偏爱着世民,而世民功劳又大,于是李渊给了世民很丰厚的奖赏,这并没有错。然而,错就错在这封赏背后的寓意。但这寓意是谁赋与的呢?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世民从中看到了希望,建成从中看到了危机,元吉品尝到了妒嫉,大臣们被搞得疑惑,李渊被搞得烦恼,我们则看到了纷争的源头。于是,各自又有着各自的行动,世民开宏文馆,不避讳的露着自己的锋芒,建成忧虑着着手”反击”,元吉从中挑拨着,大臣们则纷纷选择自己的立场,生怕站错了队,而这些行动又使李渊愠怒着,无奈着……

说到元吉的立场,倒也有不同的说法,虽然现在”元吉计划与建成联手击败世民后,自己打败建成而得皇位”的说法依然是主流,但伴随着建成无能说的翻案,聪明的我们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难度:若是真能击败秦王,则说明强大的秦王集团尚且不敌太子,以元吉的实力更是难望其项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貌似与对建成才能看法有极大的关联,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甚大。一般来讲,符合逻辑的想法是:建成无能,元吉欲取而代之–传统的看法便是如此;建成很有才干,而且名分已定,地位实难动摇,元吉帮他只是为将来好过,未必是要取代他–这个,就有翻案的味道了。当然,还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新看法,就是:建成依然很有实力很有才干,而元吉也依然要取而代之,原因就是,元吉并没有我们这么聪明。问题的终极关键并不是上面提出的那个,而是元吉本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个,真是不好说,谁不想做皇帝呢?而人又不是都有自知之明。那么说,当真新的看法更合道理了?可是什么事都有个万一,而且元吉真的没有自知之明吗?好像也不是哦,大家别忘了太原是怎么丢的–当然了,元吉的临阵退逃很无能,可是,这不正说明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保住太原吗?因此他没有”犯傻”,而是”聪明”的选择了逃离。这对唐朝来讲失去太原是一个损失,但对元吉个人而言,绝对是得大于失,不然,他很可能就成了李唐建国时牺牲的最高级别人物了,到时只怕李渊比丢了太原还更难过。武德七年对付突厥时也有一次,李世民要李元吉和他一起出战,但元吉没有去,也是因为害怕。这说明,很危险的事情元吉不会轻易去做,而且自己究竟能不能对付得了对手,他心中也自有谱,像对付太子那样的大事,他不会疏于考虑。至于联手建成对付世民,则是狐假虎威了,正如很多人的看法那样,建成当时有着绝对优势,很多人都认定他会胜出,因此元吉觉得帮他把握更大一些。至于说他有时表现得比建成还要着急,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从前和世民也并无大的过节,但自从他帮着建成开始,他和二哥的关系就已经无法再恢复从前那样了,世民对自己一定会忌恨–就算不忌恨,他也不会想到–而世民又有着这样的才华,可谓栋梁之才,哪个君王不想用这样的人呢?万一以后建成、世民两兄弟”和好”,世民以其才干必定位在元吉之上,而建成又未必会像现在这样倚重信任自己,那么,他的日子就很难过了。而杀了世民之后呢,建成就算不信任他,他的头上也没有一个冤家压着他了。

元吉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当然并不光彩,很多时候他也充当着挑拨离间的小人,但得这更多似乎是出自于忌恨,若说他有恁般恁般过深的心计,好像也高看他了。倒是建成,声色不动的反击,又声色不动的看着元吉进攻世民–争夺到了白热化的时候,彼此之间也顾不上什么亲情了,相信此时建成就是再仁厚也起了杀害世民之心,但是去和李渊明说的却是元吉。李渊当然没有同意,他的沉默也未必就是默许,他很可能是觉得元吉这个想法太过分,加以制止之后元吉非但没有听话,反而说的更多,对付这种情况的办法最好就是沉默。应该说李渊此时对兄弟间的关系才有了一个真正的掌握,惊讶、无奈,还有痛心……这一切,都是对着兄弟三人,但是不愿杀子的李渊对主张兄弟相残的儿子肯定也会产生看法,反正无论如何建成是脱身在外了。还有世民中毒一事,历来认为可能并未发生。我觉得建成下毒的可能性的确很低,试想,这次宴会是在东宫,那么很可能提议的就是建成本人,这是他自己的地盘,一旦出了什么意外,那么提倡此事并且身为东道主的建成很难把话说清楚,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是他。如果真是他下毒的话,那么说明他对后果–无论毒死毒不死,后果都极为严重–已经想的很清楚,他不惧怕这样做父皇会有什么惩处,这说明他连父皇的权威都不必在乎,只能解释为他已做好推翻父皇的准备。可是实际情况是出事后这些都没有发生。不过,这并不代表世民就是假装的,也不能说明这件事就是编出来的,谁会轻易用性命作赌注,更何况李世民这样”将为天子,愿自惜”的贵人更不会轻易冒这个险。像喝毒药这种事是很没有把握的,不像现在电视里演的那样弄个解药就万事大吉了,一旦真有个三长两短哭都来不及。不过我们或者李渊也算上,都忽略了一个人,就是元吉。很大的可能就是元吉在建成不知道的情况下下了毒欲害世民。很多时候建成自己不多说不多做,而自有元吉去说去做,有这么好的弟弟帮忙,何乐而不为?

最后兄弟二人玄武门前同时罹难。元吉活得稍长些,其实他满有机会逃脱的–当然逃得了逃不了另说,但至少是有个机会,哪怕只是些曙光,也比建成的一箭而死强。当时世民落马,元吉若是乘此机会拼命快逃也许还好,但当时他的选择则是下来要杀李世民,时间一耽误,他连这最后的机会都失去了。大概也是命中注定吧。

他们死后,自然就是大屠杀了。建成、元吉的儿子们纷纷被绑缚法场砍头,李渊也是爱莫能助爱莫能救。建成、元吉二人魂如有灵一定很难过,很气愤。不过这也不能怪世民。因为,如果失败的换成是他,那么建成元吉这两位伯父叔父,对他的孩子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历史没有如果,可是让我们”如果”一下:如果让建成、元吉取得胜利,会怎么样?

首先,李世民死定了,然后秦王府忽喇喇大厦倾覆,该杀的杀,该贬的贬,总之,我不觉得李建成会像李世民那样心胸宽大,何况还有个李元吉在旁呢?然后,公布功臣名单,第一位仍可能会是裴寂,不过这次裴寂可以安心的做这个第一名了;然后,依然是老臣们的倒台,陈叔达、萧瑀、宇文士及等人的下场堪忧;若干年后,封德彝曾经阴附世民的行为同样会使建成心惊,恼怒下封伦大人的好谥号还是得改……这些都不提了,说说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建成不是也很有才吗?但他缺少世民那样的动力,因为他的皇位得来的正大的多,他不必怕后世史书说他杀弟,因为那是那个野心家自己找死;他不必担心后人说他逼父,因为他也没逼,很大的可能就是在杀掉世民至少九年以后,七十岁甚至更老的的李渊把皇位传给了五十左右没几年享受皇帝生活的李建成–五十多岁在唐朝上是个危险数字,很多皇帝都是五十左右驾崩的。因此建成可是再也玩不起废立太子之类的游戏了,而且还得盯住儿子们的四皇叔。这时的建成已老了很多,若说当初还尚无必夺皇位之心的元吉这时能够很安份吗?这就未必了,因为元吉也在成长,而且如果他们成功之后元吉必定拥有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威名。那时兄弟猜忌肯定会发生。所有这些琐事掺和在一起,建成就是有比世民还高一等的才华,只怕也不会弄出比世民更好的政绩。这样,本来应该是贞观盛世的时候也就有了一个朝代正常情况下初期的模样,而失去了唐朝从一开国就进入强盛的特殊光彩。

难兄难弟–李建成和李元吉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