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解开顾颉刚难题的门径

0李扬眉:《“疑古”学说“破坏”意义的再估量——“东周以上无史”论平议》,《文史哲》2006年第5期。

0顾颉刚:《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40页。

0杨宽:《先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0李伯谦:《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贡献》,人民日报(理论版),2009年8月7日。

0顾颉刚晚年撰《〈尚书·甘誓〉校释译论》,结合考古资料考证夏的地理位置,证明他肯定夏代的存在。詹子庆:《夏史与夏代文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0李民:《〈尚书〉与古史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9页。

0李学勤:《论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文物》,1987年第12期。

0柏克莱著,关文运译:《人类知识原理》(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39页。

0王学典、李扬眉:《“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论命题》,《史学月刊》,2003年第11期。

0顾颉刚:《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古史辨》(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33页。

0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第6页。

0顾颉刚先生据这两篇铭文,说春秋时期人“都不言尧舜”,“最古的人王只有禹”,自己的说法依然成立。参顾颉刚:《古史辩》(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64-267页。

0裘锡圭:《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0顾颉刚:《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295-369页。

0裘锡圭:《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0李存山:《读楚简〈忠信之道〉及其他》,《郭店楚简研究》20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70页。

0余永梁、李镜池、杨天宇等也主此说。参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古史辨》(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4页。余永梁:《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古史辨》(第三册),第169页。李镜池:《关于周易的性质和哲学思想》,《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53页。杨天宇:《谈〈易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史学月刊》1988年第4期。

0郭沫若:《青铜时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72页。

0转引自胡道静、戚文等编著:《周易十日谈》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15页。

0宋祚胤:《论《周易》的成书时代、思想内容和研究方法》《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1期。

寻找解开顾颉刚难题的门径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