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禹王碑”论证夏朝都城阳城在开封

受帝命冢宰答应,辅助舜帝治理灉水卫水。水灾降临,誓师出发。在沮水恒水之间奔忙。三河洪水泛滥,北过冀州而祭奠祖先神灵,姒忙于浚水忘记南部故乡的鸟地。治水在外常宿高山庭院,用酒祭祀天地,祈望河水畅通不在外溢,水到房前不要再涨了,希望洪水平定。从华山ᄃ到恒山ᄃ再到泰山ᄃ、衡山,非常推崇有才智的人疏导河流,从此洪灾减少。平时治水之余以烟祭祀神灵,用芬芳的美酒以享神,神灵昭示;迁徙大吉。南方的沟渠已经顺畅,草木兴盛,丰衣足食,万邦安宁,国之疆土再也不见洪水泛滥。

为便于理解马贺山先生“禹王碑”释文的有关内容,现对其中一些名词解释如下:

“冢宰”:是指舜帝的太宰,即执政官大禹,后来被授予总领百官,
辅佐舜帝执政的权力。

“灉水”:是流经开封的汳(汴)水。此水自开封向东流经河南虞城的一段被称作“灉水”,是汳(汴)水的下游地区。据东汉ᄃ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记载:“河灉水,在宋。”“宋”即开封东部的宋国,今商丘一带。又据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ᄃ《尔雅》记载:“灉反入。又水自河出为灉”。就是说流经开封的汳(汴)水,从上游的黄河流出以后称“灉水”。再据战国时期魏国《尚书
夏书
禹贡》记载:“灉沮会同。又或作澭,亦通作雍”。其中“雍”,即开封杞县,古称“雍丘”。灉水,即“雍水”,经“雍丘”北东流到“宋”,即商丘。
“沮”:为《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的“沮”水。据山东《姓出炎帝之孙墨家巨子后裔》对“巨”氏家谱解释:“封鉅曾被封于一个叫做‘丰沮’的地方,所以起名为封鉅。封鉅的后代中以祖名字为氏的分别姓‘封’和‘鉅’,后鉅氏去金字旁,简化成了‘巨’”。“封鉅”,即封父国之地,在开封北部的封丘西南。“灉沮会同”之地在开封西北和封丘西南汳(汴)水和沮水相汇处,也称“(长)翟渠”,或称“白沟”。
“卫水”:主要指流经卫国故地武涉、新乡、浚县及其东北部一线的卫河ᄃ。
“恒水”:发源地在四岳之一的河北恒山,上古时期“恒水”地跨黄河ᄃ,辖区分属冀、兖二州。因避讳汉文帝刘恒名讳曾改名“常山”。

“沮水恒水之间”:是指流经河南开封、杞县“灉沮”水以北和河北恒水之南地带。

“三河”:大致是指“灉水”、“卫水”和“恒水”。当时尚无黄河之名。

“飞涌”:指三河水势汹涌澎拜。

“冀州”:在开封西北方,治所在今河南沁阳一带。

“姒”:大禹的姓氏,泛指大禹。

“浚水”:即疏通堵塞的河水,也指开封北部的浚水。

“鸟地”:夏商时期,居住开封一带的氏族有着浓厚的鸟崇拜ᄃ观念,如汉代《史记

殷本记》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卯,简狄耿取吞之,因孕生契……。”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开封“浚仪青邱亦曰玄池,女简狄浴于青邱之水,有玄鸟遗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契长大成人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赐姓子。在夏、商氏族心目中,玄鸟,即凤鸟、太阳鸟、鸷鸟等就是他们先祖氏族的图腾,而开封的“玄鸟遗卵”之地,就是卵生鸟族人的祖地和故乡。
“从华山到恒山再到泰山衡山”:上古时期不大可能有现在的华、恒、泰、衡“四岳”之地,充其量不过包含有嵩、泰、恒山之内。原释文中的“华岳泰衡”很可能就是《山海经》里的山岳,也可能都在中原一带,如郑州东南部的华阳山、开封西北部的岳台等。

从以上分析来看,大禹治水的大致范围南到豫皖的淮水、北到河北的恒水、西到河南沁阳的冀州、东到山东的巨野,基本以中原开封卵生鸟族的祖地为中心。大禹在治水中,汲取了前人的教训,变堵塞为疏导,体现出他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非凡勇气和聪明才智。大禹治水的精神和业绩,使他赢得了天下民心,为之后继承舜帝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三、“禹王碑”首现地开封是夏都阳城

开封禹王台,也称繁(婆)台,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称夏王”、“乘夏车”的魏国惠王接待和宴请各国诸侯的“范台”,或称“范宫”,又是春秋时期着名音乐家师旷到开封,跟着善于演奏《九韶》的舜帝后裔学习吹奏乐曲的“吹台”。

禹王台是大禹的故乡—鸟人之地
中原开封一带,上古时期是炎帝、仓颉帝、黄帝,直到帝喾、尧帝、舜帝帝都或居住地,也是东夷人的一支——长翟(狄)人的祖地。其中帝舜,也称“帝浚”,或“帝俊”,其原因:一是帝舜出生在开封北部的浚水,古人以地为名,称其为“浚”。所以,古代“浚”与“舜”相通;二是舜帝将凤凰一类的鸾鸟,即俊鸟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所以“舜”与“俊”也相通。帝舜的帝都在开封西北部浚水之滨的黑池一带。

通过“禹王碑”论证夏朝都城阳城在开封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