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金矿和热尔图加共和国

自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俄国便向黑龙江北岸移民,建立起许多俄罗斯村落。

漠河金矿和热尔图加共和国

1883年漠河发现金矿,来自各个国家的金矿盗采者、商人和各种投机投资者在沙俄政府的支持下,在中国的领土上非法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史称“热尔图加共和国”,成立了市政厅,制定了法律,设有警卫队和税收机构,建立了医院和教堂等设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殖民秩序。于是,法律、税收、武装、东正教与采金活动结合起来,建立起较完整的殖民秩序,称老沟为”阿穆尔的加利福尼亚”,后在老沟建立的”热尔图加共和国”是地地道道的黄金殖民地又是沙俄向中国继续扩张的据点。此时老沟又称”百万街”。

从1884年开始,在漠河老沟金矿,俄国”招工四千余名,造屋七百余间,立窑五百余所,工商列居’。据俄财政部编《满洲通志》记载,老沟金矿全盛时,矿工达1.5万人,其中俄国人9000人,包括哥萨克、矿工、逃犯、退役军官、传教士、商人、西伯利亚土著居民和无业流民等;其余为华人、朝鲜人、德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和犹太人。

由于满族入关后,清政府限制内地向东北地区移民,致使黑龙江南岸人烟稀少,俄国的哥萨克和戍边人员便不断越界开荒,甚至进人中方纵深地区渔猎和从事其他生产活动。从1884年冬季开始,几乎整个西西伯利亚都在流传着这样一个消息:在中国一条名叫”热尔图加”的河谷发现了”新加利福尼亚”,那里有丰富的宝藏,宝藏俯拾即是,”掀开苔鲜就是金子”,谁到了那里谁就可以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这个所谓的热尔图加河谷,就是漠河的老沟地区,这里有一条流入额尔古纳河的支流,长度约25-30俄里,宽度约20俄丈,河流经过的狭长谷地蕴藏着丰富的黄金资源。

最初,当热尔图加的居民只有数百人的时候,一天洗金的重量从30磅到1普特不等,一般可从100普特的矿石中淘选1磅到1.5磅的精黄金。被挖掘的矿区延伸了大约有5俄里。经勘探发现,谷地黄金矿区一直延续到河流,大约有15俄里,宽度为100俄丈。金矿储量相当大。由于狂挖滥采,这里的地貌遭到严重破坏,或被掘开,或被炸开。洗金使用水槽和美国式的转筒筛。洗金的水源是热尔图加河水或泉眼水。完全是一种掠夺式、破坏性的开采。

对于那些贫穷的俄国人,更有吸引力的说法是,在热尔图加即使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金矿,还可以在那里做工,一天能赚到25卢布或更多。于是,俄国远东地区的穷人争先恐后涌向热尔图加。从尼布楚、赤塔,到伊尔库次克,”热尔图加’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各行各业、不同阶层的人们奔向这个神秘宝地。随后,朝鲜人、中国人也纷至沓来。很快,在这里汇集了两万多人,形成了一个繁华的边城小镇。沿着热尔图加河,一直到谷底散布着很多毫无规则的建筑物,或者是孤零零地,或者是数十座聚集在那里,形成了像迷宫一样的街巷,其中不乏带屋顶和烟筒的宽敞漂亮的房屋。屋顶飘扬着旗子的房屋是小酒馆和商店。在1886年前的繁盛期,这里的小酒馆和小商店多达50家。另外,还有医院、妓院。宾馆及浴室等,浴室的门票为50戈比。在一些房子上可以看到醒目的”上帆宾馆”、”会友酒吧”、”原始森林”、”加利福尼亚”等标语。

为了保证采金活动的有序进行,1884年冬,由俄国人出面组织各方会议,组建所谓”热尔图加共和国”,成立行政管理机构”采金事务所”,由俄国人谢列特金任总首领。选出8位长者—四名中国长者和四名俄国长者,制定相关行为规则,警示人们严格遵守。”热尔图加共和国’的行政执法部门,由选出的长者组成,后来增加了法官和财务管理人员,政权机构的代表也增至12人。整个矿区最初被划分为三部分(中期为四部分、后期为五部分),选举一个最高首领,作为”总统”或”主席”,掌管一枚刻有”热尔图加矿矿长”的金印。最高首领管理整个矿区,另有五位长者和五位法官分别管理五个分矿区。长者的官印为白色,并刻有”热尔图加矿区长者”字样;五位法官的职权是管理和处理有争议的事情,或者是要求政府协调处理的官司。掌管财务的人员管理社会公共财富。不太重要的事情由长者处置,比较复杂或有争议的事情由法官处理,最重要的事情由矿上最高首领处理.特别重要的事?,如关系到整个社会或者整个矿区的事情,要聚合全体民众讨论解决,例如对案件的审理,对社会公共资金的清查等。

采金者劳动繁重,生活单调乏味,所以一有空他们就以各种方式进行宣泄,而不吝惜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在刚开采的1884年,普通工人一天的收入为5-8卢布,此后有所下降,在3-5卢布之间波动。赌博和狎妓等消费常常花掉他们的辛苦所得,有的赌博活动一天就花掉高达400卢布的黄金。当时的物价极其昂贵,1瓶罗姆酒6卢布,1瓶伏特加酒1卢布50戈比,1普特面包16卢布,1磅糖1卢布。淘金者从口袋里掏黄金,就像拿烟草一样随便。除去寻欢作乐和日常生活的花费,热尔图加大部分居民手中几乎没有余钱,而来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则获得了非常可观的利润。

中法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为避免南北受敌,决定采取和平方式解决所谓热尔图加共和国问题,制定了以外交谈判为主、武力驱逐为辅的方珍。1884年,黑龙江副都统诺们德勒和尔派人找到住漠河的俄国人,”再次开导,令其出山”,俄方拒绝撤离,称采金俄人”由该官处领照过江,如该官处来唤。即刻回国”。同年8月,黑龙江将军文绪令兴安城总管穆克德布派官兵到漠河山中搜查,发现当地俄人四百余名,就此与俄方地方长官交涉,请其召回。1885年6月间,俄方阿穆尔总督被迫发布通告,令漠河俄人撤回江北。黑龙江将军文绪派副都统成庆前往漠河,令其会同协领双福调集各卡官兵,监督俄人如期撤退。为加大压力,文绪又通知呼伦贝尔总管率练军二百人前往漠河增援,同时派擅长外交谈判的协领桂廉前往漠河协助,并设立转运局专司其事。决定一旦交涉不成,便以武力驱逐。同年8月6日,中俄双方查明,撤出俄人400余名,驱逐华人1000名,当即发给执照,令过卡查验放行。’对没有撤出的500名俄人、800名华人,责令必须出山。但事后查明,漠河山中仍有俄国人1300余人。”俄方宣称,”我们国之好人均唤出,现有无名匪人、并你们民人,合伙不出,系属令国地方,无进兵之例”,俄方表示对此无能为力。

同年8月下旬,俄方阿穆尔总督科尔弗从赤塔返回布拉戈维申斯克时将在依戈那中山岸逗留,中方官员闻讯,前往要求科尔弗将滞留的俄人撤回。科尔弗说:”闻得散俄人,不服官管,事关中国境界,碍难经理。总由贵国任使驱逐,方属合适。”黑龙江将军文绪将上述情况如实奏明,并请求北京的总理衙门与俄使交涉。

8月28日,文绪派协领寿庆率领所调各卡官兵到达漠河口,与先期到达的双福、常云等密切配合,切断此地进出粮道。双福与俄方官员联系,由俄方官员进山通报,令俄人赶紧出山,否则决不宽恕。9月1日黎明,俄方采金人纷纷出山,撤回俄境。

清军将热尔图加700余座房屋,500余所地窖全部捣毁。此后,一些俄国人趁清军防备松懈,再度潜入矿区,在多次清剿收效不大的情况下,清军迅速增兵,分三路进剿,俘获俄人343人,然后将其押解出山,交与俄方边防关卡接收。至此,”热尔图加共和国”彻底灭亡。

之后,清政府加快了对金矿的开发。光绪十三年(1887年),经李鸿章推荐,李金镛从吉林被调往黑龙江筹建漠河金矿。他积极奔走于天津、上海、烟台等地,募集资金,招聘矿师,购买机器,筹运粮食、军火、招募矿丁。4月,李金镛率人沿着鄂伦春人狩猎的羊肠小道,亲访实察达5个月之久。他给上司所打的报告,勾勒出了漠河的自然状况:“地邻北极,严冬则雪高盈丈,马死人僵;夏秋多虫,塞耳盈鼻,起居服食,无一不难,无一不苦……”此非危言耸听。然而,李金镛并未气馁,他直接求见李鸿章,详禀漠河金矿开办细情,得到李鸿章的赞许,随即便到烟台、平度、上海等地筹集商股,购买机器。
光绪十四年(1888年)10月,李金镛抵达漠河创办漠河金矿,矿务局正式成立。设了三个金厂:漠河金厂、奇乾河金厂、洛古河金厂。李金镛精心创业,整顿矿务,悉心处理与俄方的交涉事宜,收复了被俄方占据的金矿,在小北沟加强操练军队。
光绪十五年(1889年)1月,开工生产。
光绪十六年(1890年)9月14日,李金镛终因操劳过度而积劳成疾,在漠河金矿与世长辞。

漠河金矿和热尔图加共和国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