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为什么多姓马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西北地区是我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作为中国回族第一大姓马姓, 在这里表现的尤为突出。根据宁夏固原县( 包括今彭阳县) 户籍调查, 回族马姓占总人口的1/ 3。

俗语道:“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回族为何多姓马呢?

因为马姓源于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回族中马姓这么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
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
甚至有人称穆罕默德为“马圣人”。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再加上“马”姓是皇帝赐姓,回族又不似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大大增加了“马”姓的人数。

回族多姓马,还和回族接受汉族的姓名制度有关。回族在形成民族之前,以波斯语或阿拉伯语命名,有名而无姓。回族在与汉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汉族的姓氏制度。中国回族的形成与汉族不同。回族形成后, 普遍使用汉语, 回族姓氏也最后汉化, 与汉族姓氏基本相同。但追溯回族姓氏的渊源仍与他们先民的姓氏有关。一般说来: 阿拉伯人的全名是由本人名、父名、祖父名、族名、地名、部落名等构成。

回族先民基本保持他们原来的姓氏,在唐宋的时候表现的比较明显,例如: 1965年泉州发现的唐代古阿文石刻, 刻文为“ 这是侯赛因·本· 穆罕默德·色拉退之墓。真主赐福他” 。等等

这一姓氏特点在回族先民进入中国时仍然是很明显的。唐宋元时来华的穆斯林, 为中国回回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回回姓氏的诞生、形成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元末明初,回族人开始用姓。由于阿拉伯人的名字中发“马”和发似“马”音的不少如“麻”、“穆”、“沐”、“默”、“漠”等,回族人就渐渐地确定用译音汉字“马”作姓,后来代代沿用,这是回族人多“马”姓的最主要的原因。

据《补元史·氏族表》载,回族人取“马”姓还有几种情况。一是取祖先原名的意译为姓,如著名诗人马易之,原名是“遒贤”或“纳新”。他是元代葛逻录人,葛逻录又译为合鲁,是“马”的意思。二是取祖名中第一字为姓,如马速忽、马哈麻、马合沙等人的后裔,都取“马”为姓。三是在祖名中取一个音为姓,如吉雅漠低音的后裔,因“漠”音近与“马”音,所以取“马” 为姓。

此外,也有人以官职而取“马”字为姓的。如元代著名文学家马祖常,他的高祖在金朝末年曾任风翔兵马判官,他的子孙遂以其官职“兵马判官”中的“马”字为姓。

我们近代听到的回族武装力量,也多称为“马家军”。

民国时期,在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俗称“西北群马”。因割据范围不同,又分成“宁(夏)马”、“青(海)马”、“甘(肃)马”等,其势力还曾扩张到新疆。20世纪40年代后期,“群马”中以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三个集团最具实力,人称“西北三马”。

回族为什么多姓马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