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后的敦煌兴衰史

1036年,攻破肃州、瓜州和沙州。

西夏攻破瓜沙之后,主要力量放在与宋、辽之间的战争上,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较弱。

*此后一段时间,归义军政权的状况不很清楚。在《宋会要辑稿》中,1052年还有归义军朝贡的记载,也许在西夏的控制下继续存在。

*有学者认为,实际控制这一地区的是沙州回鹘,到1068年西夏再度占领瓜沙二州,才实现有效的统治。

西夏的统治延续到1227年,这是自汉代建郡以来,在当地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这段时间里,丝绸之路逐渐萧条,当地经济每况愈下。一个重要因素是:海上丝绸之路在这段时间逐渐取代了陆路,敦煌失去了丝路贸易中转站的地位。

此外,西夏曾从敦煌向东移民,也削弱了这个地区的实力。

二、蒙元

从1205年开始,蒙古人逐渐进入河西。约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一说1224),成吉思汗结束西征,回师途中经过沙州,曾进行了大约半年的围攻,没有攻克。但这次战争给敦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军民困乏,牛羊驼马殊尽”。

1226年,蒙古大将速不台进攻沙州,次年二月破城。同年,西夏灭亡。从此,敦煌属蒙元王朝统治。

蒙古废掉了沙州的建制,把这里作为成吉思汗长孙拔都的封地。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将其纳入直接管辖范围。为保障西域通畅,还设有驿站。1274年,马可波罗进入内地,曾从这里通过。

元统一全国后,于1277年重新设置沙州,1280年(至元十七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下辖瓜州,隶属于甘肃行中书省。

这时的敦煌,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

元初,直接统辖的西部边境在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与和田,远远超过汉唐。——敦煌不再是边疆军事重镇和经营西域的基地,不过是河西通道上的一个补给站。

 

从中亚到蒙古的北方草原之路频繁使用,也使敦煌失去了西域门户的作用。

 

丝路交通、贸易上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因此,敦煌在国家政治、军事、经贸上的重要地位不复存在。

1292年,元朝将瓜、沙二州的居民迁入肃州,这里变得荒凉萧条起来。

隋唐之后的敦煌兴衰史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