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姓起源与中山国

《诗经.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々,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比较一下虢国国君的事迹与诗经里南仲的事迹,可见虢国国君世袭南仲这一职位,虢季子白就是一个南仲:诗经是南仲率六师,而虢国历史上有周夷王时”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诗经是南仲与宣王同征,而虢国历史上有厉王时虢仲伐淮夷,”与厉王南征”;诗经南仲在宣王时期伐猃狁,而虢季子白在厉王与宣王时期征伐猃狁;诗经里称南仲为皇父,虢季子白盘铭文中周宣王称子白为白父。

虢季子白盘铭文中周宣王称虢季子白为“白父”、“子白”,子只是尊称,因此关键是白字,是否就是指白狄?虢季子白盘发现在陕西凤翔府宝鸡(也在雍州),而史书上说白狄鲜虞是来自雍州。春秋时期也有白狄首领叫白狄子的。河北新乐县志据《左传》说周宣王时白狄族进入此域。因此很可能是虢季子白北御猃狁,在内蒙古萨拉乌素河、榆溪河朔方城(最早的长城)
之后,其部分后裔/或族人就留在陕北(白狄另一故地),部分迁到河北易水流域(新乐等地)。铭文中的“政”字是否就是家谱南仲的“正公”
的“正”字?

鲜虞与周王族封国虞国(虢国与虞国是唇亡齿寒的兄弟国家,晋国就是假虞灭虢的)只一字之差。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鲜虞中山是个小国,但与宋国一样竟然是公国(一等候国),而周围的燕、赵等大国只是候国。中山王称公,燕、赵等大国国王只能称候。因为鲜虞是周文王弟弟虢叔的后裔(虢国国君称虢公),辈分很高的。并且鲜虞中山与周王室一样是姬姓。鲜虞的名称最早见于《国语》(公元前774年)年,比南仲开始北御猃狁的公元前827年晚53年,比周宣王授凯旋归来的虢季子白奖盘时的公元前816年晚42年,时间上也合理。春秋后周王朝衰落,才将鲜虞说成白狄(而虢国被晋国灭国)。并且中国古代对北狄、东夷、西戎、南蛮的划分并不是根据血统,而是根据文化认同和区域。宋国等夷族国家一样被视为诸夏国家,而有些周王族的国家却被被视为蛮夷。

结论:虢季子白就是周宣王时期的南仲,而该南仲可能就是白狄先祖,可能就是家谱中的易氏始祖南仲。要是确实如此的话,那现在易氏就不可能是有易氏的后裔。有待更多考古学证据才能正式下结论,在此抛砖引玉。至于赣谱中所说的127代世系记载不一定很准确,可能连兄弟也计算在前后世系内。并且宜春谱与萍乡谱的世系差别很大。

五、姓氏的血缘特征和文化特征

现在易姓是父系遗传的。但不能简单地将Y染色体遗传视为姓氏的唯一标志(只能是标志之一)。现在虽然基因祖序列基本清楚,但基因调控非常复杂,目前知识还非常有限。以前曾将染色体视为唯一的遗传物质,但现在已知人类线粒体都来自于母亲,也就是说由母亲传给她的女儿,女儿再传给女儿,所有传给儿子的线粒体都及身而没,不能再向下传递。但既然与染色体无关的线粒体只来自母亲,因此还有未知的遗传物质只来自父亲,这才符合均衡性原则。因此易姓女性家门虽然没有Y染色体,但具有父系遗传所传下来的具有姓氏特征的其他遗传物质,可能这些姓氏特征遗传物质对人类的重要性并不亚于Y染色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多少出现过抚子\义子\嗣子,这些人虽然并没有易姓的血统特征,但接受了易姓世代相传的家族特色的文化熏导(家教、家训,以及口耳相传的其他文化特征),而这些姓氏特色的文化特征的重要性可能并不亚于血统。就象中国古代对民族认同重视的更是文化而不是血统。

易姓起源与中山国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