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华夏与外族关系

中国首次与邻邦建立平等之外交关系

 

宋辽互称「南北朝」,互派使节。辽称宋为「南朝」宋称辽为「北朝」

 

两国君主建立亲属关系(兄弟),而非君臣关系,开启新的国际关系模式─兄弟国外交

 

.两国进行官方监督的榷场贸易,而非朝贡贸易

榷场贸易:宋、辽、西夏、金政权在边境开设的贸易市场,由官方监督,供邻近民族互市。

盟约确保宋、辽间百余年的和平关系。

对于双方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很有助益。

 

后来宋人也常利用岁币榷场贸易来诱使夏、金维持和平关系。

宋君臣对「澶渊之盟」
的看法:

仍抱持以中国为尊的天下观,认为双方和议,乃辽慕义归附所致,是威德兼施的成功外交。

 

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新评估辽的实力,体认维持和平现状的必要。

曾有官员评估,支付辽的岁币,仅为用兵之费的百分之一、二,和平较战争为经济。

 

也有官员指出辽已有别于传统夷狄,成为中国的劲敌。

有人批判「澶渊之盟」乃「最下之策」,忧虑宋朝的长期苟安、买和心态,将导致边防废弛等潜在危机。

宋夏和战

西夏建国

位置:国位居西北(陜西、甘肃、宁夏),因此通称为西夏

 

族群:属于羌族的党项人

 

崛起:宋仁宗时,元昊称帝(1038),国号大夏,脱离对宋、辽的臣属关系。

两宋时期华夏与外族关系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