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佛寺与传说

在这个以南诏为核心的世系婚姻关系中可以发现﹐各诏势力透过与南诏王室的联姻关系﹐促使王室的核心地位获得进一步的确认。从前面﹐我们讨论过各部落内在的「宗」、「家」、「族」的使用﹐在早期是用来概括整体的人群﹐但是随着在八世纪时南诏王朝的建立﹐南诏透过一连串的联姻活动为其统治阶层建立一个以「亲族」为主的政治基础。这种婚姻的模式是长期以来部落与部落之间维持关系平衡的一个方式。

一直到大理国时期
「姻亲延蔓遍于境内」仍是洱海地区名家的联姻普遍状况。29这种联姻关系的确立是从政治性的危机感的出发进而形成一种固定阶层关系的确定并且成为一种相当稳定的模式。我们再以大理国相国高氏与段王室之间的联姻关系来作说明。他们二者长期以来保持了相当密切的联姻关系在以下的系谱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段正兴(在位期间1147-1171)的「王女」嫁给相国高量成所以高渊皎称利贞皇帝为「皇叔30段正兴(又名为易长)的女儿名为段易长顺则嫁给高妙音护相国。31高氏与段氏王族的联姻关系意味着某种均衡的政治势力的相互肯定。高氏的婚姻策略往往是保持与上层顶端的政治结构保持密切联姻关系。我们在另外二份碑铭中也发现段高的联姻个案其中在元末的腾冲黑布爕高通的女儿高药师娘嫁给大理王室段公世系不详。这位腾冲黑布爕应是高泰运的嫡系号为黑演习也就是黑布爕。32另一个例子则是某段氏七世祖观音海配乃大高氏之女这段家族历史的记载还是在第十五世裔孙段琏的墓志铭中强调出来。33若以一世二十五年的数字来推算这位段观音海应是约为1125年间的人可惜我们无法在上述的世系联姻图中发现这位段观音海是王室中的那一位成员。这是属于上层的联姻结构。

段氏与高氏的联姻情形(12-13世纪间)


对地
我们在碑刻资料中发现较少的高氏与其它名家成为固定的联姻关系的资料这使我们推测高氏限于某种结构性的侷限只能将联姻的角度往地方垂直纵向发展也就是将女儿嫁到「地方精英」(地方性的部落酋长)的家中用来巩固地方性的稳定关系。在大理国至元朝时高氏与段氏成为一种固定的关系即便是段氏王朝衰微时高氏联姻的对象便是后来在云南政治地位崇高的丽江木氏土司家。34

这种结构性的侷限应该是与长期以来高氏的政治优势是属于分散于大理王城之外的八府有关在名家大姓密集的洱海大理府城之中高氏算是一个外于王城在结构上与大理王室相抗衡对等的另一股力量。所以在洱海的名家失去与之联姻的历史性基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氏採用将女儿嫁给「地方精英」的方式解决地方性力量的稳定。其中如在鹤庆的高氏便与下属杨氏联姻当时的杨益「事高国公陵为三十七部等处使」后来杨氏裔配「永平县尹细布爕之女高氏」。35鹤庆高氏也与北方的越析诏苗裔和氏(今称为纳西族)与木氏关系极为密切也有联姻的情形出现。36

在历史中﹐我们看到人群透过婚姻连结不同的部落与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并且成为上层统治阶层的一个整体。接下来﹐我们透过传说的结构分析,来说明这种历史过程如何在传说中衍生并且成为王权与宗教运作的一部份。

二、传说中的开国系谱

有关南诏大理国的开国传说多与佛教有关但佛教传入洱海地区的确切时间与路线仍是有争议的。37在这里笔者并不打算在这里加入这项的讨论。十三世纪时传说的基本系谱关系包括了:出自汉书的「沙壹生子」的传说、滇王张仁果至张乐进求代表早期王权型态的传说、阿育王传说与观音传说四类。十三世纪以来云南方志对过去的历史的种种论说大多是建立在这些元素上作不同程度的结合与修改。在《纪古滇说原集》一书的特点在于将人的世系与神的世系作明确的区隔侧重于将阿育王与观音二者的「神」性格区别于「国王」的世系之外,是这神的性格「给予」滇王与细奴逻一个王权力量的来源。在《白古通记》中则侧重人神之间的结合直接将人的世系不论是仁果、张乐进求或是南诏大理国的世系视为阿育王的后代。他们共同的重点都在于强调佛教具有宗教与政治的超越性地位。

洱海地区盛传的佛教传说可以区别为以下的几类:
(
)阿育王传说与沙壹传说;()、观音传说。38阿育王与观音的传说分别扮演了不同的功能前者在于给集合的整体人群一个神圣的过去表现了南诏大理国王权的来源性质。观音则是给此整体人群一个神圣的开始。

宗族、佛寺与传说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