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教学纲要

通过此文,了解一下我国台湾地区的历史教育:

(一)大学部

世界文化史()()

 任课老师:张胜柏(6
学分、开授学期:一上、下

课程目标:

1.增进学生对世界文明发展历程的理解并进而思索文明发展之意义。

2.培养学生对世界历史之兴趣并发展个人观点。

课程内容及进度

上学期

课程简介

两河流域与埃及文明

印度与希伯来文明

希腊文明

罗马文明

基督教与基督教文明之兴起

拜占庭帝国与文化

中古西欧政治与宗教

中古经济与社会

中古文化与艺术

回教帝国与文化

下学期

十字军东征

文艺復兴

宗教改革

专制王权与议会发展

地理大发现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

浪漫主义与民主改革浪潮

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与新帝国主义

中国通史()()

 任课老师:刘静贞(6
学分、开授学期:一上

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历史学系的入门必修科,为避免与高中课程重叠,本课程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历史演变的分析;特别是在民族发展、朝代兴衰、社会文化发展及中外关系上作系统性诠释,以贯通中国王朝史(公元前-1911)演变的大脉络。其教学目标是使大一学生在第一年即有系统地把住中国历史演变的脉络及态势,从而加强学生对史学观念的瞭解。并辅以单篇专论文章讨论文化、思想、经济等问题,培养同学对中国历史及文化发展的认知与思考,为日后修读断代史作准备。

课程重点


()中国历史的背景

()中国文明的诞生

()经籍时代的中国

()秦汉帝国

()佛教与夷狄

()从古典到近代:唐宋文化

()蒙古元朝

台湾史()()

 任课老师:陈文松(6
学分、开授学期:一上、下)

课程目标

臺湾史为历史系一年级必修基础课程,也是国民认识自身生长环境—臺湾的重要知识来源。课程知识具备高度实用价值,既可增进对于过去历史现象的理解,进而培养对当代臺湾社会现况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可运用于未来投入教学、国家考试、观光与文化产业发展上,可视为历史系学生的基本知能之一。

鑑于现今国、高中学生已修习「认识臺湾」等相关课程,且本课程上课时间仅每週三小时,故教学方式将着重于:宏观视野、脉络性分析、田野经验、史料阅读与讨论等取向,重视人、社会、权力、生产方式、教育与文化变迁,强调臺湾发展与近世、近代世界变迁的关系,并尝试增加学生的历史现场经验,带领学生走入田野、阅读史料,以增进学习兴趣,强化学习与现实社会的关连,以及活用历史知识的可能性。

课程内容:

上学期


第一讲
臺湾史的特质与研究方法、资料
人与土地、社会长期变动为中心的概念
(2-6)

第二讲
臺湾的原住民─南岛语族
(平埔族、高山族)以及相关资料(7-10)

第三讲
臺湾汉人社会的建立与发展
(11-14)

3-1汉人移民社会的建立及其转型

3-2家族与地方社会

第四讲
社会冲突
番乱、民变、分类械斗
(15-17)

下学期

第五讲
臺湾政治变迁
政府的管理与保护
(1-6)

5-1政府的管理税与刑

5-2内部的族群政治

5-3对外关系

第六讲
臺湾教育变迁
政治教化与知识传递
(8-9)

第七讲
臺湾经济简史
人口与资源
(10-14)

7-1土地的利用与分配

7-2贸易

7-3流通工具的变迁

第八讲
臺湾的社会结构与宗教生活
(15-17)

服务学习()()


任课老师:由大一专业必修课教师轮流带领

课程内容:

1.主要安排清扫本系系馆周边区域环境,分组负责维护环境整洁。

2.安排值日生。

3.另学生亦可配合校、院、系、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及活动担任志工,并记录工作时数,登录于本系「服务学习护照」。

史学理论与方法()
(
)

任课老师:江达智(6学分、开授学期:二上、下)

课程目标:

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历史,「如何研究」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课题,而「如何研究」则同时意涵着「我们如何知道过去的历史」。更进一步说,「如何研究」必须注意「片断的资料是否能够如实地重现过去」、「历史知识如何被建构」;「我们如何知道过去的历史」则可思考「经由人为重建的过去的历史又该如何地被阅读」。

因此,本课程目标,首先希望透过历史学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史学史的脉络,让学生理解不同阶段(时期)的不同史学理论所产生(或导致)的不同研究方法,讨论历史知识如何建构与表述;其次,在讲述与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并能藉由实际的练习,进行「历史知识」的呈现;最后,希望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学方法观察现在、思考过去,面对未来,且经由时空的延展、人事的递变,学习如何尊重人、关怀物、理解环境、以提升人文涵养,发展多元思维。

教学内容:

上学期授课内容着重于「历史资料」、「历史知识」与「历史学方法的」讨论,重点:

(一)介绍历史学的发展,以西方史学理论为主。

(二)历史资料如何转变成历史知识。

(三)如何面对历史知识与历史评价。

下学期授课内容着重「如何表述历史知识」,重点:

如何蒐集与判读资料。

 

如何表述。

中国现代史

 任课老师:林德政3学分、开授学期:二上)

课程目标:

经由课程的进行,使课学生了解1911年以后中国变迁的动力及其轨迹,掌握现代中国的历史脉络。

教学内容与进度:

()内容:一,辛亥革命、二,民国初年、三,军阀割据、四,五四运动、五,国民党改组、六,共产党诞生、七,北伐、八,十年建国、九,对日抗战、十,战后国共斗争

()进度:上学期讲授一至五。下学期讲授六至十。

台湾美术史()
(
)

 任课老师:萧琼瑞(4学分、开授学期:二上、下)

课程概述:

台湾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其历史发展始终充满多元化的色彩,此一特点,在美术的表现上尤为明显。台湾美术史系以台湾此一土地为主体,探究各个时期,不同族群与不同阶层的各式美感活动,并寻思其间的文化意义与造形意念。

课程目标:

除培养学生对台湾美术发展的一般性理解外,并期能进行独立的美术诠释与批评,奠定尔后从事相关工作的知能基础。

授课课程大纲明细:

课程分上下学期,每学期分两学分,计分:考古与原住民时期、荷据与明清时期、日据时期、与战后四个概括的段落,以“作品”配合讲述,尤重既有文献及成果的讨论;由于课程对象为二年级学生,依课程需要随时补充西洋美术与中国美术的相关资料。

课程大纲及分组报告:

一、台湾美术史的形成与现况

二、本学期相关文献介绍

三、图像分析与文化美学

四、人兽之际:台湾史前美术

五、原住民艺术():建筑、雕刻(木、石、竹)(1)

六、原住民艺术():服装织绣、饰物、身体毁饰(2)

七、原住民艺术():编器、土器、金属及其他(3)

八、福尔摩沙图像:早期西方版画、图像中的台湾(4)

九、闽习与浙派:台湾明清绘画(5)

十、番社采风图:画工笔下的台湾原住民

十一、材料、形式(美感)与意义(象徵、功能):台湾民间艺术()

生活工艺(A):食、衣(6)

生活工艺(B):住、行、乐(7)

十二、材料、形式(美感)与意义(象徵、功能):台湾民间艺术()

宗教美术(A):画、雕、塑(8)

宗教美术(B):印、绣、煳(9)

(分组报告,每週一组)

历史文物的管理与研究()
()

任课老师:何培夫(4学分、开授学期:二上、下)

课程内容:

以台湾史为背景,研究台湾地区史蹟文物,分别探讨建筑、艺术、宗教、民俗等文物,反映今古工艺审美价值,信仰活动与文化之流变。并配合史蹟勘考之田野调查,蒐集地方史料与探讨古蹟维护的观念,以幻灯片教学,达到比较、综合、贯通的研究。

西洋中古史()
(
)

任课老师:涂永清(2学分、开授学期:三上、下)

课程目标: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文化低潮期,有「黑暗时代」之称,惟在此期间,希罗古典文明、基督教思想和日耳曼、斯堪地那维亚的社会传习融合,而以欧洲为单元的文化体系形成,今日的欧洲国家亦逐渐浮现。本课程即叙述西罗马帝国衰亡后,至15世纪古典文化再兴前,欧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教学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1週:简介课程内容暨说明学期成绩考核方式。

2週:Ch.
I.
中古欧洲的形成

3週:Ch.
II.
基督教思想的建构与基督教共和国

4週:Ch.
III.
拜占庭帝国与正教文化

5週:Ch.
IV.
伊斯兰文化的兴起

6週:Ch.
IV.
伊斯兰文化的兴起

7週:Ch.
VI.
封建制度的发展与农村社会

8週:Ch.
VI.
封建制度的发展与农村社会

9週:Ch.
VII.
中古盛期的政教关系与十字军东征

10週:Ch.
VII.
中古盛期的政教关系与十字军东征

11週:Ch.
VIII.
中古欧洲商业与市镇復兴

12週:Ch.
VIII.
中古欧洲商业与市镇復兴

13週:Ch.
IX.
中古大学与学术文化的发展

14週:Ch.
IX.
中古大学与学术文化的发展

15週:Ch.
X.
中古时代的影响

16週:分组报告

17週:分组报告

18週:分组报告

秦汉史()
(
)

任课老师:黄耀能(6学分、开授学期:二上、下)

课程内容:

自西元前二二一年秦帝国的创立至西元二二0年东汉的灭亡,前后历经秦、西汉、新莽、东汉等朝代,共四百四十年,内容包括有这段期间的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演变,以及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曾佔有何种地位与意义。

日文()
()()()

任课老师:朱戎梅(3学分)

课程目标:

从日语基础五十音介绍起,至形容词基本句型、简单的自我介绍及年月日时的会话应用。

课程大纲:

50小时,指导正确发音、介绍日本语句型。

古代罗马史(753BCE
– 235CE

任课老师:翁嘉声(3学分、开授学期:二上)

课程内容:

本课程系涵盖古代罗马史王政、共和以及元首政治的帝国时期,始于西元前753年王政之建立,到西元后235年所谓的罗马黑暗时期之间这段历史。重点将放置在共和时期及帝国时期。共和时期之主要兴趣在于见证到罗马从小小邦,历经对外扩张以及体制改革,在半个纪后建立一个横跨地中海的超级强权。这使得罗马共和时期几乎形成「帝国建立」的同义词,以及人类大规模组织人力及物力资源建立稳定文明的最高成就。元首政治的帝国时期则以政治史为骨干,以历任皇帝之编年为叙述主轴,在这主轴上讨论罗马最为可观之「硬性」的文明成就,如政府术以及法律,但一旁及其他文化成就以及种种社会现象。

修课之同学将在课堂上取得演讲大纲,并被要求在家先行阅读原典资料。此外,在课堂中将使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资料,以活泼课程之进行。

教学进度:

王政时期及伊特拉坎文明;罗马共和的建立;罗马共和的性质

 

义大利之征服;内部改革与对外扩张的互动。

 

征服西方:迦太基战争,以角色学分析;罗马扩张的性质是否为一帝国主义之行为?

 

征服东方:希腊化世界之征服;亲希腊与反希腊的辩论;扩张成功的苦果格拉古兄弟改革。

 

Marius,军阀的崛起;「最后共和主义者」Sulla;前三雄与后三雄。

 

凯撒的改革;西赛罗的政治生涯;内战及共和的结束。

 

帝国如何开始?奥古斯都之元首政治:27
BCE
年及23
BCE
年之宪政安排。

 

新的秩序:罗马和平及奥古斯都改革;阅读Res
Gestae Divi Augusti

 

Julio-Claudian王朝:继承的问题及Tiberius的继位;Julio-Claudian王朝:Gaius,
Claudius
Nero

 

四位皇帝共存的一年(69
CE
):「皇帝可以不在罗马产生」;Flavian王朝。

 

「五个好皇帝」的时代:JuvenalLucian的世界;希腊化东方文化復兴;罗马道德哲学家;基督教兴起。

 

罗马建筑及艺术。

 

Severan王朝;罗马皇帝如何工作;罗马法律。

 

罗马社会型态:罗马女人及奴隶;公共娱乐。

 

黑暗时期及其转化;希罗古典世界之消逝以及晚期古代之来临。

日本社会文化史()(二)

任课老师:陈梅卿(4学分、开授学期:二上、下)

教学目标:

先观看电影《太阳》一作,然后再以《裕仁天皇》一书为本,逐章讨论。欲藉裕仁天皇一生来探讨日本近代史。裕仁生于明治晚期,正是皇权最强的时刻,长于所谓大正民主期,大正天皇的健康不佳,而引起皇权衰落,但意外的却引来大正期的民主风潮,裕仁登基之后,又想要仿效祖父,强大皇权,没想到把日本带入战争的漩涡中,战后却能免于审判,又活了45年,再创日本经济的高潮。在日本经济的高峰期,势如中天时,结束他的一生。透过裕仁天皇的一生,来透视近代日本的社会文化现象。例如天皇出生时,日本上流阶级正忙着西化,庶民却在工业化过程中,成为工人,生活十分困苦。因为大正皇权的衰弱,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世界普遍民主化,思想开放,社会文化多元。昭和天皇继位后,因为关东大地震和经济大恐慌的影响,日本经济萧条,而引起军人掌政,终于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美国强加于日本的民主,加上土地改革,美军进驻,给了日本社会许多震撼。因为经济的改善等,日本民主社会成熟度趋高,但是消费文化繁盛等,可说昭和天皇的一生,是日本近代社会文化的缩影。

史学名着选读

任课老师:王健文(3学分、开授学期:三上)

课程目标:

《史记》不只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史,事实上司马迁总结了从《尚书》(记事体)到《左传》(编年体)的史学成就,以「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体,合为「纪传体」,开两千年正史体例之先河。在时间上,溯至相传中的五帝,及于所处的武帝当世;在空间上,则以「天下」为其叙事单位;可说是当时司马迁所知的世界通史。

《史记》除了横面总结了司马迁当时的历史学,甚至是整体知识文化外,在时间纵轴上,也具有承先启后的特殊意义。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缕述六经意义,并自承继《春秋》;而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藉以「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俟后世圣人君子」。也成为后世史学的最重要典范,影响深远。

经典阅读是窥探任何知识领域根本的不二法门,诚如阮芝生先生所说:「一门学问的建立,是由于过去产生过若干名着,而这门学问的发展,则有赖于未来能继续产生新的名着。名着是这门学问的起点,也是永远的归宿。」学术典范基本上即依靠着大师及其经典名着共同建立其规模。以《史记》在中国传统历史学中的重要经典地位,应该是每一位历史专业的学生的基本读物。

这门课基本上是读书课,上课方式以讲书及讨论为主。主要教材为泷川龟太郎的《史记会注考证》,并参考其他注疏与研究成果。由于《史记》部头太大,不可能全讲。我将设计若干个单元,将《史记》的各种不同体例与其中所呈现的历史现象,搭配为若干主题,预计一学期的课程,讲授约十余篇。虽然上课不全讲,但是选课同学在一学期之内,必须至少阅读授课单元中的建议篇章,能够通读全书更为鼓励。

课程内容:

1.刺客与游侠
〈刺客列传〉、〈游侠列传〉

2.礼贤、养士与战国策士
〈魏公子列传〉、〈苏秦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3.帝国体制的奠基者
〈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

4.楚汉相争
〈项羽本纪〉、〈高祖本纪〉、〈陈涉世家〉、〈秦楚之际月表〉

5.汉初三杰
〈淮阴侯列传〉、〈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6.帝国的道路
〈吕后本纪〉、〈孝文本纪〉、〈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7.知识份子的几种典型
〈孔子世家〉、〈孟子荀卿列传〉、〈商君列传〉、〈屈原贾生列传〉

8.知识与政治
〈儒林列传〉、〈刘敬叔孙通列传〉

9.庙堂丛林
〈赵世家〉、〈魏其武安侯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汲郑列传〉、〈佞幸列传〉

10.商人与政治
〈货殖列传〉、〈平准书〉、〈吕不韦列传〉

11.循吏与酷吏
〈循吏列传〉、〈酷吏列传〉

12.命运不济与得意春风的将军
〈李将军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匈奴列传〉

13.医疗、术数、与工程
〈扁鹊仓公列传〉、〈日者列传〉、〈河渠书〉

14.传疑时代
〈五帝本纪〉、〈三代世表〉

15.首阳山上的隐者
〈伯夷列传〉

16.司马迁
〈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报任安书」)

论文()
(
)

任课老师:由本系老师共同指导(3学分、开授学期:三上、下)

课程概述:

本课程之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学术研究之认知、学术论文写作实习及参与所学术论文发表会的讨论。

教学目标:

针对本课程设立的主旨,授课老师首先可就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资源、研究方法等与学生进行班课讨论,引领学生进入及探索各自之研究方向。

  其次,督促学生拟定论文题目及大纲,以学术论文之意义、史料运用,以及写作范本、学术论文规格及写作技巧等指导学生在学期末完成论文。

爱尔兰史()()

任课老师:张胜柏(4学分、开授学期:三上、下)

一、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1.增进学生对爱尔兰历史的认知与了解

2.熟悉爱尔兰的文化演进与历史变迁

3.了解爱尔兰历史的发展与英国互动的关系

4.提升学生对于西洋历史的认知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上学期:

1.爱尔兰史导论

2.国内外爱尔兰史研究概况

3.史前时代的爱尔兰

4.上古爱尔兰史及文化

5.中古爱尔兰史及史蹟

6.英国对爱尔兰殖民的历史议题探究

7.爱尔兰的宗教

8.爱尔兰的民族意识

9.天主教与新教的冲突

10.爱尔兰大飢荒

11.爱尔兰的产业

下学期:

1.
爱尔兰的抗英运动史

2.
1798
年抗英运动与大时代的变动

3.
移民潮运动

4.
英国移民的爱尔兰化

5.
新旧爱尔兰文化的争辩

6.爱尔兰历史人物导读丹尼尔欧卡诺

7.爱尔兰独立运动

8.爱尔兰文学

9.北爱尔兰议题

10.1920年代以后的爱尔兰

11.
从自治到共和

12.
现代爱尔兰

博物馆学导论

 任课老师:张幸真(2学分、开授学期:三上)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概述「何为博物馆?」探讨博物馆学的内容与研究范畴。并希望藉由以成大博物馆为中心,扩及大台南地区及及国内外各着名博物馆的介绍,让同学对博物馆学及博物馆工作的性质有初步且全面性的瞭解。

教学内容及进度:

课程与成大博物馆介绍(分组实习说明)

 

博物馆定义、哲学意义、类型及功能

 

博物馆发展史

 

博物馆组织与经营管理

 

博物馆典藏与文物保存

 

博物馆展示与观众分析

 

博物馆建筑与史蹟保存

 

博物馆推广与教育

 

博物馆之科学、技术与社会

 

博物馆专业、法律及伦理

 

博物馆与志工

 

数位时代博物馆之挑战

 

台湾博物馆发展史与案例分析

口述历史()

任课老师:林德政(2学分、开授学期:三上)

课程概述:

讲授口述历史的理论与方法,说明口述历史的重要性,教导修课学生如何进行口述历史採访,获得具有价质的资料。

课程理论与实际并重,上学期以理论和方法之讲述为主,介绍口述历史的起源,中国远自太史公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就已经充分地使用口述历史,以採访史料,口述历史并不待西方传入,我国古已有之,然而,将它理论化的,确是西方,上学期的课程,也将介绍;口述历史与文献的区别,甚么人需要做口述历史,进行口述历史时应注意的事情,以及如何将口述历史保存下来等等主题。

下学期则进行实际演练,将请具有特殊经验与背景的人士到班上演讲,召开【口述历史座谈会】,计区分为:1乡土史与口述历史、2妇女史与口述历史、3医疗史与口述历史、4抗战史与口述历史、5宗教信仰与口述历史、6台湾史与口述历史、7企业管理与口述历史并要求修课学生从事田野调查,完成一篇口述历史访问报告。

口述历史不是历史系学生或研究人员的专属品,各系学生及学者专家事实上都用得着,也必需用的,所以欢迎成大包括历史系在内的各系学生,一起来探讨这门有趣的学问。

课程目标:

本课程开课目的,在藉由精密的训练,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书面文献之外,仍有未被挖掘到的宝藏在,进一步训练学生穫取资料,增进研究的能力,所以除了历史系学生外,本课程更欢迎理、工、医、管各学院学生选修。

东南亚华人史

任课老师:郑永常(3学分、开授学期:三上)

一、教学目标

东南亚华人史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因为华人生存在不同的国家与不同的民族共同一起生活,形成各不相同的华人文化和观念。本课程以历史时序讲述东南亚华人移民史,华人社会的形成,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国家认同转变等课题,使学生对东南亚华人史有初步的认识,从而瞭解不同国家的华人,各自有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观念,不要视海外华人为同一模式,铁板一块。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一)明代以前中国对南海的经营

1.课程简介

2.汉至宋中国与东南亚的交通

3.元明时代东南亚华人的发展

(二)16世纪后西方势力下的东南亚华侨

4.西班牙统治下的菲律宾华侨

5.荷兰统治下的印尼华侨

6.婆罗洲与马来亚华侨

7.越泰缅三国华侨

(三)鸦片战争后的东南亚华侨

8.契约劳工与「猪仔贸易」

9.清朝设立领事的经过及其意义

10.华侨与辛亥革命

11.华侨与抗日战争

(四)第二次大战后华侨角色的转变

12.华侨面对的困局

13.东南亚各国的归化政策

14.南亚各国的经济政策

15.华人经济的崛起

期末报告讨论

期末报告讨论

期末考试

清代妇女的历史与文化

任课老师:廖秀真(3学分、开授学期:三上)

课程目标:

清代妇女的历史发展固有延续前朝者,然在清政权的妇女政策下亦有特色。如妇女面临丈夫死亡,「守节」的价值甚于「殉节」。守节蔚为风尚,堪为节妇运动,成为朝廷教化指标。其他如女教书籍、家训也有及历史大成之势。至于仕绅阶层妇女版刻作品,藉以传名。女性作者群的出现除了形成历史上特殊的文化现象,也为研究者提供其他朝代较为缺乏的第一手妇女史料。本课程试图救几个面向介绍妇女在清代的历史发展。时间的起迄方面,鑑于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很难纯以朝代更迭作为妇女历史的分期,故上溯明末下迄十九世纪中叶西潮拍岸。

教学内容:

一、妇女与婚姻

二、妇女与声誉、医疗及身体论述

三、妇女与工作

四、妇女与教育-才德之辩

五、妇女与书写

六、妇女与宗教

七、妇女服饰文化

八、满族妇女的历史

近代台湾经济政策与产业

任课老师:高淑媛(2学分)

一、主轴:近代经济政策与产业发展

1-1定义。近代指走向工业化的时代,最早可上推1860年。经济政策指政府制定、维持一定时程的政策。原则上法治国家需要法令明定,政府内部有时会有「内规」负面为主,如酒课税时内规就明订100-500户的市街至多许可设立3间酿酒工厂。

1-2政策与产业的关系:产业有农工商,各有不同的发展策略近代以工业为重点。

1-2-1政策受世界史的时代变动影响:(1)自由市场经济与统制经济的分界点为1930年代,转变理由为对自由市场经济是否具有信心,关键为世界经济大恐慌。(2)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即政府几乎放任不管的时代,西方世界在1870-1890年代长期的不景气时代里宣告结束,主因是不景气源自工业化国家生产过剩,政府介入成为国与国的竞争以国界形成单一经济体。(3)臺湾的近代则还有殖民统治需要考量。总督府的政策重视原料与市场,并选择有技术的大规模日本资本,管制更深。

1-2-2政策与工业之主要关系。(1)自由市场经济时代专卖、奖励政策(直接财政补助、租税减免)与关税保护。黄金结滙,滙率影响较小。(2)统制经济+信用货币的时代1930年代延续到战后。国营事业、生产(设厂管制)、禁止输出入、外滙的重要性提升。

希腊化时代历史


任课老师:翁嘉声2
学分、开授学期:四上)

一、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本课程系对希腊化时代做一般性介绍,起至亚历山大逝世之后直到包嘉曼王国让渡给罗马人民。这段历史的特色是政治征服所带来人口急速扩散,特别是希腊人及犹太人。随之而来的希腊文化的扩散,因之此时代被称为希腊化。这是一个希腊文化扩散到地中海东部的重要历程,为后来的罗马,拜占庭及伊斯兰文化立下基础。「希腊化」一词在十九世纪被创造出来指称此时代时,其实带有贬抑意味,彷彿是退化的希腊文明,但本课程希望能为更正此种印象,介绍其丰富的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成就。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希腊人及马其顿人

 

亚历山大大帝

 

王国的形成:「继承者」的时代

 

早期托洛梅统治下的埃及

 

亚历山卓及其图书馆

 

Selecus王朝

 

包嘉曼王国

 

Bactria:希腊化的极限

 

希腊化时代艺术:雕刻,诗歌及希腊小说

 

希腊化时代哲学:司多葛哲学,伊比纠鲁哲学及怀疑主义

 

希腊化时代政治理论:王权及合法性

 

统治者,拯救者以及施恩者

 

Maccabee家族的叛变以及犹太国家的形成

 

希腊化时代世界的氛围:经济成长及社会动乱

 

希腊文化以及西地中海:希腊人的自由以及罗马和平

 

结论

中国上古史()()

任课老师:江达智(6
学分、开授学期:三上、下)

(一)课程目标

先秦是中国历史发展上一至为重要的时期,中国文明由萌芽→形成→茁壮;政治上由部落联盟→王朝→帝国;社会上由原始氏族社会(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封建等发展的过程,均在此一时期发展与完成。本课程透过自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人类活动开始,至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拟对此一时期中国文明的起源、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等内容,作全面之介绍,希望同学经由一学年的学习,能对此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奠基时期,能有清晰的概念与认识。

(二)课程大纲

绪 编 古史的破坏与重建

第一编 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二编 王朝的出现、成立与发展──夏、商、西周时代

第三编 王朝的解体──春秋时代

第四编 强者的天下──战国时代

第五编 新出史料与上古史研究

德国史()()

任课老师:王琪(6学分、开授学期:三上、下)

课程内容:

本课程对中古时代的德国史将偏重于探讨德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路线,因此神圣罗马帝国的形成以及由普遍皇权(政教双重领袖)、政教冲突至走向领土国家,进而迟滞了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作较深入的探讨。宗教改革后的德国历史发展,则分下列几个主题:

三十年战争对德国的影响

 

普鲁士的兴起

 

法国革命、神圣罗马帝国与德国

 

施坦因在普鲁士的改革

 

德国一八四八年之市民革命及其意义

 

统一前德国的工业化与社会问题

 

俾斯麦领导的德国统一运动及新帝国的宪法、内政与外交、殖民政策及俾斯麦垮台后的德意志帝国

 

威玛共和时代

 

纳粹主义运动及第三帝国

 

二次大战后的德国

中国婚姻关系史


任课老师:刘静贞(3学分、开授学期:大四)

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Course
Objectives

人们对婚姻关系的看法,其实是一种社会秩序的表现。婚姻既是两个人的事情,也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由合两姓之好到合两性之好或甚至不只合两性之好,我们既可透过婚姻关系观察社会,也可藉由对社会的理解,重新认识婚姻关系的过去、现在,并进而省思未来。

二、教学内容(Course
Description


本课程将以中国历代政治社会为背景,讨论历代婚姻关系各循着什么样的理据,遵行什么样的法制,又规范什么样的情感。

三、教学进度(Course
Schedule

1.中国政治社会的基础结构

2.夫妇为人伦之始:婚姻关系建立的理念基础

3.男外女内:婚姻中的空间配置与社会分工

4.家事即是国事:国家法律中的婚姻规制

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婚姻的社会任务

6.相敬如宾还是永浴爱河:婚姻中的情与义

以上六个主题中将带入妻与妾、童养媳、守节与再嫁等相关主题

新闻报导学概论


任课老师:郑梓(3
学分、开授学期:四上)

课程目标:


本课程经由新闻报导的理论与实务概论,藉此训练学习者熟谙新闻报导写作的一般技巧,进而深入各类新闻特写以及新闻学的原理原则。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

鉅变时代里的新闻观-解析专业理念、探讨记者角色

【第二单元】

认识新闻(journalistic
truth
)-新闻眼、新闻鼻、新闻感

【第三单元】

定义新闻(What
is news
?)-写实主义(Realism)的传承

【第四单元】

新闻文体的成形与流变-时代唿声、社会脉动

【第五单元】

新闻正写、侧写与特写

【第六单元】

人物专访与传记-写神、写人、写鬼

【第七单元】

专题、专栏、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第八单元】

报导、文学、新新闻学(New
Journalism
)-压力下的文学、匆忙中写成的历史

晚清历史人物分析


任课老师:苏梅芳(3
学分、开授学期:四上)

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是以林则徐、魏源、冯桂芬、奕訢,洪秀全……等在晚清时期(1800-1911)具有关键性或影嚮性的历史人物来探究清朝晚期的时代变化,并分析他们在此三千年大变局中的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与冲击。

课程大纲:

1.时代先驱:林则徐、魏源与冯桂芬

2.天国之子:洪秀全

3.洋务的推动者:奕訢与曾国藩

4.变局的掌舵者:李鸿章

5.新兴企业的执行者:唐廷枢与盛宣懹

6.首任外交官:郭嵩焘

7.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

8.海关洋总管:赫德(Robert
Hart

9.维新变法的倡议者:康有为与梁启超

10最后女主:慈禧太后

11.女权运动先驱:秋瑾

蒙元的政治与社会

 任课老师:许守泯(3学分、开授学期:四上)

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讨论蒙元帝国如何崛起,而属于蒙古帝国一部份的元朝,在蒙古游牧民族的统治下的政治与社会发展。由于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所建立而全面统治中国的「征服王朝」,其政权性质与汉族王朝明显不同,因此统治下的政治与社会必然出现相异于汉族王朝的状况。而蒙元帝国统治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在政治层面的影响似乎较为显着,显示中国历史的延续性因异族统治而有变异但并不断裂。因此瞭解蒙元帝国政治与社会,实有助于瞭解中国近世以来政治与社会的发展。

(二)课程大纲

1.导論:蒙元史的特色、重要性与主要阶段

2.成吉思汗与大蒙古国的形成与发展

3.大蒙古国的发展与动盪

a.草原国家的规模

4.忽必烈与元朝的建立

a.元朝的由來

5.草原派的抗争

6.汉法派与理财派之抗争

7..中元政治:汉化及其侷限

8.权臣与顺帝政治

9.元朝的衰亡:农民起义

10.政治制度

史学专题讲座

 任课老师:学有专精之专家学者(0学分、开授学期:一至四)

课程目标与内容:

为加强本系之学术风气,规划邀请国内外着名学者专家到系演讲,每学年举行四次;本课程採公开演讲的方式,同学在毕业前,必须出席至少十次才符合毕业资格。

应用文

 任课老师:陈金雄(2学分、开授学期:四上)

教学目标:

一、熟习「应用文及写作」,以提升通识教育素养,加强专业学术能力。

二、瞭解「公文」程式,并能撰写公文,加强高考、执照及就业考试之录取率。

三、通晓实用书牍(信函)、会议文书、题词等各类应用文之撰写,强化就业及职场之竞争力,持续造就「成大人是企业界与学术界的最爱」之殊荣。

四、欣赏并雅爱古今应用文之佳作,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宏通器识、卓越视野的领袖气质,俾未来于各领域中卓然有成。

五、成大文学院为国内研讨「实用中文」之学术重镇,举办学术会议并出版专着最多;历年教学中每週均提供最新之实例,供同学观摩与鑑赏。

课程内容:

导论

 

公文:程式条例与种类、范例、结构与作法

 

公文:撰写要领与常犯错误、法律统一用字(语)表、盖印、签署实例与参访

 

契约:法律条件与种类、注意事项与实例

 

书状与字据:概说与种类、作法与实例

 

规章:种类与术语、制定与实例

 

会议文书:概说与种类、开会通知、委託书、签到单

 

会议文书:日程、程序与报告文件、提案、选举与纪录

 

期中考

 

书信:名称、种类与结构、各种用语分析、款式与实例

 

柬帖:婚嫁与庆贺、丧葬与其他应酬

 

名片与便条:概说与写作要点、各种实例

 

祭文:古今名作与实例

 

履历表与自传:结构与撰写要领、表格与实例

 

启事:概说、种类与法律责任、效力、结构、实例

 

题辞:概说与种类、实作要点与各类词语

 

对联:概说、种类与实作原则、分类范例与习作

 

期末考

民国百年史

任课老师:郑梓(3学分、开授学期:二上)

课程目标:

本课程系採:系统讲授、文献选读及报告讨论等方式,以训练学习者宏观而条理地掌握百年来民国的历史脉动,进而探索其兴衰起伏的深层因素与结构,并前瞻民国的未来。

课程内容:
本课程拟依以下九个单元,纲目如次:

【第一单元】

导论:当代中国如何崛起的母题(根本议题)

-台海两岸的分裂分治(R.O.C.
VS. PRC

【第二单元】

新世纪的开端、大革命的爆发

-民国肇基与临时政府

【第三单元】

回首五四与新民主主义


-革命、反革命、再见革命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下的救亡图存之路

-国共合作、斗争、分裂与对峙

【第五单元】

战后中国的重建与内战

-台湾海峡、黑水沟抑或希望之海

【第六单元】

国民党政权的易地生根


中华民国如何在台湾?

【第七单元】


共产专政、开国大典


-红星依然耀中国-人民共和国

【第八单元】


美中台三边的纵横捭搕


-台湾经济奇蹟、中共改革开放、美日东亚佈局

【第九单元】


全球化、本土化与未来中国


-百年民国、民国百年

佛教治国教化传统与佛教艺术


任课老师
:
古正美
(四上,三学分)

一、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佛教治国教化传统是大乘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此传统的存在及其与佛教艺术发展的关联性,一直未被学者注意,这就是我们直至今日对佛教遗址的建造性质不清楚的原因。

此传统自一世纪贵霜王朝(the
Kushans, c. 25-250
)的奠立者丘就却(KujulaKadphises,
c.
5BC-78AD)
在贵霜施行后,其便成为亚洲最重要的佛教治国教化(inculcation)传统。所谓“治国教化传统”,就是用佛教信仰教化天下的治世传统。

使用此传统治国的帝王叫做转轮王(cakravartin)。由于大乘的兴起与发展,与此传统的出现及发展息息相关,转轮王的形象及治国方法因此是大乘佛经讨论的重要题目。大乘不仅用佛经载录历代使用的转轮王治国方法及形象,也用开窟及造像的方法说明转轮王的信仰内容及形象。此课程因此要教导学生研读相关经典,也要教导学生检查、辨识佛教造像的内容及性质。

此传统初创于大乘的发源地犍陀罗(Gandhara),后又经二世纪后期龙树菩萨(Nagarjuna)在南印度案达罗(Andhra)的发展,因此历史上有犍陀罗及案达罗两大传统。此二传统的发展遍及亚洲各地。因此此课程除了要检查其在印度的发展情形外,也要检查其在中亚、东南亚各国及中国的发展情况。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本课程主要有七个单元每一单元约以两个星期进行。

(一)导论:佛教治国教化传统的历史发展背景贵霜佛教

(二)《悲华经》与犍陀罗佛教造像

(三)龙树菩萨的政治思想《宝行王正论》与《普贤菩萨说证明经》

(四)阿玛拉瓦底大支提(the
Mahacaitya of Amaravati
)与龙树山(Nagarjunakonda)的造像

(五):(1)中亚龟兹克孜尔(Kyzil)石窟,(2)印度阿旃陀(Ajanta)石窟

(六)北凉佛教与敦煌早期开凿的石窟

(七):(1)古代暹罗堕和罗王朝(Dvaravati)的佛教信仰,(2)印尼中爪哇的婆罗浮屠(Candi
Borobudur
)的造像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社会


任课老师
:
陈计尧
大三
~大四,四学分

一、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本课程是一门探讨在1500-1945年间世界上各大强权与其殖民地历史关系的通论性课程。它主要的目的是探索在帝国与殖民地脉络之下不同社会群体的复杂关系。要探讨这种帝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历史复杂性,这一门课将试图瞭解下列的三个问题:

欧洲对「新世界」、非洲以及亚洲在不同时代的看法与互动

 

在白人移住的殖民地里,殖民地社会相对于帝国的在地认同感(和主体性)的形成

 

殖民主义对于亚非洲殖民地的影响

这一门课包含两个部份,涵盖1500-1945年整个时期。每一个部份将会在一个学期完成。第一个部份涵盖1500年至1814年,从哥伦布成功横越大西洋(1492年)后,直到拿破崙战争在1814年结束(滑铁卢)为止。第二个部份涵盖1815年到1945年,从1815年后的新帝国秩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这一场战争,象徵以去殖民化来瓦解欧洲殖民帝国的开始。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本课程共分30单元,每单元上课时间约2小时(每週)。单元名称暨简要内容如下:

第一学期:从地理大发现到1814

1.
序论:课程介绍

2.
殖民地类型与帝国理论

3.
文艺復兴的欧洲

4.
大航海与地理大发现

5.
欧洲对新世界上各帝国的征服

6.「旧世界与新世界」: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多种交换

7.
在新世界建立的一个身份社会: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

8.
电影讨论: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9.
文本分析:Bartolomé
de las Casas, Brevisima Relacion de la Destruccionde las Indias
(1979)
中译本: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着)、孙家堃(译),《西印度毁灭述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0.
以混血来殖民:葡萄牙的殖民地

11.
「联合殖民」:荷兰在东亚的方法

12.
殖民地作为「垦殖园」:英国在北美洲

13.
原住民:征服与统合

14.
电影讨论:
The
Revolution

15.
结论:在「白人殖民地」寻找在地的认同感

第二学期:从1815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

1.
序论:拿破崙战争后的欧洲帝国主义

2.
「白人自治领」的兴起

3.
政治合法性、象徵主义与统治: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

4.
殖民地行政的实验室:法国统治下的阿尔及奈亚

5.
帝国的经济:大英帝国的个案分析

6.
文本分析: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7.
文本分析:楼均信、正得弟、张忠其(选译),《一八七一一九一八年的法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页31-37

8.
欧洲殖民主义在亚洲的前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

9.
保护国与殖民主义:法属印度支那

10.
变调的殖民强权:葡萄牙统治下的澳门

11.
在他人的殖民地上建立殖民地:日治时代的臺湾

12.
合併、同化与分歧:日本统治下的朝鲜

13.
文本分析:陈鏸勋,《香港杂记》(香港:中华印务总局,光绪二十年)。

14.
文本分析:杨昭权(选译),《朝鲜现代史料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1-44

15.
结论:在历史视野下的殖民地社会:对于「在地人」而言,「殖民地时代」有何意义?

(二)研究所

专业史学日文(一)(二)(三)(四)


任课老师:陈文松(0学分、开授学期:硕博

一、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本课程乃专为本所研究生培养或强化其研读日文史料与文献所须之能力而开设。因此,除对于一般现代日文之论文研读外,亦将着重于日文史料之解析和判读的演练,以便能更精确掌握日文史料与文献,写出更精彩生动之研究论文。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教学内容主要可分成三部分:

指定日文专书或史料文献为教材,进行研读、翻译、解析和文型说明。

 

搭配文献史料和日文资料库之说明和演练;

 

利用多媒体介绍现代日本社会和文化。

 

参观收藏日文史料的图书馆和文教机构。

本课程之研读教材及进度,将于第一次上课时视选课同学之人述和日文程度拟定,并于第二次上课前定案,以分配选课同学研读。

独立研究

任课老师:共同指导(0学分、开授学期:硕博、硕专)

本课程由论文指导教授共同开授,供硕三及博三以上研究生修习。学生需定期与指导教授见面,就撰写论文与指导教授研讨或报告,以确保论文的进度与品质。

论文写作与实习()

 任课老师:江达智(1学分、开授学期:硕一)

一、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本课程之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学术研究之认知、学术論文写作实习及參与所学术論文发表会的讨論。

  针对本课程设立的主旨,授课老师首先可就自己的研究領域、研究资源、研究方法等与学生进行班课讨論,引領学生进入及探索各自之研究方向。

  其次,督促学生拟定硕二时将在所学术論文发表会发表之論文题目及大纲(不必与其学位研究論文有关,一万五千字以内),并在班上班讨論课中逐一详细讨論,并以学术論文之意义、史料运用,以及写作范本、学术論文规格及写作技巧等指导学生在学期末完成論文初稿。

  学期中可以名着或范文选讀來加强同学之学术涵养。学年结束时,将同学姓名及初稿题目交系办彙编。

  指导学生參与所学术論文发表会之讨論,着重在提问技巧,可规划同学輪流提问;监督学生出席所学术論文发表会及负责論文发表会埸地佈置与文宣工作;安排学生輪流负责所学术論文发表会的会议纪錄,并提交报告。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本课程主要有九个单元,每一单元以一至兩个星期进行。

  (一)导論:课程介绍

  (二)学术研究的规范

  (三)学术研究的程序

  (四)问题的发现

  (五)論文议题的设立

  (六)論文材料的蒐集与使用

  (七)学术論文的研究方法

  (八)学术論文写作的技巧

  (九)学术論文的结构

晚清历史与人物分析专题研究

任课老师 
:
苏梅芳
3学分,硕士班)

(一)课程目标

清王朝进入十九世纪之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除了来自外部的西力冲击外,更有来自内部的大动乱,危及清王朝的政权,当时无论是在朝或在野的知识分子,面对着如此的挑战而有了救亡图存的因应之道,有自传统经世思想寻求答案的林则徐、魏源、冯桂芬等,也有师夷长技、满汉携手合作以推动洋务的奕訢与曾国藩等,更有另闢蹊径建立王朝的洪秀全,倡议变法改革的康有为、梁启超、王韬等等,……对此大变局,无论在政治的革新或技艺的模仿,甚或新兴的企业,以致外交方面,均呈现了因应时代变化,而展现了新活力,对晚清(1800-1911)的历史无疑是有相当大的冲击与影响,此即本课程所欲程现的目标。

(二)课程大纲

1.时代先驱:林则徐、魏源;冯桂芬与经世思想

2.天国之子:洪秀全与世俗王朝

3.洋务的推动:满汉携手合作─奕訢、曾国藩与师夷长技

4.自强运动的中心人物: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5.新兴企业的执行者:唐廷枢、郑观应、盛宣怀与官督商办企业

6.首任外交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

7.首任台湾抚巡:刘铭传与台湾建设

8.海关洋务总管:赫德(Robert
Hart)
与海关

9.维新变法的倡议者:康有为、梁启超与戊戌维新

10.最后女主:慈禧太后与晚清政局

11.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学者:王韬与晚清革命

12.女权运动先驱:秋谨

史学与史学研究()

 任课老师:刘静贞(2学分、开授学期:博一上、下)

一、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课程目的在提升博士班研究生之学术理论与研究水平,以加强发掘新议题并进行学术讨论之独立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历史研究的对象是过去,而人之不能脱离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为了更深切的认识现在并展望未来。历史是什么?历史学是什么?历史研究的方法、态度以及历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则是历史学者永远都在追问的课题。故本课程分为两大部分:

回顾

请同学以自己的硕士论文为基础,检视曾经运用的史学理论、研究方法,比较考察相关议题之研究趋势,制作研究史,并于课堂上提出报告、进行讨论。

前瞻。

请同学以博士论文计画为底基,在既有研究史的脉络中,思考自身位置及可用之理论、方法、资料,建立新议题,并撰写学术论文,于期末举行之模拟学术讨论会上发表。

高级史学英文(一)(二)(三)(四)

 任课老师:翁嘉声(0学分、开授学期:硕博)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who wish to develop an
advanced reading ability of academic English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receive some basic training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nto Chines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other linguistic ability will be
secondary to this course.

 The
course will be
,
on
a weekly basis
,
composed
of two hours in Lectures and one hour for test and review of
homework. The lecturers will be largely a full-scale analysis of the
essays or articles prepared in advance.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take part in the discussions. Texts will be taken from The Economist
,
a
highbrow magazine for decision-makers and intellectual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and European continent. The Economist is
liberal in politics, market-oriented in economy and sympathetic and
efficient in its social policy and its worldview is in general much
more comprehensive than other magazines of similar sorts. Economist
has been well noted for its distinguished style and the English it
uses receives consistent praise. Students will therefore not only
read good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is course but also get
in touch with the most recent news and viewpoints that happen around
the world. Knowledge in this aspect will expand students’
vision in a world that is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as well as
diversified.

 Stud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take a brief test of unseen translation and short
homework every week. They will be reviews of these works in progress.
Students who are found lacking in progress will be asked to leave.
This persistent pressure will
,
hopefully,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inguistic ability in as short as a time that
can be reasonable expected in their postgraduate course.

明清小说与历史


任课老师
:
陈玉女
3学分博士班)

一、教学目标

明清是小说创作蓬勃发展的时期。就学界研究状况而言,明清小说的确为明清社会史研究,提供诸多足资参考引证的好素材。目前有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即奠基于此;举如有谓《金瓶梅》是一幅描绘明中叶社会、政治、经济的生活画卷。然而如何善用小说材料于历史研究之中,亦即该如何将小说视为史料,从事历史课题的探讨。传统史学,往往视小说为虚构、夸诞不实之作,不足採信,故无视其于历史研究上的运用价值。然而就新史学观点而言,丰富多元的明清小说正可以详实补述大众生活史的种种面貌。故正视历史与小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小说的材料从事明清历史问题的探讨,是本课程开设的重要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依下六个主题进行。内容上分别为讲授与实作两部分:

壹、课程讲授内容

(一)明清小说发展的社会基础

(二)历史与小说关系的学界观点

(三)明清社会史研究中小说材料运用之实例分析

贰、学生实作内容

(四)明清小说文本解读(节录相关课题之章节)与问题发掘文本(配合各学期开课所需选录文本)举例:


1.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言》(三言)


2.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二拍)


3.公案小说类型:《古今律条公案》《包龙图判百家公案》


4.
随缘下士编辑林兰香


5.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6.
蒲松龄《聊斋志异》


7.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五)小说材料与相关史料文献的翻检对照

(六)问题的思考与铺陈

明清经济史专题研究


任课老师
:

盼 (
3学分、硕博)

一、教学目标

透过明清时期商品生产与流通、商人与商业书、市镇、货币、土地制度、乡绅论、资本主义萌芽等经济相关议题的讨论,认识在鸭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有一定之变化,追求其变化之历史意义,是理解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历程的重要课题。

二、教学内容与进度

一、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意义


1.
中国社会停滞论的批判与克服


2.
前人研究的回顾


3.
未来研究的趋势

二、明清时期的商品生产与流通


1.各省物资的流通概况


2.农村、都市手工业的发展


3.钞关、常关与海关

明清时期的商人与商业书

1.十大商帮


2.
商人的会馆公所


3.商业书的普及

明清时期的市镇

1.市镇的地理分佈趋势与层级的关系


2.市镇的类别、功能与活动内容


3.市镇在明清社会经济发展史中的作用与意义

五、明清时期的货币


1.货币制度的演变


2.滇铜的开採与铜钱


3.白银经济体系的形成

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

1.十七世纪之抗租斗争与地主


2.十四世纪~十六世纪的地主、佃户关系


3.十八世纪的抗租斗争与地主、佃户关系

七、明清时期的乡绅论

八、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台湾文学史料专题研究(一)(二)


任课老师
:林瑞明 (
2学分、博士班)

(一)课程目标

台湾的文学发展历程,至少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然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以「台湾」做为文学史观察轴心的史料整理及相关研究,却无法顺遂地展开。直至近二、三十年来,才有了比较稳定的发展。是以为了填补以往所遗留的空隙,关于台湾文学史料的收集或整理,犹然有很多地方亟需进行。

(二)课程大纲

本课程即以台湾文学史料的整理及研究工作为主要方针。让学生学习如何从漫无头绪的庞大材料中,将之进化成文学史书写的材料及内容。主要功课除了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消化外,并要能与台湾文学史的发展相互参照比对,以强化文学史的骨干、或丰富文学史的血肉。其次学生则需学习如何对史料进行诠释与理解,并透过各家史学理论,来对朴素的文学史料进行整合分析。以建构文学史之可信、合理的面貌。

此外,本课程亦将以新成立之国立台湾文学馆做为上课地点,让学生能亲炙第一手的台湾文学史料。

台湾文化史研究(一)(二)


任课老师
:
石万寿
2学分、硕博)

现代台海两岸关系史专题研究(一)(二)


任课老师
:

梓 (
2学分、硕博)

教学目标

近代台海两岸关系诡谲多变,近年尤其风云日亟,本课程系经由:百年来两岸关系文书资料等的选读、近代东西列强在台海的战略佈局和竞逐关系以及战后两岸分裂分治下历史脉络的爬梳、解析和研讨,以训练修习者深入近代台海两岸关系史的诸般课题,进而培养在此领域中独立研究的能力。

课程大纲

[上学期]

【第一单元】百年纠结下的台海关系

黑水沟抑或希望之海

【第二单元】半世纪以来的分裂分治

从「内战延长」到「独立之路」

【第三单元】近二十年的和战拉锯

中国威胁V.S.台湾问题

【第四单元】十年的过渡与逆转

从「戒急用忍」到「统合论」

[下学期]

【第五单元】近代台海地缘政治下的危机与契机

何谓:欧亚大棋盘中「远东之锚」?

【第六单元】所谓三度空间的棋戏模式

两岸硬性国力与柔性国力之评比

【第七单元】唯有土地和人民

历史的误导抑或虚拟的现实?

【第八单元】想像未来!

超越国界、超越族群、超越宿命

台湾文化与美学专题研究(一)(二)


任课老师
:
萧琼瑞
2学分、硕士班)

课程目标

本课程系从较宽广的范畴,包括图像、文学、方志史料,以及近代的美术、电影、广告与视觉文化等面向,探讨研究台湾历史文化中殊异的文化特质与美学取向。

课程大纲

本课程与台湾美术史专题研究〞轮开,上下学期,每学期2学分。

上学期:

1.文化研究与美学研究

2.历史材料的搜集与诠释

3.视觉文化的范畴与阅读

4.原住民艺术与神话

5.汉人方志中的观看经验

6.风景与心境:认同与乡愁

下学期:

1.日人对台湾民族性的观察与讨论

2.方志中的番汉风俗

3.台湾社会、经济与奢华之风

4.民俗祭仪中的狂野气质

5.台湾文学与美术中的台湾形象

6.当代视觉景观的发现与探讨

社区总体营造与地区史之撰写


任课老师
:
陈梅卿
3学分、硕博)

一、教学目标:

参与社区总体营造的研究工作已经长达十年,累积了一些经验,知道无论任何一个社区的总体营造,最初的一步,还是调查,整理社区的简史,从旧地名、地区沿革等的调查,然后是社区中家族的调查(包括移民之初、定居、家族之延续等)。还有社区产业的简史、庙宇宗教团体的调查。以上的课题都与历史系或史研所的课程密不可分。因此,特别设计此课程,让同学得以在钻研史料之际,并加以活用,并能够进入社区实做、整理史料、纪录现在,还可以活用于现在社区之经营。现在研究之趋势已倾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社区总体营造之研究也是跨领域,任何社区的经营团队当中,历史系的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本课程希望能够培养出一群接受传统的历史训练,但能实用于今日之事物之同学,并可以参与校外一些实际研究案例。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一週:介绍上课的方式、评分标准。

第二週:社区营造的定义、方法与现况1(邀请成大建筑系陈世明教授演讲)。

第三週:社区营造的定义、方法与现况2

第四週:实地现场实习1

第五週:实地现场实习2

第六週:实地现场实习3

第七週:现场实习经验讨论交流1

第八週:现场实习经验讨论交流2

第九週:修课学生订定期中报告主题与分享1

第十週:修课学生订定期中报告主题与分享2

第十一週:文献收集暨个人心得报告1

第十二週:文献收集暨个人心得报告2

第十三週:田野调查1

第十四週:田野调查2

第十五週:现场实地操作与成果展示。

第十六週:评论。

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专题

任课老师
:
刘静贞
3学分、硕博)

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在台湾中国史研究一向具有相当的学术份量这虽然有其历史条件,但学者的努力亦不容轻视。本课程拟利用近年新编的《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为主要教材,除望帮助学生从议题选择、方法取向更深入地认识台湾学者研究中国史的成果,也望同时与其他地区学者的研究成就相印证。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共计十三个专题,分为十四册,课堂讨论重点一为各专题之〈导论〉,一为学生依兴趣专长在各专题中选出的论文(学期初讨论确定)。

生命礼俗史专题研究

任课老师
:
江达智
3学分、硕士班)

(一)课程目标

人的一生,自出生、成年、结婚一直到死亡,形成一个「生命週期」,每一阶段都有仪礼行为加以规范,形成各种礼俗。因此,出生有出生的礼俗,成年有成年的礼俗,结婚有结婚的礼俗,死亡有丧葬礼俗,民俗学者将这些礼俗称之为「生命礼俗」。本课程即欲透过这些礼制,探讨内涵的精神意义,一则瞭解中国文化重伦理,重理性,重人道的特性,一则秉持古礼的精神,因应社会变迁,建立合乎现代人生活的生命礼俗,从而体悟生命的庄严与神圣。

(二)课程大纲

一、定义及资料简介

二、典籍中的五礼

、出生礼(一):求子、生育

四、出生礼(二):试周、命名

、成年礼(一):养成教育

六、成年礼(二):冠笄之礼

、婚礼(一):婚时、婚龄

八、婚礼(二):六礼、三书

、丧礼(一):葬礼

十、丧礼(二):祭礼

十一、生命礼俗中的禁忌

十二、台湾生命礼俗

十三、道教中的生命礼俗

十四、佛教中的生命礼俗

十五、生命礼俗与生命观怀

左传中的古典世界


任课老师
:
王健文
3学分、硕博)

课程内容: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着,尽管其着作年代与作者历来颇有争议,但是作为春秋时代最重要的历史见证,当无疑义。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法门,莫过于设身处地、如见其人,通过对《左传》这样的重要史学经典的深刻研读,无疑地是瞭解先秦历史,特别是对礼坏乐崩中的封建衰世的理解,不能放过,也是最好的凭藉。

本课程基本上是读书课,每週三堂连续三个钟点,主要依《左传》原有卷次顺序阅读讨论,其中并穿插若干专题讨论,以求贯穿全书,免于失之割裂。上课主要教材为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并参考多种重要注疏,及历来的重要研究。上课同学必须轮流负责引言报告,期末缴交一份学期报告,报告形式另详。

课程导读:

722-686B.C.

1-8

霸前时期:周王式微,郑国为强权。

郑庄公(743-701B.C.

685-637B.C.

9-23

霸政之始:齐桓称霸,尊王攘夷。

齐桓公(685-643B.C.

636-614B.C.

24-13

晋文襄霸业:晋楚争霸中原,秦霸西戎。

晋文公(636-628B.C.)、晋襄公(627-621B.C.)、秦穆公(659-621B.C.

613-574B.C.

14-17

楚庄王霸业:晋楚消长。

楚庄王(613-591B.C.

573-546B.C.

18-27

晋悼復霸:弭兵之会;大夫执国政。

晋悼公(573-558B.C.

545-517B.C.

28-25

晋楚争霸后期:大夫执国政;两大之间难为小;子产(522B.C.卒)。

516-468B.C.

26-27

吴越继霸:孔子(551-479B.C.

道教发展史专题(一)(二)


任课老师
:

煌 (
2学分、硕博)

城市史专题

任课老师
:
刘石吉
3学分、硕博)

课程大纲:

城市的定义与城市史

空间与时间、人与地交错结合

 

阶层结构、城乡连续体

 

传统中国的「城市」、都市化、都市文化问题

研究方法与理论分析:「欧洲中心论」的批判

西方VS.东方城市

 

前工业VS.工业化城市

 

城市、乡村二分法

Robert
Redfield,
The
Folk Culture of Yucatan
(1941)

Louis
Wirth,
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
(1938)

Arthur
M. Schlesinger,
The
Rise of the City, 1878-1898
(1933)

行政机能VS.经济机能

 

关于“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的讨论

城市史研究的类型分析

程式传记

 

城市的社会组织

Stephan
Thernstrom,Charles Tilly……

城市‧城镇体系‧阶层结构

G.William
Skinner……
central
place theory

城市文化‧心态史‧生活史;城市印象【MortonLucia
White, The Intellectual vs. the City, 1962

 

城市规画与建筑

略论中国城市史的分期与特徵

从郡县城市、古都城市、传统市舶港市到近代通商口岸

城市、工商业城市与市镇

城市文学与文学中的城市

宋代城市发展与“市民文学”的兴起

开封(东京)、杭州(临安)

明清时代的城市生活、城市文人与城市文化

南京、北京、苏州、扬州、临清(山东)

都市文化中的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中心)


城市/乡村;空间/时间;传统性/摩登性;世界性/地方性;通俗文化/菁英文化;“京派”/海派”。

科学、技术与医学史专题讨论

任课老师
:
陈恆安
3学分、硕博)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计画探讨科学、技术与医学史(以下简称HSTM)
的研究方法。本学期将介绍当代HSTM对「HSTM作为专业」的相关讨论,例如,HSTM的传统研究方法、科学哲学与HSTM的关系、HSTM的研究对象。希望透过对常见HTSM写作方式的介绍,提供修课者基本的HSTM研究方法学知识并熟悉此领域之文献、人物与研究单位等等。

修课者应阅读相关文献、提出报告并参与讨论。详见底下课程进度表。

二、课程大纲

09/13第一週:课程介绍

09/20第二週:出差请假
(补课:大学博物馆国际研讨会)

当代科学与科学史

09/27
第三週:

Forman,
Paul.
(Re)cognizing
Postmodernity: Helps for Historians

of Science Especially
.
Ber.
Wissenschaftsgesch
.,
33 (2010), 157-175.

10/04第四週:

Hughes,
Jeff.
Whigs,
Prigs and Politics: Problems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
In: Thomas S
öderqvist
ed.
The
Historiography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Chapter 2.

10/11第五週:

Davidson,
Keay.
Why
Science Writers should forget Carl Sagan and Read Thomas Kuhn
.
In: Ronald E. Doel & Thomas S
öderqvist
ed.
The
Historiography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Writing Recent Science
.
Routledge, 2006. Chapter 2.

谁的科学史?

10/18
第六週:应用科学史

Heilbron,
John.
Applied
History of Science,

Isis,
1987, 78:552-563.

Shapin,
Steven.
“Hyperprofessionalism
and the Crisis of Readership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sis,
2005, 96:238-243,

10/25
第七週:科学史与科学教育
/
科学史与历史教育

Holton,
Gerald.
What
Historians of Science and Science Educators can Do for One Another?

Science
Education

,2003,
12, Issue: 7, 603-616

11/01第八週:科学史与博物馆

陈政宏、陈恒安主编。《外国的月亮一样圆:科技博物
馆与大学博物馆的在地思考》。成大博物馆:
2010

11/08第九週:校庆週

11/15第十週:参加11/11-11/12
大学博物馆研讨会

科学史写作方法:比较、传记、物的历史

11/22第十一週:比较历史

Dear,
Peter
.
“Science studies as epistemography,”
In:
Jay
A. Labinger and Harry Collins

ed.
The
one culture? A

conversation
about science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1, 128-141

11/29第十二週:「为何中国没有科学革命」

Roger
Hart, “On the problem of Chinese science”
,
In:

Mario Biagioli
.
Science studies

reader,
189-201

李约瑟、席文与金永植相关讨论。

12/06第十三週:科学传记

Nye,
Jo Mary.
Scientific
Biography: H
istory
of Science by Another Means?
Isis,
2006, 97: 322-329.

陈恒安讲义

12/13
第十四週:「物」的历史

Gegenstaendliche
Geschichte?

In: Paul, Norbert (Hg.). Medizingeschichte: Aufgabe, Problem,
Perspektiven. Frankfurt am Mainz/New York: Campus Verlag 1998.
第七章。由授课者讲课。

台湾史专题研究


任课老师
:
吴密查
2学分、博士班)

教学目标:

本课程在于带领修课学生研读台湾历史研究之重要课题及晚进学术界之研究成果,并训练修课学生深入解读台湾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使学生能够在学术界既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并进行独立的深入研究。

课程大纲

1.第一週至第六週,选择清代台湾史之三个主题(族群关系、治理理性、豪族世家),研读既有的国内外重要研究成果。

2.第七週至第十二週,选择日本时代台湾史之三个主题(统治政策与机制、「抗日民族运动」、殖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研读既有的国内外重要成果。

3.第十三週至第十八週,选课学生自己设定主题,对于该主题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之阅读。

古代东南亚佛教艺术专题


任课老师
:
古正美
3学分、硕博士班)

一、课程内容(Course
Objectives

古代大乘佛教主要经印度东岸、东南海岸和锡兰传入东南亚各国。古代大乘佛教传入东南亚的主要原因是,东南亚的帝王要使用大乘佛教信仰教化天下。大乘佛教的信仰在历史上被贵霜王朝(c.
The
Kushans,
25-250
)的帝王使用作为治国教化信仰后,其便成为亚洲的重要政治传统。大乘佛教的教化信仰内容,随着大乘的发展,出现各种不同的信仰内容及传统。这些不同的教化信仰内容及传统,不仅完整的被登录于大乘经典,同时也反映在历代帝王所造的佛教建筑及造像。

传入东南亚的大乘教化信仰,就目前保留的佛教建筑及造像的情况来判断,以密教观音信仰及密教支提信仰被使用得最多。此课程因此要教导学生如何检视东南亚各国所保留的建筑和造像,希望透过检视这些建筑及造像,学生能因此瞭解古代东南亚各地佛教发展的性质及状况。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本课程主要有七个单元每一单元约以两个星期进行。

(一)导论:(1)海上丝路与东南亚佛教的传播路线;(2)南印度支提信仰及密教观音信仰出现及发展的情况。

(二)古代柬埔寨佛教发展专题:(1)六世纪扶南(扶南)的佛教发展性质与中国南朝佛教的发展关系;(2)阇耶跋摩第七(Jayavarman
VII, 1182-1218
)在吴哥(Angkor
Thom
)发展的佛教性质及造像。

(三)古代爪哇佛教专题1:(1)求那跋摩(Gunavarma394-468)传入的爪哇佛教性质;(279世纪爪哇发展的密教信仰内容及造像。

(四)古代爪哇佛教专题2:(1)阿玛拉瓦底大支提(the
Mahacaitya of Amaravati
)对婆罗浮屠(Candi
Borobudur
)之建筑及造像的影响;(2)密教观音信仰在爪哇及苏门答腊(Sumatra)的发展状况。

(五)古代暹罗佛教专题:(1)暹罗师利佛逝(Sri
Vijaya
7-13世纪)时代的观音造像性质及内容;(2)暹罗堕和罗时代(Dvaravati
6-11世纪)的佛教发展性质及内容。

(六)古代缅甸佛教专:缅甸蒲甘(Pagan)的密教发展状况。

(七)古代占婆佛教专题:(1)占婆(champa)的密教观音信仰性质及内容;(2)占婆观音信仰与云南大理观音信仰。

中国现代史专研究(一)(二)


任课老师
:
林德政
2学分、硕博)

一、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深化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培养学生研究中国现代史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一研究中国现代史的理论与与方法。二国内外有关中国现代史史料解析(上、下)
。三国内外中国现代史研究概况。四;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五军阀与帝国主义。六五四新文化运动。七国共两党的分合与发展。八中日关系与日本侵华战争。九战后国共斗争

台湾商业史研究(1624-1945


任课老师
:
陈计尧
3学分、硕博)

一、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本课程是一个以现有的研究成果,透过讨论与研读研究资料之方式,探讨臺湾自明末、荷兰时代(1624-1661)1945年日本结束对臺湾统治为止的商业发展。最终希望能培养学生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的瞭解以及对个别专题有做独立研究之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Course
Description and Schedule

本课程共分14单元,每单元上课时间约3小时(每週)。单元名称暨简要内容如下:

1.
导论:商业史研究——人、制度与经济

2.
臺湾商业史回顾

3.
臺湾商业史史料群介绍

4.
《臺湾商业史》读书报告

5.
荷兰东印度公司

6.
行郊

7.
契约与习惯法

8.
家族与水田开发

9.
庙会与商业

10.
山地开发中的商业

11.
晚清臺湾贸易

12.
日治时代外贸与产业

13.
日治时代企业结构

14.
商业网络

独立研究

任课老师
:
共同担任
0学分)

课程概述:

本课程由论文指导教授共同开授,供硕三及博三以上研究生修习。学生需定期与指导教授见面,就撰写论文与指导教授研讨或报告,以确保论文的进度与品质。

教学目标:

确保论文的进度与品质,训练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世界文化史教学纲要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