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给伪满洲国定都长春

当年日本人是怎么建设长春的

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年号“大同”,“定都”长春并改名“新京”。 对当时居留沈阳的日本人来说,“定都”长春的消息无疑是一炮重弹,冲击重重。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沈阳,日本工商业者在沈阳的经营也为时良久,很多人对沈阳之未来定位抱以较高的期望值。日伪控制的沈阳商工会议所在1932年3月向关东军陈情,请求重新考虑立案中的都市计划和“定都”长春一事,然大势已定,不可能重新来过。

东北-你以为东北很落后?看看当年日本人是怎么建设长春的-第1图

长春现状

回头看看长春,或许正是规模甚小,才让它雀屏中选。哈尔滨向来是俄国的政治据点,一时难以撼动;奉天(沈阳)同时有中国人和俄国人的政治势力存在;古都吉林又离交通大动脉南满铁路甚远……于是,几乎是白纸一片十三万人口的满铁控制的新城市长春,能胜过关东的两大都市奉天和哈尔滨,以及古城吉林,最终入了关东军的法眼,开始了它十四年的建设。

这一期间的道路以两线直角交叉为原则,再加上放射系统、循环系统风格。这时的长春,干线道路大约有26到60米,分为快车线和慢车线,还成立了“满蒙车辆研究委员会”来解决东北地区的载货马车问题。长春街道的一个特征是市街地内存在后巷道路。上下水道,瓦斯,甚至电信线缆都在此后巷中。这使得长春的干线大街上,自由生长的树木成为一大特征,也让长春成为园林城市打下了基础。一直到现在,长春仍循南北走向为街,东西走向为路的命名法则。

最为领当时亚洲之先的,则是长春成为了第一个全面实施冲水式厕所的亚洲城市。长春的下水道建设,采用污水和雨水分流模式。设计使雨水流入市内公园的人工湖,污水则放流入伊通河。不过,污水净化方式的研究,直到日本战败都没有完成,处理场也没有动工。1940年,长春的公园、运动场、苗圃的面积累计达10.8平方公里,达到人均31平方米的高水准。 经过五年建设,长春在1937年末,已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人口33万的近代化都市。1937年9月,“国都”建设纪念典礼于大同广场举行。而“新京都市计划”的推进和“国都建设局”这个机构,也转交给了当时的“新京特别市”政府当局。由于战时能源紧张,公交亦非常困难,最终采取了水电和铁路资源来铺设地上电车。

东北-你以为东北很落后?看看当年日本人是怎么建设长春的-第2图

伪满洲国建筑

实际上,“新京都市计划”对长春的都市交通原本是计划导入地铁的。不过,随着战争推进,这个计划也无迹而终。 事实上,之前的计划特征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继承,比如土地经营、设定绿化区、低温地的亲水公园化、直角交叉道路,禁止高架线,强制冲水测试等等,而且还扩大了在下风处的工业地区。 伪满洲国的皇宫到日本投降时,仅完成了地下部分,地上部分是后来仿拟完成的,也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宫。从皇宫周围的布局来看,采用了古典的中国皇宫格调。这一城区的中轴线是顺天大街(今新民大街),北端的皇宫是伪满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伪皇宫前面的开阔地带是皇帝臣民休闲场所(即今天的文化广场)。另外,在今天长春一汽一带,还规划了更加庞大的皇宫备用地,可以看出,日本是准备长期占领东北的。

东北-你以为东北很落后?看看当年日本人是怎么建设长春的-第3图

伪满洲国时期居住东北的日本人

长春的都会史,在这十四年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并奠定了之后几十年了长春城建的格局。这个中国城市借鉴了19世纪巴黎的改造模式和英国学者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有着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影子。直到如今,新长春的城市布局与以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突破,不过是扩大了外围面积而已。而作为现代城市在中国的第一个标本,现代城市的大部分优点和缺陷,都可以在它身上找到。

日本人给伪满洲国定都长春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