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大唐的萨珊波斯遗民

-波斯末代王子曾率民众乞求大唐保护,200年里一直拒绝汉化!-第1图

在世界历史长河里,波斯是比中华影响力更大。

这不是因为中华文明不如波斯,实在是波斯地理位置太好。

正好在欧亚衔接处。

斯达巴与三百勇士的希腊古代历史故事相信绝大多数网友都听过,就算没听过,也应该知道好莱坞曾经拍过一部《斯巴达与300壮士》的电影。

里面的反面角色就是波斯。

在波斯帝国最强盛的时期,它是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但是到了波斯第二帝国,也就是萨珊波斯王朝的末期,波斯帝王屡屡被阿拉伯人打败。

而末代波斯帝国的皇族并不愿意就此臣服于阿拉伯人,因此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方。

此时,大唐帝国正如初升的朝阳,在欧亚大陆的东边冉冉升起。

公元651年萨珊波斯的最后一任皇帝伊嗣俟三世在位于中亚的木禄城(今土库曼斯坦马雷附近)被阿拉伯人杀死,而他的儿子,最后的波斯王子卑路斯带着仅存的依然支持萨珊波斯帝国的遗民向东方不停的进发。

卑路斯到了大唐以后究竟经历了什么?

-波斯末代王子曾率民众乞求大唐保护,200年里一直拒绝汉化!-第2图

《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有矛盾的地方,但是相比之下《新唐书》记载更荒谬一点,因为新唐书说波斯帝国还剩下西部一些领土存在,这简直是开玩笑,阿拉伯人就是从西开始蚕食殆尽的,萨珊波斯怎么可能还在西部有领土?

而作为卑路斯来华前最后落脚点的疾陵城,即今阿富汗西南部的扎兰季,也并非处在萨珊波斯的西部。

但是《旧唐书》关于卑路斯来华的记载也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旧唐书》中,卑路斯先后两次被高宗授职,第一次是右武卫将军,第二次是左威卫将军。《新唐书》中,卑路斯并没有先后被授予右武卫将军和左威卫将军,当上左威卫将军的是他在唐朝宫廷当了质子的儿子泥涅师。同样,客居吐火罗二十年的也是他儿子。以卑路斯的年龄推断,《新唐书》的说法更加可信一些。

综合新旧唐书,可以肯定一点,波斯末代王子卑路斯肯定是最后在长安去世的;而在唐朝西部边境外坚持了20多年的是卑路斯的儿子泥涅师。

但是那时唐朝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开拓中亚上,即使对中亚用兵也是出于防御的目的(先打疼敌人,再收缩防守),

公元708年,卑路斯的儿子泥涅师再也坚持不住,逃回了长安,从此,末代波斯皇族与萨珊波斯遗民就在长安生活下来。

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这批波斯遗民的心态是相当微妙的,一方面,他们积极入世,比如改姓“李”等汉族大姓并加入朝廷或者军队为大唐效力,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保持自己的传统,与唐人有所区别。

-波斯末代王子曾率民众乞求大唐保护,200年里一直拒绝汉化!-第3图

《苏谅妻马氏墓志》

根据出土的的《苏谅妻马氏墓志》,一直到萨珊波斯入华两百年后的晚唐咸通十五年(874年),萨珊波斯遗民仍旧保留祆教(拜火教)信仰,甚至还能使用中古波斯文字婆罗钵文,所谓“苏谅”和“马氏”乍看像是中国人的名字,实际是对Sūrēn和Msī这样的波斯名的巧妙翻译。

在整整200年后,这些逃亡到长安的波斯人心中依然怀着对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波斯帝国的骄傲,依然坚持使用波斯的语言和名字。

很难想象这些波斯第二帝国最后的遗民在唐朝生活的心态,想必这些人内心始终是孤独的,一方面他们在内心深处始终和唐朝保持着一些距离,就像是客人;但是随着阿拉伯征服,后来从波斯地区来到唐朝的阿拉伯化的波斯同胞对于这些波斯第二帝国的遗民来说,恐怕是更加的格格不入。

这些波斯帝国最后的遗民就这样在唐朝过着“异乡人”的生活,直到唐末天下大乱后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他们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小片贝壳,不知是被卷进了大海深处,还是被浪花打到礁石上,撞的粉碎了。

跑到大唐的萨珊波斯遗民 
  关于伊朗的文章: